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進了榮國府,為何之後故事卻轉向寧國府?

作者:由 睿阿狸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4-05

劉姥姥入席第幾回

《紅樓夢》的第五回堪稱全書最重,判詞曲子皆集合於此,借賈寶玉夢中游太虛幻境向讀者展示。緊隨而來的第六回,卻忽然自說不知這故事該從何處講起,借了一個看似很突兀的人物劉姥姥作轉折,劉姥姥要打秋風找的是王家小姐,也就是現在榮國府的王夫人。

《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進了榮國府,為何之後故事卻轉向寧國府?

所以劉姥姥進的是榮國府,因為王夫人將許多事務都交給了鳳姐兒管,且鳳姐兒也是王家小姐,安排招待劉姥姥的事理所當然被鳳姐接過來,但奇怪的是,借劉姥姥將情節轉到了鳳姐身上後,曹雪芹卻沒有繼續寫鳳姐在榮國府如何如何,而是安排鳳姐帶寶玉去了寧國府玩。

鳳姐身為賈府管家,平時事總多得處理不完,偏偏劉姥姥來後便對王夫人稱“明日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去赴尤氏的邀約,而王夫人也認為不管鳳姐有事沒事,尤氏都單獨請鳳姐一個過去了,可見是真想讓鳳姐散散心放鬆,不該辜負她的情,就算有事也應該抽空過去趟。

《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進了榮國府,為何之後故事卻轉向寧國府?

而第二天,鳳姐辭別賈母的時候又因為寶玉要湊熱鬧非跟著去玩,變成了姐弟倆共同過寧國府。寶玉要過去,對應了第五回故事,因為之前寶玉夢中游太虛幻境,夢到自己與警幻妹妹可卿有了一段溫存,這啟發了寶玉對女性的“情”。

寶玉和賈珍之流不同。他的情是一種對美好事物自然而生憐惜的性靈之愛,對秦可卿也是如此,前面剛說完寶玉在夢中得秦可卿指引初初瞭解男女之情,緊接著便以劉姥姥為過渡,引出寶玉再和鳳姐去寧國府,見到了上回只聽秦可卿提起,卻沒能見上一面的可卿之弟秦鍾。

《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進了榮國府,為何之後故事卻轉向寧國府?

而寶玉當天在寧國府遇到的還不止一個秦鍾,他還目睹了家僕焦大是如何吃醉了痛罵,“爬灰”、“養小叔子”都指向秦可卿,前面那個物件通常認為是賈珍,後面那個便是與賈蓉很親近的賈薔,寶玉對這些詞並不怎麼理解,也不曉得寧國府內裡的骯髒混亂,便直接問鳳姐。

鳳姐兒心知肚明,但絕不會將這些事講給寶玉聽,於是嚇唬了寶玉將這事含糊帶過。從這個過程看,第五回與第六回的故事基本都集中在寧國府,且寶玉的身影都在其中,曹雪芹為何要這樣安排?

其實從這兩回的出場人物看,我們就能明白曹雪芹的用意。

《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進了榮國府,為何之後故事卻轉向寧國府?

秦可卿的登場是在第五回,這一回中她提到了自己有個弟弟,引起了寶玉興趣,秦可卿這樣說自然是為了幫扶下弟弟讀書的事,但卻為第六回秦鍾出現在寧國府埋下了伏筆,姐弟雙雙出現,在這兩回故事中接觸最為密切者都是寶玉。

秦可卿的判詞為“情天情海幻情身”,而《紅樓夢》的故事也是不敢指“時事”,借一個“情”字串聯起所有情節,“情”與“秦”音相諧,就是在暗指秦可卿、秦鍾姐弟都會成為寶玉動情唸的指引人,此前的寶玉如頑童一般,此後的寶玉才明瞭自己對黛玉的愛與男女的情感。

《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進了榮國府,為何之後故事卻轉向寧國府?

所以,秦可卿是負責指引寶玉於女子身上的情,而秦鍾則負責指引寶玉對男子的情,《紅樓夢》區別於一般的才子佳人俗套,將人自然之情放到明面上來,即使有封建禮教的壓迫也不能阻擋人性,寶玉經這二者的指引,逐漸對黛玉、襲人、晴雯乃至蔣玉菡、柳湘蓮等皆生了情。

這與賈珍、賈璉等貪肉慾之歡不同,寶玉的情在書中表現出一種佛性自然,無分男女,不論地位,美好之人事皆得寶玉的用心憐惜,好比尤二姐,全書中真正尊重她的人僅有一個寶玉。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曹雪芹安排劉姥姥進榮國府後又將情節引去寧國府,一來便是為開始這情篇之述,寶玉尚懵懂,先要有秦氏姐弟啟蒙,才可展開後面一系列因情而起的故事。

《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進了榮國府,為何之後故事卻轉向寧國府?

而和寶玉一起的,還有個鳳姐。鳳姐弄權是賈府事敗的緣由之一,那麼鳳姐弄權是自何時開始?就是秦可卿死後,應賈珍之請去料理喪事,進而在鐵檻寺作威作福為開端。這又與秦可卿判詞對應,“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鳳姐禍起自寧國府,所以應如此安排。

於是,《紅樓夢》第五回、第六回的情節都是略說榮國府,詳說寧國府,這已經指明瞭寧國府內部各種矛盾事端是賈府敗落開始。

《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進了榮國府,為何之後故事卻轉向寧國府?

而且這兩回的故事,皆是圍繞著秦可卿。秦可卿在太虛幻境為警幻仙姑之妹,奉命下凡,引導那一干風流冤家早早歸案,所以在寧國府內她是第一號風月人物,她引得賈珍等人為之迷亂,又借焦大的口罵出,因此喪身。

熙鳳弄權,可卿誨淫,這兩件事皆埋下了賈府敗落之源,自然,在賈府真正當家做主的都是男性,所以熙鳳可卿結局都悲劇,她們不過為男子平白做了嫁衣裳,這是寶玉深感痛惜的地方,也是曹雪芹要借這三個人物,指出賈府從盛到衰的緣由。

“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情是幻,家事是真,以假語說真事正是曹雪芹的高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