首頁 > 成語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作者:由 趣史錄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27

坐收漁利是什麼動物

王安石與蘇軾同為朝堂肱骨之臣,因緣際會相遇於北宋,君子同卻又不和,他們都想為民生謀福祉,為國家開盛世。

王安石曾為一句詩笑惱了蘇軾,提出一個上聯為難他,這上聯有多巧妙,才難成了千古絕對?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政見不同,俱為國之計

蘇軾初入北宋官場,便被任命為陝西鳳翔府籤判。

鳳翔府位於關中平原西部,東臨長安,南望秦嶺太白山,歷來是關中“糧倉”。

蘇軾赴任之後發現所謂的“糧倉”根本虛有其表,關中百姓生活困苦,徭役嚴重,而南部的山區也難逃一劫,當地官員濫砍亂伐,徵民做苦力,百姓苦不堪言。

可蘇軾只是一個小小的籤判,人微言輕。

熙寧二年,他回到了京城汴梁。

此時的汴梁掀起了重重改革風潮,

王安石變法

的火種,以不可阻攔的速度飛快的撲向了全國各地。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蘇軾還沒來得及在汴梁站穩腳跟,就被捲入詭譎的政治漩渦中,而王安石變法的激進更讓他選擇站在了對立面。

但蘇軾,一開始也是提倡改革的。

當年進士及第,蘇軾給對自己有提攜之恩的大儒

歐陽修

去了一封信,信中直言“天下的事,難的是變革。”

後來他又寫了《進策》和《進論》,其中詳細的闡述了變革主張,想要天下安定,就要“科百官、安萬民、厚貨財、訓軍旅”。

“科百官”是改善吏治,“安萬民”是緩和階級矛盾,使民能載舟而不覆舟,“厚貨財”充盈國庫,增加財政收入,“訓軍旅”則為富國強兵,官民錢兵,四方和諧統一國家方能富強。

蘇軾的種種論述,是他希望朝廷能夠真正的有憂患意識和勵精圖治改革進取的精神。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他與王安石,所期盼的都是安邦富國,但他們所倡導的改革方案,卻像一列火車的兩頭,駛向的永遠是不同的方向。

王安石認為改革是恆常且絕對的,他要求“權時而變”,墨守成規是不可取的,而蘇軾不欲大刀闊斧,他想要修補枝節,維護大體,強調中庸,也就是所謂的“執其兩端而用其中”。

王安石要改革科舉制度,取消經科名目,只設進士科,要用“經義取士”,這遭到了蘇軾的強烈反對,蘇軾直言:“詩賦取士,自古實行,哪能輕易改變?”

他對皇帝亦是直抒胸臆,“當今之事,不患不斷,但患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

字字句句,直指王安石改革操之過急,不利國家根本。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宋神宗

覺得十分有道理,原本被王安石說動的心思又開始搖擺不定,他想任命蘇軾為修中書條例,可變法遭到反對的王安石怎能將重任拱手送給蘇軾,他強硬阻撓,最終宋神宗只得給他安排了一個全開封府推官的閒差。

這明晃晃的針對蘇軾哪能善罷甘休,他陳述《上神宗皇帝書》,引經據典,逐字逐句批駁變法新政種種不合理之處。

這是蘇軾向改革派公開宣戰。

山雨欲來風滿樓,不同意改革派激進變法的又何止蘇軾一人?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關於變法變還是不變,如何變,朝野上下論戰激烈。

以王安石、呂惠卿為首的改革派,仗著皇帝撐腰,言辭鑿鑿,“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不畏艱險,執意推進。

另一方形成的以司馬光、文彥博、蘇軾、張方平為中心的守舊派,斥責變法,聲稱“士夫沸騰,黎民騷動”。

在改革派與守舊派數次爭鋒相對中,蘇軾一馬當先,是守舊派陣營中敢於對敵人正面出擊的一員猛將,他甚至又寫了《再上神宗皇帝書》,在文中他將王安石比作晉武帝時期為禍天下的奸臣賈充,毫不客氣的人身攻擊已經不僅僅是朝堂上政治爭論了。

