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作者:由 雪諾聊歷史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2-19

挾長挾什麼

眾所周知,曹操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從洛陽迎回了在外顛沛流離的漢獻帝,遷都於許昌。從此,曹操一路逆襲,成為了天下第一雄主。對於曹操“

挾天子以令諸侯

”的舉措,後世普遍給予很高的評價。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曹操與獻帝

比如諸葛亮隆中對時說:“

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東吳張昭諫吳主曰:“

然託明漢相,挾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為辭。

”手握漢天子這張王牌,被認為是曹魏集團最大的政治優勢。意思是,挾輔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諸葛亮

那麼問題來了,其他諸侯不懂這個道理嗎,為什麼他們不去立這個天子呢?

一、挾天子能令諸侯嗎

這句話換到現代,被引申為“

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如果這樣去理解,恐怕漢獻帝就要讓曹操失望了。當時的情況是,天下大亂,各個諸侯擁兵自重,天子的威望與權威早已喪失殆盡,漢獻帝就是個“

傀儡

”,曹操挾天子難令諸侯。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圖

首先,漢室將傾。

曹操擁立漢獻帝后,“

收河南地,關中皆附。

”但關中諸侯的歸附,只是名義上的歸附,從表面上承認了曹操的丞相和漢獻帝的天子地位。可真正涉及官員任免、賦稅繳納、兵馬調動等關鍵問題,皆由“

關內諸侯

”自行決定,曹操很難干預。甚至在官渡之戰時,關內諸侯對袁紹的態度是暗通款曲的。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關內地圖

其次,實力第一。

曹操在兼併諸侯時,天子的命令並沒有什麼用。比如,198年曹操在徐州擊敗呂布;200年,曹操在官渡打破袁紹;211年,曹操在關中擊退馬超。解決這些實力雄厚的諸侯,只能依靠曹操的軍事實力來說話。甚至在曹操統一北方成為天下第一時,孫劉不也聯軍抗曹對其“

挾天子

”不屑一顧嗎?可見,實力比虛名更重要。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聯劉抗曹

其三,更討人厭。

比如曹操被罵得最多的一句:“

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幾乎從各個諸侯嘴裡都是張口就來,對其漢相的身份表示懷疑。比較極端點的例子是王朗。自動搜尋“

厚顏無恥之人

”即懂。你還想“令不臣”?先把“挾天子”考慮清楚了再說吧。所以說,如果沒有點智商和口才,“挾天子”真的是個技術活。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王朗

其四,精神崩潰。

還記得“夢中殺人”否?看看下面的清單:200年,車騎將軍董承受漢獻帝“衣帶詔”誅殺曹操,事洩後被鎮壓。214年,伏皇后父親伏完意圖謀殺曹操,事敗被殺。218年,“

漢太醫吉本……等反……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後被誅殺

。”同年10月“

宛守將侯音等反

”。這三天兩頭的被暗殺,我是曹操我也要殺華佗啊。“

惹人嫉妒,成為眾矢之

”等事件嚴重地限制了曹操的手腳。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夢中殺人

二、曹操的考慮

既然挾天子以令諸侯有這麼多的不利之處,那為什麼曹操還要這麼做呢?

首先要正確理解何為“令”。

我理解為

為自己“獲得”優勢,而不是宣佈自己獲勝。

比如,你讀了大學對你是不是有利?答案是肯定的,但並不是說你讀了大學,就宣佈你就擁有很多財富。而是你比沒有讀過大學的人,有更多的有利因素去獲得財富。同理,挾天子以令諸侯,是透過挾天子獲得了一個有利因素,而非你就可以真的去命令誰誰誰了。這個有利因素就叫政治正確。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讀書無用論

其次要認識到政治正確的必要性。

政治正確雖然不能直接換成兵馬糧草,卻事關重大。因為其時正逢亂世,群雄並立,誰又能保證自己能一統天下呢?於是哪怕大家都知道劉協是個“

傀儡

”,漢室已病入膏肓,私底下都在發展自己的勢力,可天下正統明面上還是漢室啊,還得遵奉這個皇帝。除非你的實力確實能夠達到取而代之的程度,之前還是要謹言慎行為好。不相信?袁術、王朗、孔融等不聰明的就是前車之鑑。聰明人在幹啥呢?劉備在喊“

