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趣談古人避諱

作者:由 脈望館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09

有所不諱的諱什麼意思

《紅樓夢》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一段中,當冷子興說出林黛玉的母親名叫賈敏時:

雨村拍案笑道:“怪道這女學生讀至凡書中有‘敏’字,皆唸作‘密’,

每每如是;寫 字遇著‘敏’字,又減一二筆,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聽你

說的,是為此無疑矣。”

賈雨村的疑團頓消,而我們不免還在迷惑。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這裡涉及到避諱的問題。“避”就是避免,“諱”就是名字。“避諱”就是對君主和尊長的名字要避免直接說出和寫出。

避諱的種類一般有三種:皇諱、家諱和聖諱。

1、皇諱:就是避君主及其父、祖的諱。這不但要求全國的臣民遵守,而且君主本人也必須遵守。如唐朝為避太宗李世民的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成“戶部”。文人在寫詩作文時也避免使用“民”字。比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一文中“以俟觀人風者得焉”的“人風”應是“民風”,就是為避李世民的諱而改的。

2、家諱:就是避本家族中父祖輩的諱。如唐朝大詩人杜甫,其母親名叫“牡丹”,為避母諱,他一生不寫吟詠牡丹的詩;再如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洵,其父親名叫“蘇序”,為避父諱,他就把“序”改作“引”。

家諱不僅要求本家族的人遵守,而且外人在與之交往的過程中也必須遵守,以示尊重。假若別人不小心,冒犯了自己的家諱,說出已死去父祖的名字,那就會立刻放聲大哭,來表示對死者的懷念。也有有意冒犯對方家諱的。這一般都是雙方有隔閡,而採用這種方法來侮辱對方。

3、聖諱:就是為孔子等一些大聖人避諱。這是全國上下都必須遵守的。孔子名“丘”,歷史上很多朝代都避用“丘”字。如宋朝曾改“瑕丘縣”為“瑕縣”,改“龔丘縣”為“龔縣”。

避諱,一般地只要避開本字就行,但有時非常嚴格,連同音的字也要避。如“嫦娥”原為“姮娥”,就是因為“姮 ”字和漢文帝劉恆的“恆”同音而改的。再如,唐朝大詩人李賀,其父名晉肅,因“晉”與進士的“進”同音,以致終身不能舉進士。為此,韓愈還寫了《諱辯》一文,說“若父名仁,子遂不得為人乎”,替他鳴不平。

避諱的方式也很多,在行文時常常採用缺筆和改字兩種方式。

1、缺筆:在非用所避之字不可的情況下,就將該字少寫最後的一兩筆。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如唐高宗時,為避李世民的諱,將“世”字少寫最後一筆;再如,歷史上許多朝代為避孔子的諱,少寫“丘”字的第四筆。現在,我們就明白了林黛玉為什麼寫“敏”字時減一、二筆。

2、改字:就是把所避之字改為其他字。如宋朝章憲太后的父親名“通”,當時就改“通州”為“同州”。這是改用讀音相近的字來代替的,還有的是改用意義相近的字來代替的。如漢朝著名的辯士“蒯徹”,史書稱之為“蒯通”,就是為避漢武帝劉徹的諱而改的。

以上所說的都是行文上所採用的避諱方式。不但行文時要避諱,讀書時也要避諱。讀書時若遇到所諱之字,一般是改變讀音,或讀為“某”。如眾所周知的“孔丘”一般都讀為“孔某”。現在,我們也明白了林黛玉為什麼讀“敏”為“密”了。

避諱,這種封建禮俗隨著封建社會的結束而消亡了。但是,它為後人閱讀古籍帶來了不便。因此,為了更好地學習古代文化知識,很有必要了解一點避諱的常識。

趣談古人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