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身為人臣的霍去病,為何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作者:由 蘇城文史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6

無價之寶的無意思是什麼

古代中國的歷史上,能稱得上名將的人有很多,但唯獨一人,他所建立的功績,達到了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這個人,就是大漢王朝的“限時外掛”霍去病。

霍去病,漢武帝皇后衛子夫以及大將軍衛青的外甥,他是繼衛青之後,又一位卓越的軍事將領,十七歲首戰封侯,此後更是在河西之戰、漠北之戰中大放異彩。

而他一生中最被後世所稱道的,除了“勇冠三軍”封冠軍侯之外,那就要屬封狼居胥、飲馬瀚海了。

何謂封狼居胥、飲馬瀚海呢?這就得說起漢朝對匈奴的漠北之戰了。

河西之戰後,匈奴被霍去病打的元氣大傷。

不僅失去了河西絕大部分領土,並且還損失了大量人口,以至於匈奴當時連連悲號““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戰後,按照霍去病的想法,是一鼓作氣,再次領兵出擊,不過,漢武帝劉徹卻要求休整兩年再說。

畢竟,剛剛得到的匈奴土地,也需要漢朝消化一番。

因此,在河西之戰結束後的兩年內,漢軍並沒有太大的軍事行動,而等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一場新的大戰便拉開了帷幕。

這一年,霍去病22歲。

身為人臣的霍去病,為何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出征之前,漢武帝和衛青以及霍去病,制定了此次作戰的目標,那就是消滅匈奴王庭,而按照計劃,霍去病和衛青各帶五萬兵馬,分兩路行動。

原本,衛青要走的是東路,而霍去病要走的是西路,他的目標,是消滅單于主力。

不過在臨行前,漢軍探子來報,說匈奴主力在東,因為,衛青霍去病兩軍便調換了行軍方向。

而這一調換,卻出了一個嚴重的紕漏。

衛青西出定襄沒多久,意外遭遇了匈奴單于的主力,剛好當時風沙漫天,衛青倉促之下,被匈奴人團團圍住。

此時,有探子將衛青被圍的訊息報告給了霍去病,並詢問他該怎麼辦。

霍去病沉默片刻,仰頭笑著回覆道,不用管大將軍(指衛青),大將軍肯定不會輸,咱們還有咱們的任務。

言下之意,就是撇下衛青不管他了。

身為人臣的霍去病,為何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衛青會輸嗎?當然不會,雖說剛開始情勢確實比較危急,但畢竟領軍的是衛青,一番排程之後,漢軍扭轉了局勢,並親自提刀殺敵,最終在風沙中擊潰了匈奴主力。

而就在衛青獲勝後,他的部下報告了一個訊息,這個訊息,差點驚的衛青從馬上掉下來。

霍去病以及其帶領的五萬兵馬,與大部隊失去聯絡了。

這下,衛青懵了,各種不好的想法湧上心頭,是葬身黃沙中了?還是遭遇到另一波匈奴主力了?總之,當時衛青的心裡很亂。

而接到衛青彙報的漢武帝,同樣也懵了,五萬大軍失聯,這是什麼概念?

那麼,霍去病去哪裡了呢?準確來說,當時的他,正帶著五萬人在一路向北奔襲。

之所以他要一路往北,是因為此次出征前他就知道,經過漢軍的接連打擊,匈奴的王庭已經離開了原有的聚集地,向更遠的北方撤去。

這也就是為何霍去病往北奔襲足有千里,仍不見匈奴人的緣故。

所以,霍去病還要一直往北,再往北,直到找到匈奴的王庭為止,因為他堅信,自己的直覺是對的。

當然,帶著五萬人長途奔襲,這對於後勤的壓力極大,所幸,漢軍將士不喊苦不喊累,甚至為了加快行軍速度,還將一些輜重丟棄。

至於路上吃什麼,很簡單,走到哪裡吃到哪裡。

比如路上遇到匈奴人的小部落,霍去病都會派人喊話,反抗者誅,不殺無辜,之後,這個小部落就是漢軍的食宿之地。

就這樣,漢軍靠著堅強的意志,在霍去病的帶領下一路往北,終於在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北進兩千餘里後,找到了匈奴左賢王的所在。

五萬漢家兒郎,歷經千辛萬苦,一路忍飢挨餓,奔波兩千餘里後,如今終於見到匈奴人了,這一刻,漢軍積攢的怒氣,終於有了發洩之處。

隨後,霍去病一聲令下,漢軍如餓狼一般撲向匈奴人。

此戰的結果,是霍去病大破匈奴軍,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並且,霍去病還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狼居胥山下。

正是在這裡,霍去病登上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之後又在姑衍山(今蒙古國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

隨後,霍去病再次出擊,搗毀了匈奴漠南王庭,一度將兵鋒殺到瀚海(即貝加爾湖)湖畔。

這就是“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的緣由,而自此,封狼居胥和飲馬瀚海,就成了後世無數武將一生最高的夢想。

身為人臣的霍去病,為何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瞭解了封狼居胥的緣由後,我們再來說說霍去病的這種做法。

在部分人的概念裡,霍去病身為臣子,雖說立有大功,但居然敢代行天子之責,去封禪祭天,可謂是膽大包天。

但要我說,持有這種想法的人,才是真的無知。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什麼才叫做封禪?

