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韓信成敗非關蕭何,一切源於有理想

作者:由 湖頭曲柳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5

言語嘔嘔是什麼意思

韓信成敗非關蕭何,一切緣於有理想

說起韓信,大家都會想起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但是,如果沒有他的忍受胯下之辱,或許見不到蕭何就已經命喪當場,哪裡還有後來的什麼成敗?韓信的成功,首先要歸功於他的忍!能忍別人不能忍,才能成就大事,青史留名。

但這麼能忍的一個人,卻在漢王滎陽之危時,忍不住榮華富貴的誘惑,逼迫漢王封自己為齊王。因為這件事,漢王劉邦把他恨到了骨頭裡。在站穩腳跟之後,劉邦就用計逮住韓信,削掉王位,改封淮陰侯,監視居住,最後被呂后藉故殺了。

韓信成敗非關蕭何,一切源於有理想

因為能忍,才成就大事;又因為不能忍,徹底敗光政治資本,淪落到殺頭滅族的地步。是什麼原因導致他這樣矛盾的表現呢?

韓信早年,生活困頓,有時候竟到了餓肚子蹭飯吃的地步。史書記載他曾到南昌亭長家寄食,也曾被一個靠替人洗衣服打工掙錢的大嬸接濟。雖然如此,他卻勤於讀書,還經常挎著寶劍到處遊蕩,想有一番作為。

因為胸有大志,目前又一無所成,所以他會忍。忍受一切艱難困苦,忍受一切屈辱,也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絕不為一時的意氣讓自己的政治理想破滅。他能在淮陰街頭忍辱偷生,當眾“匍匐出人胯下”,就是為了以後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為什麼又忍不了王位的誘惑而觸犯漢王呢?這其實也源於他的政治理想。

韓信成敗非關蕭何,一切源於有理想

有人可能會說:“有道理。成王敗寇,為人臣能封王,就意味著位極人臣,人生圓滿。成就理想的慾望慫恿著他,讓他忘了月盈則虧的道理,最後導致悲劇。”

應該說,韓信的悲劇有這方面的因素,但不是全部。如果他明確認識到自己討封會徹底得罪漢王,估計也不會如此輕率就去要齊王的封號,他只要佔住齊王封地不放,誰又能奈他何?有其實還怕無其名嗎?

韓信討封,自有他的道理在。

韓信在築壇拜將之後,和漢王分析過劉邦和項羽二人的優缺點。“項王……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這段話的意思是:項王不能舉賢任能,只有匹夫之勇,尤其在屬下有了大功需要提拔封爵的時候,他拿著刻好的官印摸過來摸過去,摸舊了都不捨得給人家,這是吝賞,不足取;漢王您,要反其道而行之,要重用勇敢善戰的壯士,臣下立了大功要大方地封賞,哪怕是城邑土地,在所不惜。只有這樣,您的敵人將沒有不被消滅的,你的臣子沒有不佩服您的……”也就是說,韓信在寸功未立的時候,就把漢王捨得封賞功臣當成優點予以認可的,也就是說,漢王您要成就大事,就必須把封賞功臣當成治軍成功的關鍵。韓信追亡逐北,屢建奇功,現在消滅了齊國及其君臣,群龍無首,我當齊國之君是水到渠成。漢王認為韓信趁人之危,韓信卻覺得是理所當然。

據我零星的閱讀,在此之前,漢王劉邦就先後立鄭昌為韓王,立張耳為趙王。肯定還有其他人因為種種原因被劉邦封為國王。論功勞,他們和韓信怎麼比?韓信只是根據他對漢王的認識,這是個慷慨大方、能成大事的人,不會吝賞,所以敢於討封;因為他有立功封官、功大封王的政治理想,所以他會直率地討封!討封的理由很簡單:“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意思是齊國靠近強敵楚國,我如果沒有代理齊王的名號,管轄齊國就名不正,言不順,很難保證齊國人不生事端。一句話,工作需要!

韓信成敗非關蕭何,一切源於有理想

這個齊王的帽子戴在誰的頭上,估計漢王都不會如此寢食難安。韓信是誰?他“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給他一塊地盤,就是如虎添翼,一旦倒戈相向,漢王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一旦有機會,漢王就死命控制住韓信,不再給他翻盤的機會。

韓信的成敗,從外觀看,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從內因看,是“成也政治理想,敗也政治理想”。因為有了政治理想,才使他不計眼前榮辱得失,忍得了胯下之辱,才有了“漢初三傑”的韓信;也因為政治理想,使他得意張狂,貿然依仗軍功,討封齊王,給自己埋下一顆身敗名裂的炸彈,並最終引爆。

同樣是擁有一把寶刀,是殺人利己,還是招災害己,時移世易,真的沒有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