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廣西稅務局:請勿斷章取義

作者:由 南國今報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6

斷章取義是什麼觀點

近日不少網路平臺出現了許多類似“買房滿一年有退稅”、“有房貸的3月1日就可以退稅”的吸睛文章和影片。對此,廣西稅務局迴應稱,請勿斷章取義、片面誤讀!

廣西稅務局:請勿斷章取義

那麼買房到底會不會有退稅?

一、關於貸款購房的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問題

如果您有貸款購房,可能由於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由此產生綜合所得多繳退稅。注意,並非所有貸款購房都會有退稅,也和貸款是否滿一年無關,享受優惠的首要條件是發生的貸款為“首套住房貸款利率”,具體可諮詢發放貸款的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中心。其他具體條件如下:

享受條件:

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購買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住房貸款)利息支出。

扣除標準:

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

扣除方式:

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後可以選擇其中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扣除時間:

貸款合同約定開始還款的當月至貸款全部歸還或貸款合同終止的當月,扣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40個月。

那麼,住房貸款利息在什麼時候享受扣除?

簡單來說,如果您有工資收入,可以選擇在每月取得工資薪金時由支付單位代扣代繳申報個人所得稅時申報享受扣除,如果一年內沒有工資收入但有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經營所得收入的,又或者因為不瞭解政策或是工作太忙忘記享受扣除了,則可以在彙算清繳時補充享受扣除,則之前預繳的稅額就可能產生退稅。您可透過辦理年度彙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舉個例子:

老王2021年2月貸款買房並開始還貸,銀行按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發放貸款,老王因為太忙忘記填報專項附加扣除資訊導致每月工資報稅時沒有享受扣除,假設享受房貸扣除前,全年綜合所得減除各項扣除後的應納稅所得額是20000元,適用的稅率檔次是3%,已經累計預繳個稅600元。老王瞭解政策後,2022年3月在個稅APP補填了住房貸款利息,每月補釦1000元,則2-12月共計補釦11000元,則全年應納個稅為(20000-11000)×3%=270元,之前預繳的600元產生多繳稅款,可以辦理年度彙算申報並申請退稅(600-270)=330元!

首推個人所得稅APP填報!

採集路徑如下

廣西稅務局:請勿斷章取義

【首頁】——【常用業務】——【專項附加扣除填報】——【住房貸款利息】——【選擇扣除年度】,然後按步驟填報住房權屬資訊、住房坐落地址、貸款方式、貸款銀行、貸款合同編號、貸款期限、首次還款日期等資訊;納稅人有配偶的,填寫配偶姓名、身份證件型別及號碼,最後儲存提交。

選擇申報方式時,有兩種申報方式,請您結合實際情況選擇:

透過扣繳義務人申報:

由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環節申報扣除;

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

在次年3月1日-6月30日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時申報扣除。

二、關於購房多繳契稅退稅問題

可能產生契稅退稅的情形是一直存在的,並非某些時間段才會有,也不是每個人交了契稅都可以退,更不是交了多少就退多少。因此,有沒有契稅退稅、能退多少,還需要看您的實際具體情況,請您對照可以退契稅的情形進一步檢查確認自己是否可退稅。

常見情形一:契稅計稅依據錯誤的,可能產生契稅退稅。

如果您已經取得了增值稅發票,建議您檢視購房發票上的不含稅“金額”和契稅完稅憑證上的計稅價格是否一致。如果契稅的計稅價格>增值稅發票上的不含稅金額,則可能多繳了契稅,可向房產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辦理退還多繳的契稅。

常見情形二:未享受優惠稅率而多繳契稅的。

個人購買首套房或二套房可以享受契稅優惠稅率,是較常見的購房契稅優惠。主要優惠內容是:對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員範圍包括購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徵收契稅;對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2%的稅率徵收契稅。因此,如果您符合上述契稅優惠的情形,但是當初未正確享受優惠的,可以提交資料申請退還多繳契稅。

當然,也還有可能存在其他退稅情形,比如和房開公司簽訂的購房協議約定價格調整,實測面積減小而契稅的計稅價格減少致使多繳了稅款等等,您可以對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一步判斷是否可能產生退稅。

最後仍要提醒您,請勿輕信網上傳播的各種不實網址連結或退稅系統,以免造成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