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雲南富源:礦區閒置廠房變工廠拓寬致富渠道

作者:由 精選熱點資訊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5-20

電磁爐一個月用多少電

走進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後所鎮外後所村中的木製品加工廠,在木工、貼片、噴漆、包裝等車間裡,工人們為了儘快完成這個月的訂單,都在工位上忙著趕進度。

看著廠房車間裡熱鬧的加工場景,誰能想到一年多以前這裡還是髒亂、有安全隱患的閒置礦區。2020年,位於外後所村中的一個煤礦關閉退出後,由於缺乏有效管理,閒置的礦區廠房、裝置和堆煤場地給外後所村民帶來了諸多困擾。“風吹黑灰起,下雨黑水流,村民進出不安全。”這些曾是礦區周邊村民的真實生活寫照,如何改變閒置礦區現狀、提升群眾生活水平,成了當地政府亟需破解的難題。

雲南富源:礦區閒置廠房變工廠拓寬致富渠道

電器製造廠人工生產線。

“閒下來不如用起來,用起來才能管起來”

透過深入調研瞭解後,當地政府有了統一的發展思路並著手引入新的發展專案。

2020年初,在山東從事二十多年手工木製品加工行業的李吉虎瞭解情況後,找到當地政府表達了自己想返鄉創業建加工廠的想法,隨即在政府的牽線搭橋下,李吉虎與煤礦達成協議,煤礦把閒置礦區場地設施出售轉讓給李吉虎。李吉虎計劃投入6700萬元把廢棄礦區改造成手工木製品加工廠,到2021年8月,加工廠建成投產。

加工廠建起後,原來礦區裸露的堆煤場地被硬化、綠化,原來存在安全隱患的生產大棚經過改造或重建,成了嶄新的加工車間,徹底解決了原來髒亂、有隱患、難管理等問題,周邊村民的生活環境有了質的提升。

雲南富源:礦區閒置廠房變工廠拓寬致富渠道

手工車間生產線。

“既要環境提升,還要村民收入提升”

打算在當地建工廠之初,李吉虎心中就想著如何把當地剩餘勞力用起來。一方面,跟著李吉虎在山東從事木製品加工的技術工人聽說他回家辦廠後,都選擇返鄉就業,找第一批技術工人的難題解決了。另一方面,在技術工人手把手地培訓下,一批當地就業的剩餘勞力很快出師上崗。到目前,當地六十多個剩餘勞力透過培訓,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上崗。

“之前一直在村子周邊做零工,工廠建起來後,加上自己也懂點木工手藝,就到了加工廠上班,不僅收入穩定了,也比在外面跑強多了。”當地村民葉建平說。

對於帶著市場訂單回鄉創業的李吉虎來說,他從不擔心訂單,也計算對比過在山東和本地的物流、用工成本,只要健全了產業鏈,用好了當地剩餘勞動力,企業就能很快紮根,帶動效應會越來越強。投產9個多月以來,加工廠陸續補齊了木工、貼片、噴漆、打磨、包裝等生產線,產能也在不斷提升,到目前已出口十多個集裝箱的產品,收入400餘萬元。

雲南富源:礦區閒置廠房變工廠拓寬致富渠道

閒置礦區變身加工廠。

“訂單給村民,培養致富能手”

依託完備的生產線和穩定的市場訂單,李吉虎決定把部分手工訂單和加工訂單轉給村民代加工,一方面可以帶動村民在家完成訂單就能增收,一方面可以培育壯大木工技術隊伍,還能整合當地木製品加工大戶資源,與加工廠實現互利發展。

在加工廠從事手工貼片的村民楊香,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回家時又向廠裡要了一些訂單,晚上忙完家裡的事情,楊香一邊培訓家人一邊完成訂單,一天下來就有了雙份的收益。看著楊香的收益越來越高,加工廠裡的很多工人也同樣向廠裡要了訂單。

住在加工廠旁邊的朱龍富,院子裡建有一套簡易的加工裝置,平時在家裡承接一些村裡村外木製傢俱的訂單,當自己的訂單做完就閒了下來。自從向加工廠要了加工訂單後,不僅家裡的勞力不夠用,還招了三四個工人,訂單量大的時候,一個月能多增收上萬元。

“村民能做的訂單,都讓村民在家做,每天定期交付產品就可以有收益。現在家裡有小型加工廠的村民有3家,在他們的帶動下,當地從事木製品加工工作的村民達到了100餘人,村民的增收渠道越來越寬。”李吉虎說。

據瞭解,除了木製品加工廠,富源縣後所鎮因地制宜、因礦施策,以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增收、改善提升村民生活質量為原則,透過引進企業利用閒置礦區廠房建起了電器加工廠,研發生產的取暖桌、電磁爐、壓力鍋、電飯煲等產品暢銷市場,為當地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郭燚、吳振坤、蔣莉袁嬌、高燦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