我是皇叔

”,袁紹在喊“

清君

”,曹操在喊“

挾君子以令諸侯

”。這才是聰明人。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真是難得一見的好文章呀

再次,對曹操來說很重要。

因為比起財大氣粗的袁紹,曹操在這個時候還很弱小。那些有野心的、實力比較強的諸侯可能還需要軍事討伐。可很多沒野心的,牆頭草的中堅力量卻就吃這一套。事實上,擁立獻帝之後,就有很多隻佔一縣、數縣或者一郡之地的諸侯,屁顛屁顛的就來投了。比如

張繡、許褚、李通、劉放、劉馥、徐璆

等等。無數個小豪強的歸附,也是聚少成多。於是,曹操便從擁立之前的一個半州,不怎麼費力地獲得了4個州。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張繡

最後

無論這麼說,擁立獻帝這個事情確實說起來也比較形而上。不像得了臥龍鳳雛,推行了屯田令、奪了江東6郡那樣比較直觀。換成現在的說法叫,

GDP裡有多少能轉換為國防實力。

而且反面例子也比較多,比如董卓、郭李等人也是在擁立獻帝,可也不身敗名裂嗎?說實話,政治正確和人的政治水平有著直接的關係。就好比一把雙刃劍,有那個能力自然可以錦上添花,沒那個能力用不好什麼用處也沒有。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董卓廢帝

網上也有不少分析文章,諸如有利於招募人才、發展經濟等等。其實就有點牽強附會了。總結一下:

1、政治正確是必需品。

就像現在的學歷是找工作的敲門磚。

2、是紅線底線,沒事別去碰。

3、當你還比較弱小、人生比較迷茫的時候,

能幫助你至少不走彎路。

因此我認為,“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好”“奉天子以令不臣也罷”,僅僅是曹操建立基業的一個必要因素,而非重要因素。畢竟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獻帝劉協

三、袁紹為什麼沒去奉天子

於是就引出下面這一段。講的是其實在漢獻帝落難時,

袁紹也有機會去勤王

。可他在糾結一番後,卻放棄了這一良機。很多人,包括易中天老師也說這是其一大失誤。今天不妨也來簡單分析一下。

對曹操來說,因為實力還很弱小,能多團結一人就多一份力,更何況這還是天子。而袁紹的情況卻不一樣。他是四世三公,在那個亂世之中沒有獻帝也能吸納到人才。官渡之戰時,

袁紹的實力遠遠超過曹操。

因此他所要考慮的是,如果下一步稱帝,漢獻帝就是一道坎啊。而這個如果,在當時的情況來看是很有可能的。因此,這個時候的袁紹只要別去碰紅線,沒有必要有很大的動力去迎回獻帝。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洛陽迎獻帝

事實也是這樣,曹操至死也沒有稱帝,原因就在於這道坎確實很難邁過去,他只能做周文王。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說,

漢獻帝並不屬於資產,而屬於負債。

在需要取而代之的時候,如何處理?是殺還是不殺呢?就像義帝之於項羽。殺了被劉邦抓住把柄,狠做文章。不殺,又是一個絕對的禍患。因此,對於袁紹來講,不奉天子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考慮,得出的一個慎重的戰略決策,而非一個單純的“見事遲”或重大失誤。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項羽殺義帝

因此,普通人在學習歷史、分析事物時,需要克服的是

唯“因果關係”論

。因為大多數人會覺得“凡事有因必有果”。但其實這是有問題的。有因確實必有果。但往往不是一因造一果,而是果只有一個,因卻有很多條。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並沒有這麼簡單

比如,我們說兩個人的婚姻關係,很多人會覺得如果當初多關心對方一下,多包容一些,是不是就不會走到後面的離婚呢?其實離婚這個結果,包括了很多因素。並不是你不懂得關心對方,

而是你們兩人本來就不合適。

身高、學歷、經濟基礎、性格等等,沒有關心到對方只是這麼多原因裡的導火索。

曹操的“挾天子”,真能“令諸侯”嗎?需要糾正的因果關係認知

兩人關係

亂世中的東漢,無論是袁紹、曹操、或是孫權、劉備,他們都像溺水者般渴望抓緊每一根自認為正確的稻草。於是無論是政治正確也好、擴張軍力也罷,

在遇見自認為有利的東西時都會不顧一切地抓住。

尤其是當時還勢力孤單的曹操,或許在迎立獻帝時也許並沒有考慮那麼多,說不定也會捫心自問:“這獻帝拿來有什麼用呢?”“管他的,邊用邊學、邊學邊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