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自然建築土屋是一種秉承師法自然,就地取材,你見過嗎?

作者:由 農人兄弟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7-30

什麼叫師法自然

樹有多遠離它的自然狀態,就多需要修枝和殺蟲;人類社會有多遠離自然,就多需要學校。在自然裡,正規的教育沒有任何作用。

——《一根稻草的革命》

自然建築土屋是一種秉承師法自然,就地取材,你見過嗎?

車子在泥濘間盤旋而上,大家初見的熱情被顛簸得暫時安靜了下來,都默默地看著窗外。路邊的景緻越發像是回到了雲南。層層翠綠的山巒,身著一身刺繡藍黑的耕男耕女。之後幾天我才知道,原來泰北的這些部落,確實是與滇藏地區有著淵源。無論是從寮國遷入的苗族和瑤族,還是滇藏地區遷來的僳僳族,與國內的民族傳統,有相似亦有區別。其實這些在山裡和自然共處的部落,自古也不管朝廷之遠的政治,有時卻又被動成了地緣政治和“現代化”的犧牲品。

我和車上的七八個泰國年輕人是第一批進山的人,接下來幾天會有更多的志願者和工作坊的組織者到達,我們將在當地村莊用自然建築的方法建一個社群學習中心。這個自然建築工作坊是泰國當地一個叫做Jai Jai公益組織連同清邁附近一個叫做Pun Pun的有機農場一起組織。PunPun已經做過許多關於生態建築,樸門和生態村的工作坊。最近幾次是和公益機構合作,像這次一樣招收志願者到有需要的山區建房子,志願者邊學邊操作,成了有力的人工,一個工作坊下來房子也蓋好了,技能也拿到了,一石二鳥。

自然建築土屋是一種秉承師法自然,就地取材,你見過嗎?

到達村子裡的時候天已經矇矇黑,大家開始忙活著搭帳篷,做飯。我們在鄉野開了一盞燈,昆蟲們便像暴雨一樣紛紛墜下,掉進我們的碗裡,我想他們並不能理解這強烈的白熾燈如此突兀的出現,感到十分抱歉。我們的到來不一定那麼受歡迎,接下來幾天幹活的時候,大家赤裸的踩在泥土裡的腳被許多螞蟻噬咬,我想他們的巢穴被我們挖的土坑侵犯了。

自然建築土屋是一種秉承師法自然,就地取材,你見過嗎?

本來許多村舍都是土屋和木屋,所謂自然建築和樸門其實也只是儲存這些傳統而已。可是因為是經由西方的整合和包裝,再拿回來亞洲當地就會顯得更有吸引力一些。村裡的人還是不吃這一套的,他們更喜歡水泥的建築,刷著光亮的漆。整個的社會制度和資源分配方式讓與自然生活在一起的人成為了社會的邊緣人,他們的勞動產品並未得到應有的價值,於是他們被主流價值觀看成了“底層人”,應該奮發擺脫自身命運,只有躋身城中的寫字樓中才算是出人頭地。說實在的,給社會提供糧食的人成為最底層人群這件事情是如此不通情達理。可悲的是,農人自己也信了這一套,想與鄉野的一切劃清界限,只要有機會。樸門所提倡的在地學,就是不“苦求沒有的東西”,而是“尋找既有的東西”。停止對大都會的崇尚,也停止怨嘆“這裡什麼都沒有”。

自然建築(natural building)是一種秉承師法自然、就地取材、人工施作、天人合一、與土地為善的精神的建築方法。這場運動始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這股迴歸土地與自然的熱潮中,人們嘗試以非專業施工、低技術和低成本的方式自立建屋。我們人類本來也擅長建立與當地氣候、植被和文化相宜的建築,但這種順應自然的生活態度和方式,隨著工業化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不過總有人不顧所謂“發展”和“現代化”的神話,迴歸到我們原本所在。自然建築在選材上的原則是適應當地自然條件,耗用能源和資源最少和對環境衝擊最小的建材,諸如草捆、土袋、飛起混凝土塊、卵石、廢棄輪胎、玻璃瓶、麻、木瓦等等,因地而異。中世紀義大利偉大的聖徒聖弗朗西斯曾說,修道者的房屋建材,只能使用土壤與木頭。房子簡樸貼近自然,對修行則有助益。不僅是在用材方面,在施工上自然建築儘量運用人力,儘可能少用機械,這樣可以輕易上手,意味著更多的人可透過自己的努力建造居所,而不必依靠大地產商,也在此過程中重新找回人與住所和自然材料之間的連線感。在房屋設計的時候,自然建築強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建立迴圈系統,如垃圾分類回收、廚餘堆肥、雨水收集、中水回收、灰水自我消化等。充分利用太陽能的光熱,利用風力、沼氣、風能、太陽能發電[i]。

自然建築土屋是一種秉承師法自然,就地取材,你見過嗎?

自然建築土屋是一種秉承師法自然,就地取材,你見過嗎?

自然建築土屋是一種秉承師法自然,就地取材,你見過嗎?

土屋(Earth construction)大概是自然建築中最常見的一種。顧名思義,土屋的主要材料就是水、稻草(或者椰毛碎、沙子等給予一定骨架的材料),黏土等,有些地方還會混入牛糞增加其黏連性,此外牛糞也具有一定防蟲防腐的作用。建構牆體的一種方法是把這些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為土磚(adobe),曬乾之後再粘合起來成為牆。也有用木頭和竹架做出結構後拿相同材料做的土團(cobbing)覆蓋其上而成的。兩種方法可以配合使用,這次工作坊採用的是土磚的方法。之前在阿根廷和印度都有許多牛糞的使用,泰國這一帶畜牧業並不發達。Pun Pun的朋友多年的經驗似乎也證明牛糞的缺失並不成問題,自然建築中配比用料都是要因地制宜,沒有一勞永逸的配方。無論如何,都有必要先用水泥或石料等墊起一定的高度,在此之上再用土蓋屋,這樣可以看見白蟻爬上的軌跡,在它們把整棟房子吃掉之前消滅掉它們。

理論並沒有講很多,在實踐中大家一起摸索,面對不同的狀況。我們一邊學習一邊幹活。白天干活的速度並不急。即使是連天陰雨把好不容易曬乾的土磚又打溼,地基花了太長時間完成這些有可能影響工期的事情不斷髮生,並沒有人因此而緊張焦慮。主講的是Pun Pun有機農場來的Tao,他雖然不說,但身體力行地傳達著一些資訊:做就好了,不能控制的東西擔憂也沒有用。自然建築的哲學也是順應自然的規律,而非強扭。吃畢飯準備好開始做工的人就默默開始,大家自然地跟著去做。有人需要休息也不必向誰彙報,大家都對自己負責。我得以觀察自己總怕事情未能如願完成因此緊張焦慮的習性,在這樣的陪伴中,心裡放鬆了一些執念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