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喝酒還是五魁首、六六六?古人的行酒令可比這高階多了

作者:由 一貳一橙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09-07

列坐其次的上一句是什麼

最近電視劇《玉樓春》的開播,成為了《知否知否》等熱播劇之後,又一部對古代高門大戶的生活描寫劇。

在劇中有一處場景:和大人邀請同僚到家中喝酒,期間有人提議擊鼓傳花行酒令,被孫家大哥孫世傑拔得頭籌。

喝酒還是五魁首、六六六?古人的行酒令可比這高階多了

玉樓春劇照

酒令的誕生,大概自西周時期就有了,《詩經。山有樞》裡就寫過:“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但正所謂酒能亂性,喝酒不知節度的話則很容易在宴席上鬧出點尷尬事來,所以在喝酒之時,又設立了“酒監”,也稱“酒令官”、“酒吏”一職,專門管理酒宴上的賓客,有“先斬後奏”之監酒大權。

《紅樓夢》中也有“酒令大如軍令”的笑言,雖是調侃,畢竟來者是客,喝酒也是聯結友誼的好事,哪能時時依法辦事,但從中也可見“酒監”與“酒令”的嚴肅、認真。

喝酒還是五魁首、六六六?古人的行酒令可比這高階多了

紅樓夢的行酒令

漢朝初年呂后亂政,作為劉家子孫的朱虛侯劉章十分痛心,一次,呂后舉行酒宴,讓劉章做酒吏,也就是“酒監”。

為了給呂后一個下馬威,劉章以自己為軍人的身份,要以軍法監酒,呂后不知是計,同意劉章的要求,後劉章以“種田”為題,給呂后唱了一首“種田歌”,借農民除雜草的行為,批評了呂后後宮干政的錯誤,甚至於將一個喝醉要走的呂家子孫當庭斬首,讓呂后吃了啞巴虧。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人喝酒的規矩也日益繁複,引申出了現在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酒令”。

所謂飲酒作樂,古代的酒席上,除了美酒佳餚、美女歌曲之外,酒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但人分地位高低,酒卻不管好壞,人人都要喝酒,為此,酒令也分為“雅令”和“通令”兩種。

所謂“通令”,就是在酒桌上以猜謎划拳為主,肆意開懷,酒到好處甚至坦胸露乳,雖少了些優雅,但也多了些豪邁。

喝酒還是五魁首、六六六?古人的行酒令可比這高階多了

當然,文人喝酒自然不能如此,所以文人喝酒喜歡行雅酒令。

晉朝局勢混亂,隱士遊客甚多,他們經常會呼友喚伴,帶著美酒一起去遊覽名川大山,隨坐隨飲,好不快活。

在魏晉文人飲酒的過程中,有一種“雅酒令”很受當時文人的推崇,它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做“流觴曲水”,其過程也是十分的優雅。

遊玩的人先去一處環境優美的勝地,靠著河流席地而坐,將酒具放置於河水的上游,酒具隨河流緩緩而下,來到誰的面前停下,誰就必須飲盡杯中之酒,再賦詩一首。

最著名的“流觴曲水”,則莫過於晉代王羲之酒後豪寫下,有著“天下第一行書”盛譽的《蘭亭集序》一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喝酒還是五魁首、六六六?古人的行酒令可比這高階多了

流觴曲水

而最簡單的酒令則莫過於“射覆”,由“酒監”先出一個字,但這字不給其他人知道,再從此字中選擇與其有關聯的兩個字,給賓客們看,由賓客們結合已知的這兩個字,來猜出酒監手中的暗字,猜中了酒監喝酒,意為“射中了”,猜不中的賓客喝酒,意為“射不中”。

舉個簡單的例子,酒監出了水、公二字,謎底為“牛”字,猜中“牛”字的賓客免罰,猜不中或猜錯的賓客罰酒一杯。

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就經常與其愛妻陳芸,在滄浪亭我取軒中射覆飲酒,夫妻恩愛,度過了沈復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自以為人生之樂無過於此”。