所謂封禪,是指古代皇帝在適逢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之時所進行的祭祀天地等活動,最早進行這種活動的,是遠古時期的堯舜二帝。

到了戰國時期,這種封禪典禮被流程具體化,《管子·封禪篇》中就提到,“登封報天,降禪除地”,合起來就是封禪。

並且,當時有不少人認為,五嶽中以泰山最高,因此,君王若是封禪,那就得到泰山去封。

從上述的記載中我們就可以得到幾個資訊,第一,封禪需要祭天拜地,第二,封禪需要前往泰山。

而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他認為自己的功績足以封禪,因此就召來儒生商討其中細節,最終定出,所謂封禪,其中封為“祭天”(指天子登上泰山築壇祭天),而禪為“祭地”(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

所以,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嬴政舉行了歷史上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封禪大典(注意,是真正意義上),封泰山,禪梁父山(今山東泰安映佛山)。

秦始皇之後是漢朝,漢朝的漢文帝,也就是漢武帝的爺爺,也曾想過封禪泰山,不過最終由於多方原因作罷。

而漢武帝劉徹,一生中就多次前往泰山封禪。

也就是說,透過秦始皇定下的規矩,封禪於泰山已經是古代中國的皇帝表明自己地位正統,也具備豐功偉業的標配。

所以,只有封禪於泰山,才能被稱作封禪。

說完這些,我們再來看看霍去病,霍去病確實在狼居胥山祭天,以及在姑衍山了不假,但要知道,這裡可不是泰山。

既然不是泰山,請問,霍去病違背了哪一條禮法了呢?

身為人臣的霍去病,為何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因此,霍去病的做法完全沒問題,這也就是為何要說他的做法合法的原因,畢竟他又不是在泰山頂上築壇祭天的。

其次,霍去病封狼居胥,做得也十分合理。

如果開啟地圖的話,就會發現,狼居胥山位於現在的蒙古國北部,而在當年,這裡可是匈奴人的老窩,匈奴的左賢王盤踞在這裡。

而霍去病帶著漢軍,一路奔襲兩千餘里,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這裡,並又擊敗了匈奴。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霍去病端了匈奴人的老窩,而他在狼居胥山上祭天又象徵著什麼?象徵著在匈奴人的地頭上彰顯漢軍威嚴。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匈奴人也經常會舉行祭拜活動,史料記載,匈奴人每逢正月初、五月中以及秋季末,都會在狼居胥山上祭天地和拜日月。

也就是說,這個狼居胥山也是匈奴人的聖地。

但如今,自己和漢軍的決戰大敗不說,還被漢軍在自己的聖地上祭天拜地,這意味著什麼?簡直就是在啪啪打匈奴人的臉。

更重要的是,霍去病透過這種舉動,在宣示大漢的主權和地位。

有道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如今不僅擊敗了匈奴,端了其老窩,又在其聖地上祭拜天地,這訊息要是傳回漢朝,那朝野上下該是什麼反應?必須是喜大普奔。

這種既能打擊敵人氣焰,又能提升己方士氣的行為,別說是霍去病,換做別的武將,那也必須要做。

更何況,漢朝時整體尚武,不然也不會有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話,所以,霍去病的這種做法,與當時的情況極為貼合,完全沒毛病。

身為人臣的霍去病,為何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還有,霍去病敢這麼做,也極為合理。

封狼居胥,不僅僅是霍去病一個人的榮耀,同時也是漢武帝劉徹的功績。

漢武帝登基之初,曾深受竇太后的束縛,甚至達到了必須“奏事東宮”的地步,但他透過種種手段,最終完全掌控了權力。

而霍去病從十六歲開始,就呆在漢武帝身邊,可以說,漢武帝對他的影響很大。

正是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影響,才讓霍去病不同於其他人,他敢想敢幹,只要是自己認定的東西,那必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霍去病頗有些像翻版的漢武帝。

也正是出於這種影響,霍去病很少去像其他武將或者臣子那樣心存顧忌,也很少會去按章辦事,他的最大特點,就是從不墨守成規。

這一點,尤為和漢武帝想象,如果不是漢武帝打破常規提拔出身低微的衛青和霍去病,那麼也不會有後來的“帝國雙壁”。

因此,不守常規、敢想敢幹的霍去病,才會在擊敗匈奴的左賢王之後,進行封狼居胥。

在他的概念裡,根本就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對,漢軍打贏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在這裡祭祀天地,宣示主權,這很正常嘛。

說白了,在霍去病身上,那種豪邁且不拘一格的作風,正是驅使他封狼居胥的原動力。

而漢武帝對於霍去病的這種舉動,同樣也沒什麼怨言,因為他知道,這個年輕人,和他很像,他能這樣做,純粹是因為勝利,並無別的原因。

身為人臣的霍去病,為何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所以,霍去病敢封狼居胥,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他的這種宣示主權的行為,完全沒有任何值得質疑的地方,也正是因為有像霍去病、衛青、張騫、蘇武、班超這樣的人存在,才使得我們今天的民族以“漢”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