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文人無行:犧牲自己,還是為虎作倀?上

作者:由 老楊寫網文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7

文人無行下一句是什麼

文人無行,自古以來都叫人深惡痛絕。正所謂“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一個品行有失的人,學識越高,危害越大。

比如,同樣是叛國者,一個山野村夫最多也就是給鬼子引個路、告個密,可是若是一個學貫中西的學者,就可能幫助侵略者對廣大民眾進行奴化教育,使其“順天應命”,安於自己的日子,老老實實做一個聽話的亡國奴……如此久而久之,那可真的會“國將不國”了。

當然,大多數無行的文人還是沒有這麼大能量的。他們所表現的,大抵只在兩點:一是人品,二是文品。這其中,也有程度之分:程度低的,只是叫人覺得可憐可笑,如孔乙己、范進之流;程式高的,則叫人覺得可氣、可恨,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大文學家馮延巳,還有晉代的美男子潘岳,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文人無行:犧牲自己,還是為虎作倀?上

實際上無論程度高低,無行的文人普遍都是招人恨的,可恨的不只在於其人品或文品有多差,更在於其骨子裡的目空一切、自以為是和洋洋自得。所以在民間故事中,多有秀才想借文才羞侮農夫結果卻反被羞辱的故事,正可見這種人招恨相當普遍。

不過一般情況下,對於普通民眾,恨他們或煩他們,其具體表現也只是敬而遠之,對他們而言,不會造成什麼嚴重後果。可是到了到了蒲松齡筆下,在對這種人深惡痛絕的心理下,則給他們安排了一系列不得好報的下場。

比如在《彭海秋》中,名士丘生因為“素有隱惡”,結果被仙人變成了馬,被主人公彭好古騎行千里,連丘生自己都認為“是大辱恥,誠不可以告妻子”。而在《苗生》中,那些文人則為他們的無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