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量子道德經》二十一:求食於母,而非求於子,非求於粒子

作者:由 走心書院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3-26

日月昭昭意思是什麼

《量子道德經》二十一:求食於母,而非求於子,非求於粒子

21。惟道是從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量子道德經》二十一:求食於母,而非求於子,非求於粒子

【量子解】前一章剛說完求食於母,也就是求食於大道,這裡就接著講惟道是從。有大德的人,似乎和世人都不太一樣,不隨世俗而獨從於大道。世俗的人走的是小道,而聖人是走的大道。

今天剛好是母親節,母親是有形之母,而大道是芸芸眾生無形之母。物理學正是離開了無形之母的愛,所以遭遇瓶頸了。如今也要求食於母,求食於大道。

按理說大道容得下的人多,世人應該走的大道,反而只有寥寥無幾的幾個人走大道,豈不是很浪費嗎?眾多的物理學家走在小道上,而且趨之若鶩,研究超弦理論的人很多,現在慢慢少了。用道來解析物理學的人就寥寥無幾了,而且可能會被人嗤之以鼻。

有大德的人無所不容,如大海一樣能夠容納百川,不管是乾淨的還是汙濁的,都能夠兼收幷蓄。大德的人不跟隨世俗的潮流。世人都是追求物慾,唯獨大德的人追求大道,求食於母。

大道在萬物之中有形跡,恍惚之間似乎存在於萬物之中。仔細睜大眼睛看看,還是無法看到大道的存在。大道恍惚之間似乎有一定的形象,可是究其根本並沒有固定的形象可見。大道沒有什麼具體的形象,難以捉摸。想捉也捉不到,想摸也摸不到的。可以說大象無象,大音希聲。可是恍惚之間似乎在無形之中能夠看到萬物的法象。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超越了形象的,沒有具體的形象地被稱之為道。雖然超越了形象,似乎又有無象之大象。佛家用月亮來代表真心,用烏雲來代表業障。恍惚之間,烏雲被風吹散了一點,似乎看到了朦朧的月象。冥冥和昭昭相反,昭昭是代表著光明,日月昭昭。冥冥是幽暗不明的意思。大道似乎幽暗不明,恍惚之間看見物象。

大道深遠幽冥,不可窺測。可是換一句話來講,大道至簡,大道又是最簡單最易行的。此部經典聖人老子也說了,只是世人莫能知莫能行罷了。大道似乎幽深昏暗不明,其中似乎有天地之精,可以衍生天地萬物。見道之前覺得萬物是真的,大道虛無緲縹,虛幻不實。

如果見到了之後,覺得大道是真的,反而看萬物如夢如幻了。世人在電影院裡面看電影,隨著情節起伏心潮澎湃,感覺眼前的景象是真的。可是走到電影放映的後臺看看,原來如此,可能覺得這才是真相。見道之前覺得大道窈冥,可是見道之後反而覺得萬物窈冥了。恍惚這個詞是若有若無。窈是深遠曲折。冥是幽暗不明。這裡這裡說的大道其中有精,並非是虛言。信是大地的美德。

古代的天子為什麼重農抑商,這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除了能夠保證百姓的溫飽和作戰需要,還能使得民心比較淳樸。百姓一天到晚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和自己的勤勞吃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沒有天災人禍一般來說都能夠獲得好的收成。這就使得百姓恢復了天性中的信。如果經商可能就不同了,可能就面臨著失信和擾亂民心的風險了。大地有信的大德,能夠孕育萬物,真實不妄。從古至今大道常行,無名是其名。

如果根本就無名,如何能夠去得了名呢?如果根本沒有富貴,如何能夠去得了他的富貴呢?如何能招致禍害呢?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大道就會補不足了。我怎麼知道萬物如何開始的呢?正是由此才知道的。

《量子道德經》二十一:求食於母,而非求於子,非求於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