喝酒還是五魁首、六六六?古人的行酒令可比這高階多了

沈復與陳芸

還有一種酒令叫做藏鉤,取自漢武帝手中藏金鉤,給鉤弋夫人猜的典故,在席上將一物蓋住,令眾人猜,猜中者贏,猜錯者罰酒。

這樣的酒令,讓喝酒的過程更添愉悅、歡快,也增添了相聚的時光,李語堂先生就曾對此進行了調侃,但除了強行勸酒之外,對這行酒令的過程也頗為賞識。

他認為

“國人喝酒,不在吃喝,而在歡笑作樂之中,若外人還是抱著中國人是靜默沉著、缺乏情感的話,那就去參加中國人的酒宴,就知自己大錯特錯了”

再說到擊鼓傳花,也是屬於雅令的一種,但也是較簡單的一種,在宴席上,賓客們依次坐好,由一人擊鼓,賓客開始依次傳花,鼓聲一停,則花在誰手,誰就得罰酒一杯,賦詩一首,也有隻罰酒不賦詩的,和上面的“射覆”一樣,都算是比較雅俗共賞的酒令了。

喝酒還是五魁首、六六六?古人的行酒令可比這高階多了

擊鼓傳花

要說困難的酒令,在清代小說《鏡花緣》中就有詳細的描寫,由於這是一本宣傳女性的小說,所以喝酒交情之間也是女子居多,其酒令多從經典、音調之中而來,下面列出一例,十分複雜,所用酒令,主要為三種結合:雙聲、疊韻、飛殤。

所謂雙聲,就是指兩個詞同歸一個聲母,如煙雲(yan yun)、遊雲(you yun)二詞,就是雙聲;

所謂疊韻,就是兩個詞同歸一個韻母,如東風(dong feng)、融風(rong feng)二詞,就是疊韻;

所謂飛殤,就是一人先出一詞,以詞中一字飛出一句古典名言,兼說出處、作者,接令者以名言最後一個字

(有時放鬆點,也不一定非最後一字不可)

為令,用此字的雙聲字、疊韻字或本字為頭,再說出一句古典名言、出處及作者,以此類推。

除此之外,還用四五十隻竹籤寫題,寫出“天文、地理、鳥獸、蟲魚”等類,旁邊隨意寫著“雙聲”或“疊韻”,由在場人依次抽取,如抽到“天文。雙聲”者,說出名言中的“天文”類雙聲詞。

喝酒還是五魁首、六六六?古人的行酒令可比這高階多了

舉例:

呂祥冥抽到“古人疊韻”,出令:張良,屈原《九歌》,吉日兮辰良。

張良古人,(zhang liang)就是疊韻,“良”字為飛殤,“吉日兮辰良”出自屈原所著的《九歌》。

再舉一例:

左融春抽到了“官名雙聲”,出令:士師,桓寬《鹽鐵論》,有司思師望之計。

士師是官名,(shi shi)就是雙聲兼疊韻,“師”字為飛殤,“有司思師望之計”出自

桓寬所著的《鹽鐵論》。

這光看起來就很複雜了,幾句話是真說不清內容,更別說酒席上還有一本經典只能說一次,下次接令者就不能再引用此書的內容,必須令開一書,且只能用唐朝以前的書籍,違者罰酒兩杯,再次行令才行的規定,一百人行令,則必須要出現有一百部經典才行。

按畢全貞的求饒戲言來看,她說就算三歲讀書,也得讀十七年以上,等儲備夠了書籍知識再來行此酒令了。

像這種酒令,無其他應付技巧,唯有平日的積累而已,也正可以看出賓客們的知識儲備,比起上面幾種來,更添高雅和難度。

此外還有電視劇中常見的投壺、燕射等酒令,射中者免罰,不中者罰酒,這是武人之間比較喜歡玩的,可以表現出武人的箭術之餘,也不失為一種附庸風雅的好辦法 。

由此看來,古人的行酒令可比我們如今酒桌上的猜拳遊戲要複雜得多了,但不管是“通令”還是“雅令”,總歸都是為助興之用,若能在酒酣耳熱之際,增長點見識的話,那更是再好不過了,但也要勉力為之,不可勸酒,不可貪杯,量力而行,以酒會友,這才是喝酒的本意。

喝酒還是五魁首、六六六?古人的行酒令可比這高階多了

美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