在送官員劉恕的詩中,蘇軾用詞辛辣,直接將王安石喻為曹操和張湯,而將與之絕交的劉恕誇讚為當世孔融,對王安石極盡諷刺。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在開封府考試進士,蘇軾作為主考官時,再一次寫下策論影射王安石在朝堂上手握大權獨斷專行,並斥責他將敗壞國事。

王安石並不忍氣吞聲,變法當前,他不會允許任何人阻撓,他對蘇軾也進行了毫不客氣的回擊。

熙寧三年,皇帝心中的天秤最終還是偏向了變法。

改革派得利,守舊派仍固執己見阻撓變法的,不是被罷官,就是致仕,蘇軾也難逃一劫。

王安石透過擔任御史的

謝景溫

,向蘇軾發難。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謝景溫彈劾蘇軾兄弟二人在回四川為父奔喪時,多佔船位,販賣私鹽和蘇木,王安石下令淮南、江南、湖北、成都轉運司對此事嚴加調查,蒐集證據。

但查了很久都一無所獲。

面對莫須有的罪名,敵人執意想扣上的黑鍋,蘇軾百口莫辯,朝堂勾心鬥角,這場追逐名利的遊戲讓他身心俱疲。

沉重的壓力和困難的處境讓他自請下放,前往京外任職,次年他便遠離汴梁,前往杭州做通判。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烏臺詩案,蒙不白之冤

蘇軾京外赴任,少了守舊派的諸多阻撓後,王安石的變法卻沒有當初預想的那麼順利推進。

熙寧七年,王安石罷相。

次年被重新起用,但由於改革派內部相互傾軋,年餘再次罷相,王安石不再在中樞執政,而是退居半山園。

可當政的改革派仍然介懷蘇軾當年的冷嘲熱諷,小人當道,人心不古,他們決心要除掉蘇軾,一展心中怨氣。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元豐二年,御史奉命前去湖州緝拿蘇軾,蘇軾做湖州太守還不足兩月,就遭到朝廷鷹犬瘋狂肆意的攻擊,他被兩個獄卒像驅逐雞犬一般押送汴京。

改革派數人接連上書,陳言蘇軾包藏禍心,訕上罵下,諷刺新法不得民心,他們說蘇軾“無尊君之義,虧大忠之節”,他們要求將蘇軾斬首示眾,以正風俗民心。

蘇軾確有詩詞嘲諷新法,但其中多是對底層百姓的同情和憂國憂民之思,但加諸他身的罪名,往往是斷章取義的誣陷。

在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中有一句“東海若知明主意,應叫斥鹵變桑田”,御史便以他反對農田水利法的罪名將他上告。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在《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中,“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也被政敵拿來大做文章,宰相王璉在宋神宗面前挑撥離間,說:“陛下飛龍在天,蘇軾以為不知己,反欲求地下的蟄龍,這不是造反是什麼?”

諸人挖空心思,對蘇軾作詞字斟句酌,捕風捉影,一定要給他按下一個罪名才罷休。

七月十八號,蘇軾鋃鐺入獄。

直至十二月十八日,長達五個多月的時間,蘇軾在牢獄中不斷的受到審問和重刑折磨,當權的改革派一定要讓他低頭認罪,承認自己是“譏諷朝政”。

蘇軾不堪折磨,最後寫下了長達兩萬多字的“供狀”,認下了一切莫須有的罪名,表示“甘服朝典”。

他一生暢所欲言,借詩作詞直抒胸臆,從未想過會因此惹上牢獄之災。

蘇軾這一遭“烏臺詩案”,震驚朝野,甚至內宮也有所耳聞。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仁宗曹皇后

病重之際唸叨蘇軾還在獄中,宋神宗本想為了曹太后積福而大赦天下,曹太后卻不願意,教導他說:

“當初仁宗主持科舉,回宮之後十分高興的說,‘吾今又為子孫得到太平宰相二人。’就是指蘇軾兄弟。現在聽說蘇軾入獄,莫非是有仇人中傷嗎?況且文人吟詩,本是常情,如果一定抓住細節,羅織成罪,這不是為君慎獄憐才的道理,應該仔細審察才士,為我積福不需要赦免天下兇惡。”

宋神宗只得聽從曹太后的話。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但婦人之言於蘇軾存活只是其中一個因素,無論在哪朝哪代,有才之人始終受朝堂敬重,張方平和範鎮便上書論蘇軾罪不至死。

改革派中也有持不同意見者,吳充便對宋神宗說:“曹操尚且能容忍禰衡,陛下為什麼不能容下一個蘇軾呢?”

