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取捨之間:古埃及都城變遷

作者:由 讀史閱世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15

湖廣均州現在怎麼樣了

古埃及遷都其實次數非常的多,類似於中國的遷都一樣,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都城。

類似於長安、洛陽、北京、南京等,總之都城有的是。

但現在大體上人們認為的古埃及著名的都城有兩個,行政中心——孟菲斯,而宗教中心是底比斯。

孟斐斯是古埃及的中古王朝時期的首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沿著開羅往南行,30千米外就是古埃及孟斐斯城遺址,古埃及最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就在此處。

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古埃及遷都底比斯。

歷代法老在底比斯建造了大量的神廟和陵墓,它們是埃及人最輝煌的成就,也是古埃及宗教信仰的極致表現。

那麼,古埃及都城變遷到底是如何的取捨之間?這或許就需要比較探析一番。

取捨之間:古埃及都城變遷

遷都孟斐斯

埃及王朝的歷史,從美尼斯統一埃及開始,到被希臘征服為止,可分為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晚王國、托勒密王朝等時期。

在埃及王朝統一的早王朝時期,被征服的下埃及還沒有徹底臣服於上埃及的統治,致使戰爭屢屢爆發。

直至進入古王國時期,這些暴亂才逐漸平息下來,埃及王朝也才得以進入全盛時期。

第三王朝時,為進一步控制下埃及,正式遷都孟斐斯。

第四王朝、第五王朝時,相比早王國時期,法老的專制政權已經大為鞏固。

在這一時期,太陽神成為最高神,法老也開始自稱是太陽神之子。

在朝見法老時,大臣們必須匍匐於御座前,以胸貼地,用嘴唇去親吻法老腳前的塵土,這樣的禮儀充分體現出了法老對臣屬無上的權威。

取捨之間:古埃及都城變遷

遷都孟菲斯起因竟是因為一個孩子

遷都孟菲斯這件事情還得從一個非常年輕的法老說起,確切的說他當時還只是個孩子。

圖坦卡吞(公元前1332—公元前1323年在位)即位時年齡約在七至十歲之間。

透過對國王木乃伊進行醫學檢測,人們估算出國王去世時的年齡在十八至二十歲之間。

圖坦卡吞在位期間謹慎地謀求復辟,使舊有的神明與阿吞神並立,但後者依然居於領導地位。一國的中心起先依然是阿赫塔吞,那裡居住著國王與大王妻安赫森帕頓(意為“她為阿吞神而生”)。

然而到了即位後的第二或第三年,仍身在阿赫塔吞的國王將自己的名字改為

圖坦卡蒙

;王后也不再叫安赫森帕頓,而是更名為安赫森娜蒙。

過了不久,年輕的統治者離開了阿赫塔吞,將宮廷遷到了孟菲斯。不過才建於數年前的阿赫塔吞的房屋被封掉,東部山區中造好的石窟墓穴也被棄置不用。

阿赫塔吞充當埃及中心的時間很短,人們放棄這座城市肯定不是出於宗教原因,這一行為事實上凸顯了外部形勢的惡化。

取捨之間:古埃及都城變遷

復辟碑

孟菲斯被選為新都城,這座城市坐落於上下埃及之間,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自公元前1550年以來這裡就是軍事中心。

阿蒙神祭司們顯然並未向國王施壓,因為若真施加壓力,新定的都城多半就會是阿蒙崇拜的中心底比斯。

國王在孟菲斯頒佈的法令原文被記載在一塊所謂的“復辟碑”上,最終得以流傳至今:“正當從象島至三角洲潟湖的眾神廟宇即將被遺忘,神廟已陷入搖搖欲墜之時,陛下登上了國王之位。”

人們將權力歸還給昔日的神明,但沒有觸及阿吞神之位。

取捨之間:古埃及都城變遷

遷都等於眾神歸位

未成年的國王做出的最重要的內政決策莫過於推行溫和的復辟政策,以及放棄阿赫塔吞遷都孟菲斯。

昔日的眾神重獲尊位,在整個埃及境內一直到努比亞地區,人們又開始熱火朝天地修建廟宇獻給這些神明。

外交方面有大元帥哈倫海布負責守衛埃及的邊境。

他試圖透過武力對抗入侵的赫梯人,儘可能維護埃及在亞洲僅存的一小部分昔日的特權。

他可能還發動了一次赴努比亞的遠征。

阿伊和哈倫海布這兩位攝政身邊都有眾多精明強幹的官僚輔佐他們,但有趣的是,埃赫那吞時代的重臣只有少數幾位依然身居高位。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絕大多數重臣的陵墓都位於孟菲斯墓葬群,只有少數位於底比斯。早在哈倫海布擔任軍事統帥時,他就已在孟菲斯為自己修建好了陵墓。

取捨之間:古埃及都城變遷

到了19世紀,陵墓被人發現並遭到了盜挖,在這之後很久,這處陵墓都下落不明,直到1975年,一支由英國和荷蘭聯合組建的考察隊伍才在傑弗裡·T。馬丁的率領下再一次發現了該墓。哈倫海布透過墓中的銘文強調了自己在國內的地位僅次於國王。

