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走進和順古鎮|走夷方

作者:由 騰衝文旅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09

幼不學老何為

走進和順古鎮|走夷方

和順有句民諺叫“窮走夷方,急走廠”。“夷方”指的是緬甸、印度、泰國等南亞國家,“廠”則是這一帶的玉石廠、銀礦、寶石廠。六百多年前,從內地遠道而來的將士在邊地屯田戍邊,同時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生產技術,繁衍生息,經過幾代人的發展,人口增長,耕地日益不足,為了維持生計,人們只能另謀出路,和順是古代川、滇、緬、印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順著古道,和順人在明代中期就開始“走夷方”歷經五百年的歲月,“走夷方”成為和順人重要的生存方式。

走進和順古鎮|走夷方

最早開始“走夷方”的和順人,是雲南率先走向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蜀身毒道”、清脆驛鈴、跋山涉水、遠走夷方,他們用馬背和汗水創造了極邊古鎮溢彩流光的歷史。

和順人用“走夷方”的方式走出了一代“四朝國師”尹蓉。走出了一代“翡翠大王”張寶廷。

四朝國師-尹蓉

走進和順古鎮|走夷方

尹蓉性聰敏,善言談,16歲在曼德勒“三成號”當夥計。在緬甸經商的華僑很多,涉政的甚少,普遍缺少涉政、維權的意識,經常遭到欺辱,成為社會邊緣人群。尹蓉發誓要學好緬語,熟悉當地風土民情和歷史實情,真正融入緬甸主流社會之中。幾年光景,尹蓉學有所成仗義執言,在當地華僑中威望徒升,成為中堅。有一次,緬甸一惡霸欺辱毆打一華僑致死,當地緬吏徇私枉法,有意袒護,草草結案。尹蓉聽聞此事後,義憤填膺挺身而出,將1000盾盧比拍放到判官桌上說:“願以1000盾盧比為代價,購擊緬5人!”並據理力爭引緬律與之申辯,緬吏詞窮,案件得以重判。緬蒲甘王聽聞此事後,敬他為人公正不阿的精神,召見了尹蓉並聘他為“國師”作為顧問出謀劃策,宮中“一切外交、內政、商務,多決於尹蓉。”尹蓉為緬王設計、督造皇城,調停解決緬王室之爭。歷任四朝緬王的國師。民國元老李根源有詩讚尹蓉:“清季老尹蓉,緬中之魁宿。莽王尊以師,一語萬人服。”

翡翠大王-張寶廷

走進和順古鎮|走夷方

張寶廷,少時聰穎豪爽,20歲時赴緬經商。他經商堅守信義,著意遠大,不拘瑣碎,為中國商人所敬仰。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他集中精力財力重點經營勐拱玉石廠,無償出資數萬,幫助當地土司從英商手中贖回玉石廠廠權,當時中外人士視玉石為寶,玉價猛漲,他將大量翡翠運往廣州、上海,獲利百萬緬幣,他因此蜚聲中外,被稱為“翡翠大王”。張寶廷富而不吝,樂於資助救濟,耗資數萬,開墾田地,分給農民耕種,不收一分錢一粒谷。捐資興修道路,英國駐緬大使對張寶廷敬愛有加,英皇授予金質獎章1枚,居緬甸五十多年,自高官大吏以至平民百姓,無人不知

寶廷大名。

走進和順古鎮|走夷方

“走夷方”使中原文化、西南文化和南亞文化在此交匯。

於是,和順便多了雕樑畫棟的高樓大院,平坦的燈芯路和休憩的大月臺,有了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圖書館和學校,即使時過境遷,他們的子孫還在受著先人“走夷方”的餘澤,也使和順成為極邊最著名的僑鄉。

走進和順古鎮|走夷方

如今,穿梭在和順的青瓦白牆中還能瞥見那些歷經歲月風霜,風格迥異的古建築,如洗衣亭,那是承載了老一輩出門闖蕩男人們對家鄉和順女人的溫情與思念。

走進和順古鎮|走夷方

但在外艱苦的夷方路上,也不是每個男人都能如願回到故里,和順冰冷的貞節牌坊無一不在傾訴著和順女人的心酸和宿命。

走進和順古鎮|走夷方

《溫陽暾小引》中說:“石頭山,是吾鄉,田園萬畝,勤快的,數人口,衣食可謀。”“幼不學,老何為,如同禽獸,三代人,不讀書好似牛馬。”的確,來自中原的和順人,耕讀傳家應是世代遵循的生活方式,“窮走夷方急走廠”只是生存所迫,不得已的選擇。但也就是“走夷方”,讓和順成為“十人八九緬經商,握算持籌最擅長。”的商貿重鎮。

“走夷方”為和順帶來了財富,“富庶更能知禮儀,南州冠晚古名鄉。”堅實的物質基礎,又成就了和順輝煌的文化,更熔鑄了彰顯個性包容天下的和順精神,一個極邊小鎮因此得以生生不息、魅力四射、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