王安石弟弟王安禮

也勸說宋神宗,甚至連王安石也挺身而出,直言“豈有盛世而殺才士乎?”

二人雖政見背道而馳,但殊途同歸,盼得都是國富民強,王安石也並不願意落井下石。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朝堂上爭論風風雨雨,獄中的蘇軾只覺得凶多吉少,他作了一首《寄子由》囑託後事,“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忘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

宋神宗看到後大動惻隱之心,感傷蘇軾才華,便從輕發落,將他貶去黃州擔任團練副使,蘇軾便就這樣撿回一條命。

烏臺冤獄,就此終結,但蘇軾所受到的迫害與侮辱又何嘗是短時間內可以治癒的。

元豐三年二月,蘇軾抵達黃州,在困厄中艱難度日。

四年後,神宗又安排蘇軾去了汝州(今河南臨汝),幾經輾轉,經過金陵,他在好友的斡旋下見到了王安石。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元豐七年七月,豔陽高照,是出遊的好天氣。

蘇軾在朋友的陪同下,前往蔣山謁見王安石,已經六十四歲的王安石也熱情接待了這位曾是政敵的後輩。

王安石穿了一件家常衣服,而蘇軾也沒穿官服,兩人一見面便相視而笑,蘇軾開玩笑說:“我今天是穿著野服見丞相啊!”

王安石也笑著說:“禮儀難道是為我們這些人設的嗎?”

說完二人更是哈哈大笑,毫不拘束。

人生十四年,兩人各居別處,自汴梁相別後就從未相見。

朝廷政壇也不同於往日,王安石不再是改革派的主導人,蘇軾也脫離了守舊派的圈子,沒了政見的束縛和立場的相對,兩人相見拋卻了從前的不愉快,握手言歡。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他們同遊多日,遊覽江山盛景,探討文章學術,互作詩詞唱和,甚至佛家禪道,兩個人也相談甚歡。

但說兩個人完全冰釋前嫌,也是未必。

王安石不贊同蘇軾的政見,卻是看好他在詩詞文賦上展現的傲人天賦,他讀蘇軾所作《錢氏表忠觀碑》,認為“絕似西漢”,“直須與子長馳騁上下”,也感慨蘇軾“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嘆自己“平生作詩,無此一句。”

而蘇軾亦是如此,他對王安石的一些詩文多有揶揄。

如王安石《字說》中,“坡者,土之皮也”,蘇軾便回以“滑者,水之骨也”。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對他在文壇的成就蘇軾也毫不吝嗇的給予肯定,他曾讀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贊他“此老乃野狐精也”。

王安石大病初癒後,再次邀蘇軾作遊,並且約他在秦淮河處定居。

蘇軾聽完後很是動心,他們二人一個被貶一個賦閒,都是難以施展抱負,不被重用。

再加上他並不願意前往汝州赴任,如今聽到王安石的勸說,蘇軾更加動搖,並寫下《次荊公韻》,“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他認為自己早應像王安石那樣隱退了。

後來蘇軾因種種原因未能順利買下天地,只能離開金陵,王安石還嘆道,“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會面雖已結束,但二人友情並未就此終止,蘇軾後來還給王安石寫了兩封信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王安石也回信“俯仰逾月,豈勝感悵。”

金陵一聚,是二人最快樂的一次聚會也是最後一次聚會,僅分別一年多,王安石就病逝了。

蘇軾奉命起草《王安石贈太傅敕》,在制詞裡他給予了王安石在道德和文章上很高的評價,也直言他在學術上敢於破舊立新的精神。

同年七月他看到王安石曾題在牆壁上的六言詩,感慨物是人非,心中更是悲慟,從此歸耕見外,何人送我池南?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風乎舞雩,是忘年之交