圖坦卡蒙在即位第十年後便死去,時年約18歲。

由於他死時沒有留下後代,所以第十八王朝就此滅亡。

國王少年早逝的緣由無法確定,他很可能是死於瘟疫。

在當時的亞洲地區恰好瘟疫肆虐,疾病極有可能是由軍人帶回埃及的。

國王木乃伊頭骨上的創傷使人懷疑他曾遭遇過事故或是被謀殺身亡,但該傷口也可能是在國王的屍體被製作成木乃伊的過程中造成的。

很顯然,王都被遷出阿赫塔吞後,人們短時間內無法決定王陵的新址。

年輕國王死得很突然,因此人們倉皇地決定將他葬到帝王谷,哪怕王都實際上位於北方。

不過每位造訪帝王谷的遊客都會注意到,圖坦卡蒙陵墓的建築風格與其他王陵全然不同。

這座陵墓原本不是用來埋葬國王,而是阿蒙諾菲斯三世在位時為其他王室成員所準備的,只是出於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這處陵墓沒有被使用。

取捨之間:古埃及都城變遷

“正本清源”

由於傳統祭司群體實力的強大,這場意義重大的宗教改革最終在圖坦卡蒙這位少年法老的統治時期徹底中止,古埃及的首都也重新遷回了底比斯。

在此之後的赫拉姆荷布法老統治時期,這位將軍出身的法老為了埃及大局的穩定,以及為了消除埃赫納吞宗教改革對法老統治的不利影響。

在王名錶上大筆一揮便將從埃赫納吞到圖坦卡蒙的統治時期徹底剔除了,將自己統治的起始年代推至阿蒙赫特普三世、也就是埃赫納吞的父親之後,以顯示埃及神權意識形態的延續性及自己繼承王位的合法性。

因此,不要說現今的歷史學家,就是古埃及文明後期的法老們可能也不知曉之前的歷史上曾存在埃赫納吞和圖坦卡蒙這幾位法老。

只是由於現代埃及學家們的研究,人們才逐漸瞭解了這幾位法老。

取捨之間:古埃及都城變遷

底比斯的由來

自埃及建立伊始,即有一個有名的省會城市,當地居民稱其“阿皮耶城”,按當地語言習慣,也叫“塔培”或“塔皮烏”,意即“王座之城”。

對希臘人來說,“阿皮耶城”類似於他們國家的“忒拜”。

因而他們不再稱巴歐田為“忒拜”,而稱“阿皮耶城”為“忒拜”。

自此,這座中部城市以“底比斯”之名為英國人和英裔美國人所熟知。

底比斯自始就是古埃及某個“省”的首府,與中央政府相距甚遠,故而建立了自己的特殊宗教、禮儀、發音、命名法、書寫方式等,這些都促使它將從下埃及或者北部埃及分裂出來。

隨著北部各個小王國自身的衰敗,尼羅河三角洲和其他地區相繼崩潰、瓦解,底比斯決定宣佈主權獨立。

顯然,它不動一兵一卒就實現了這一目的。

而北部各王國由於自身國力的衰弱,也對它放任自流,任由這樣幼稚的政權不受約束地自由發展。

取捨之間:古埃及都城變遷

土皇帝

當地的圖霍特普家族和因特夫家族的人一個個成為底比斯的法老,他們看似並無大建樹,未能青史留名,但他們的確推進了國家的物質繁榮,為底比斯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使之佔據了埃及歷史上極為重要的地位。

曼圖霍特普四世是因特夫-曼圖霍特普王朝的最後一任法老。

取而代之的是曼涅託的第十二王朝—辛努塞爾特-阿蒙涅姆赫特王朝。

第十二王朝被認為是 “埃及歷史上最快樂的時期”,也是埃及文明的第二個璀璨時期。

在很多人眼裡,它甚至超越了第一文明時期。

在第一文明時期,人民是從屬於君主的,君主統治的主要目的是強化法老的權力,為法老們鑄造不朽的豐碑。

在第二文明時期,君主統治以人民利益為首要目標。

法老們是仁愛的,不會為了表面光鮮亮麗的政績而犧牲百姓。

他們給人民帶來了富饒的生活。

他們更有遠見,留下了澤被後世的不朽功勞。

取捨之間:古埃及都城變遷

總論

地處古埃及中心又交通便利的孟菲斯是行政中心,而野蠻生長的底比斯,由於是三不管地帶,所以待著沒事就愛修建廟宇,希望與神多聯絡聯絡,多聊聊天。

這兩個都城對不同階段的統治者而言,都有不同的意義。

國家之所以成為國家,是因為既有行政機器。

而古埃及這個國家又是神人一體,崇尚他們自有的宗教。

以至於他們遷都的時候總會涉及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不管是因為什麼,總之這兩個地方都有十分多的金字塔,也有一些現在聽上去十分狗血的故事。

取捨之間:古埃及都城變遷

參考資料:

埃及這片土地;古埃及:環境基因、地緣爭霸與文明興衰;2018。06;中國畫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