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由來!

作者:由 星星在流浪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1-10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語出自什麼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成語那麼多,為什麼小編今天要把這個成語單獨拿出來說呢,這個成語的由來,著實有個不一般的故事。周王朝的第10代國王周厲王十分昏庸,他生活腐化,貪婪暴虐。周厲王繼位之時,周王朝已呈現一派江河日下的頹勢,社會矛盾日趨尖銳複雜。這位厲王不是趕緊想辦法鼓勵農耕,使百姓安居樂業,使周重新富強起來;恰恰相反,他採取了一系列大不得民心的舉措,可見頭腦糊塗得很。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他規定山上、森林、大河、大湖的一切產品都歸自己所有,是天子的“專利”,不許人民砍柴採集捕撈,百姓對此怨聲載道。他又派巫師監視人民,把說了他壞話的人一律抓來殺掉。在血腥統治下,果然沒人敢公開批評了,只是在熟人相互碰面的時候相互用眼神來表達不滿,史書上稱之為“道路以目”。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由來!

厲王是個殘暴貪利的人,他任用了同他性情相投,同樣眼光短淺、急功近利的榮夷公作為執掌周王朝大權的卿士。於是,榮夷公在周厲王的授意和支援下宣佈:山林川澤全部是周王的私產,一般平民不得在山林砍柴打獵,不得在河流中捕魚。這簡直是斷絕小民百姓的活路!並且,一些貴族的利益也被嚴重侵犯了。社會上一片反對之聲。周厲王並非是沒有聽到臣民的怨言,這些怨言非但沒有令他反思自己法令的謬誤,反而令他頓起殘殺之心。人們批評榮夷公“與民爭利”,痛罵周厲王“貪婪”,貴族們也紛紛批判厲王做法的不當,厲王聽到了,一律把他們投進監獄。厲王還在國中設了很多“神巫”,用以監視人們的言語行為。一旦發現有誰說出不滿的話,便立即殺死他。這樣一來,滿國的人都戰戰兢兢,誰也不敢再多說一句話。各地諸侯都不到都城鎬京來了,鎬京城邑的人們走在大街上,彼此只好默默地以目光打招呼,舉國上下一片壓抑和沉默。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由來!

周厲王得意地對大臣召公說:“你看,現在誰也不敢再發牢騷了,我已經封上了民眾的口。”召公回答說:“您有辦法把河流截斷嗎?河水一旦沖決堤岸,它的力量會比平時強大1000倍!封堵人民的口也是這樣。你能設法不讓他說,你卻沒法讓他不憤怒。古來治水的人都是採用疏導的方法,沒有聽說誰要去截斷洪水的。”厲王對召公的話很不滿意,便把他轟了出去。這樣一直過了三年。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由來!

終於,人民忍受不了厲王的統治了。首先是一些平民起來反抗,為了增強力量,他們又聯合了成千上萬的奴隸。憤怒的人群像決堤的洪水,前來防禦計程車兵很快被他們衝得潰不成軍,他們要殺死令他們走投無路,話都不敢大聲說的厲王。可是周厲王已經事先得到訊息,狼狽不堪地逃跑了。周厲王的兒子太子靜也在亂中逃到了大臣召公的家中。暴亂的人們發現厲王逃脫,十分沮喪。有人見到太子靜逃跑,就追到了召公家裡。眾多紅了眼的人把召公家圍得水洩不通,直叫:“交出太子來。”召公沒有辦法,只好脫下太子的衣服,穿到自己兒子的身上,讓太子藏了起來。暴民撞破了召公家的門,將穿著太子服飾的孩子打死後,方才散去。從此,太子靜就住在了召公家。暴亂好不容易被安撫平息了下去,厲王慌忙逃出鎬京,東渡黃河,一直逃到了彘,再也不敢回到京城,便老死在了那兒,“太子”又被殺了。這時候,周朝的王公貴族們就集會,推舉德高望重的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稱為“周召共和”。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由來!

還有史書記載說,當時有一個貴族,名字叫和,因為他的封地叫共,所以人稱共伯。共伯和因為道德高尚,很得各國諸侯信任。厲王逃跑之後,大家就推舉他來執政,稱為“共和執政”。不管採取哪種說法,總之,在“國人暴動”之後,有很長時間,周朝不是由君王專制,而是貴族們共行國政。所以到了近現代,在推翻了數千年的封建帝制之後,推行的新的、由人民推舉代表執政的制度就名為“共和”。共和統治期間,周王朝革除了厲王的暴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共和十四年,全國發生了大旱災。當時的輿論認為這是老天懲罰目無君主的臣民;好這時候,外地的周厲王也死了。不愛聽真話的周厲王到底也沒有封住人民的口而且身敗名裂,被天下人恥笑。成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就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