蘇軾與王安石,雖然政壇上爭鋒相對,毫不避讓,但在詩詞文賦上卻脾性相投。

王安石有一句詩文,“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

這句詩被蘇軾看到了,蘇軾連連搖頭,說:“莫非王安石喝多了,怎麼會寫出這樣的詩句呢?不通不通。”

他大筆一揮,便將詩句換了個說法,“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陰。”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改完之後蘇軾越看越覺得自己作詩文采出眾,洋洋得意而去。

後來再次拜訪王安石時,蘇軾才得知,當地有一種鳥就叫“明月”,明月鳥專門在晚上叫喚,而且遇到有月亮的晚上它會叫的更加歡快。

至於黃犬,是當地的一種蟲子,它採完花蜜後就喜歡躺在花瓣中。

蘇軾羞愧的面紅耳赤,當即就為自己的無知向王安石道歉。

也有一日蘇軾閒暇,便去相府拜訪王安石,當時王安石正在午睡,他不好打擾便在書房等候,忽然看見案臺上有紙,上面有題詩半首。

西風昨晚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蘇軾見了哈哈大笑,認為王安石江郎才盡,詩做的一點不合常理。

他想只有秋天才能常有西風,而西風起處,群芳盡數落下,唯有菊花能夠頂秋風傲霜雪,如此菊花的花瓣怎會四處飄零呢?

他提筆,在下面接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醒來後,蘇軾早已離去,看到書房裡他留下的兩句詩,心中一曬,也笑蘇軾過於狂妄,對生活觀察不細便妄下結論,他決定好好給蘇軾一個教訓。

不久之後蘇軾被貶,在他臨行前往黃州去擔任團練副使一職時,王安石給蘇東坡留下一個對聯難題: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他要求蘇軾給出下聯。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山塘,是蘇州金閶門外至虎丘的一段路,大概有七里的距離,在山塘中間有一處叫做半塘,前不久蘇軾路過此地,所以王安石便以地名為聯,要為難他。

蘇軾信心滿滿的接下挑戰,苦思冥想後卻怎麼也對不出滿意的下聯,只得倉皇認輸。

轉眼他到黃州已一年,又逢重陽節,風大吹落菊花滿地,他到後園一看,十分吃驚,原來黃州的菊花與北方不同,花瓣落了一地,枝椏上光禿禿的,早已什麼都不剩。

他想起了王安石曾經未做完的那首詩,此時才知自己見識淺薄。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結語

國家變法,二人如水火難容。

烏臺詩案,一方倉皇入獄,一方避隱朝堂,王安石對蘇軾不再是政敵恨意,而是文人間獨有的惺惺相惜和寬諒仁愛。

蘇軾被貶,王公賦閒,昔日各不相讓,今朝相見言歡。

王公感激蘇軾雪中送炭,蘇軾敬佩王公胸懷寬大,把酒唱和,半生恩怨已了,往後盡數坦途。

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蘇軾對不上來,究竟寫了什麼

參考文獻:

[1]趙越著。 歷史不忍細看 精編版[M]。 北京:臺海出版社, 2017。07。

[2]王浩禹作。 宋朝往事系列 宋朝大變法 熙豐新政[M]。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2022。01。

[3]蔣長好,李小妮,周建主編。 謙虛謹慎 廉潔奉公 8[M]。 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1997。03。

[4]陳金華,閆向軍編著。 傳統文化八十問[M]。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6。05。

[5]《國學典藏》叢書編委會編著。 文字上的中國 對聯[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8。01。

[6]梁啟超著;言心編。 王安石評傳[M]。 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2018。08。

[7]張步雲著;張立華,張楚喬主編。 國學講壇[M]。 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 2010。08。

[8]姜正成著。 夢迴大宋看奇案[M]。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8。07。

[9]郭傑,魏強主編;趙慧平,王祥卷主編。 文學大教室 插圖升級版 中國·宋代卷[M]。 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2。12。

[10]郭傑,秋芙總主編。 圖文字·中國文學史話 宋代文學[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