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網路中國節中秋」中秋節的來源與習俗

作者:由 陝西扶風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29

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怎麼讀

圖片

圖片

圖片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起源於上古時代, 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那你知道它的由來和習俗是怎樣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

圖片

中秋節的歷史與由來

圖片

圖片

圖片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

“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周禮》,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

而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則大約是在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且中秋賞月風俗在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並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等神話故事結合,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圖片

圖片

中秋節的神話傳說

圖片

#FormatImgID_12#

#FormatImgID_13#

嫦娥奔月

圖片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最早出現在《歸藏》。西漢《淮南子》中說,嫦娥偷吃了丈夫羿從西五母那裡求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圖片

吳剛折桂

圖片

據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說,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被罰去砍伐月中的桂樹。然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圖片

玉兔搗藥

圖片

玉兔搗藥最早見於屈原的《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晉代傅玄的《擬天問》也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據聞一多先生考證,這“白兔搗藥”是由“蟾蜍搗藥”變來的。

玉兔傳為被嫦娥帶上月宮的凡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藥杵,夜晚時搗制長生不老藥。

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圖片

月餅起義

圖片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的統治階級十分殘酷,人民群眾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起義,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起義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很快起義成功了。

事後,朱元璋將當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日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得越來越精細,品種也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

圖片

圖片

圖片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圖片

#FormatImgID_25#

#FormatImgID_26#

賞 月

圖片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每逢中秋便擺出果品,賞月暢談,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

此外,我國很多地方還有祭月、拜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嚮明月寄託對未來的希冀。

圖片

吃月餅

圖片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人們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圖片

賞 桂

圖片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圖片

玩花燈

圖片

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廣東地區將花燈掛於高處,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圖片

觀 潮

圖片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大賦名篇《七發》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中提到: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

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圖片

燒 塔

圖片

南方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

圖片

猜燈謎

圖片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圖片

圖片

圖片

中秋節詩詞欣賞

圖片

圖片

圖片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木蘭花慢》

宋·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圖片

中 秋

圖片

但 願 人 長 久

千 裡 共 嬋 娟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