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古埃及的人口有多少?古埃及是如何成為羅馬帝國糧倉的

作者:由 老伊同學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12-13

蚊帳用什麼單位

在2005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宣佈,埃及獲得當年的雜交水稻單產量世界第一的成績,每公頃9。5噸。但即使這樣,埃及常年糧食總產量在1600-1700萬噸(不含大麥、土豆),消費量在2700~2800萬噸,

糧食自給率60%左右

古埃及的人口有多少?古埃及是如何成為羅馬帝國糧倉的

所謂埃及糧食自給率只有兩成,純屬謠言

另外,埃及還有相當比例的耕地用來種植水果、蔬菜和棉花了(埃及的棉花是出口創匯大頭),其中僅水果部分就佔了埃及耕地總面積的小一成。而且埃及人均糧食消耗相對偏高,遠高於印度的人均糧食消耗,這還是埃及農業人口只佔全國總人口三成左右的結果(相比之下印度農業人口接近全國總人口的七成)。

因為埃及人口增加太快了,已經有1億多人口了,這已經成了埃及今後發展的隱憂。

我們要問的是,古埃及的人口有多少?古埃及是如何成為羅馬帝國糧倉的?

1、老天賞飯吃的地方

古代埃及大部分地區的氣候不算溼潤,但是遠比現在的環境要好得多。尼羅河兩岸常常有沼澤湖泊。下埃及靠進入海口的亞歷山大里亞地區,算是地中海氣候、在北半球冬季會有一定降水以外、其他地區基本上氣候乾燥。

5000年前撒哈拉沙漠面積還沒有現在這麼大,現代埃及沙漠的邊緣是大片草原,是適宜畜牧業的地區。

所以,古埃及人口集中生活在尼羅河河谷兩邊和三角洲地區。

古埃及的人口有多少?古埃及是如何成為羅馬帝國糧倉的

這全靠尼羅河的定期氾濫,雖然尼羅河對於沿岸氣候的改變作用是極其微小的,但是尼羅河世界第二長,上有青白尼羅河從東非高原和草原地帶帶來了巨量的營養物質,定期氾濫造就了河兩岸肥沃適宜耕種的土壤,較高的氣溫使得糧食作物能獲得足夠熱量。

而且地中海地區沒有颱風、颶風,氣候水文條件遠比東亞及世界其他大河流域好得太多,東非地區每年也沒有急劇的氣候變化,所以尼羅河的定期氾濫極其準時,古埃及人將氾濫期當做了三個季節的分割線,直到現在,尼羅河每年的泛濫期最多誤差一天,絕不會差太多。

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是造就了古埃及成為最早的人類文明之一。

希羅多德約在公元前450年做出過如下描寫:

埃及人所獲土地的收成真可說是不勞而獲...他們不必犁、不必鋤,就可收穫到一般農夫必須辛勞才能得到的成果。他們只等待大河水漲,灌滿溝渠田疇,水退後,他們遂即播種。然後趕豬下田,以便把種子踩到泥土中,當豬把種子踩入泥土後,他們就等著收穫了...然後送谷入倉。

埃及人不但利用豬踩種入土,而且還教猿猴代摘果實。尼羅河不但給埃及的田裡帶來水,帶來沃土,而且還在其溝渠池沼裡留下不少水產動物。居民只要把蚊帳拿到池塘裡撈一撈,便有吃不完的魚蝦。

全靠了尼羅河定期灌溉、施肥,老天爺賞飯吃,

古埃及人基本不擔心饑荒,也不用象華夏先民那樣需要每年辛苦精耕細作。古埃及人每年只需要忙著下種幾天,等到收穫季節再忙一陣子收穫,平時就坐等獲得滿滿的收成。

所以,在河水氾濫期之前、種植及收穫季節之間,以及處理完收成後,古埃及人有大把空餘時間可以去為法老幹活,造金字塔、神廟、修各種各樣的玩意,用以消磨時間,反正這時沒有手機、沒有朋友圈,也沒啥娛樂,閒著也是閒著。

當然他們也不是不勞而獲,希羅多德作為一個希臘人,出生在多丘陵山地和狹小平原地帶,滿懷嫉妒地說的這一段話,充滿酸味且不完全可信。

古埃及人發明出一種叫沙杜夫的類似桔槔的灌溉裝置,由樞軸杆和懸掛吊桶組成,可以將水運往高處、即將尼羅河水運往兩岸稍高的農田之中。埃及的灌溉技術非常有效,古希臘和羅馬都向古埃及學習了灌溉技術。新的灌溉方法在埃及第二中間時期(公元前 1782 年 - 公元前 1570 年)時佔領埃及的蠻族喜克索斯人引入,他們定居在下埃及的阿瓦里斯,改進擴大了運河的使用。尼羅河每年的淹沒對埃及人的生活至關重要,而灌溉渠對於將水輸送到邊遠的農場和村莊,為距離河流較遠的作物提供水分。

古埃及的人口有多少?古埃及是如何成為羅馬帝國糧倉的

沙杜夫灌溉裝置

埃及古物學家芭芭拉·沃特森 (Barbara Watterson) 指出,下埃及的三角洲地區比上埃及南部的田地肥沃得多,因此“上埃及的農民必須具有創造力,並儘早學會與鄰居合作利用河水透過修建灌溉渠和排水溝”。

古埃及人挖出很多運河、溝渠灌溉距離尼羅河較遠的綠洲,例如當年的法優姆綠洲就靠灌溉系統開發了大片農田,雖然在羅馬統治期間糧食產量下降了,但一直到阿拉伯人入侵前都還是埃及糧食基地。

2、古埃及人口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資料以及埃及本國的資料,可知2010-15年間,埃及的年人均水資源為600立方米左右,多於中國華北,可見尼羅河的確是埃及母親河。

但最近的資料顯示人均水資源降到560多了,還得和中國華北地區一樣打深井取地下水,因為埃及人口增加太快了,已經有1。05億多人口了。

那麼,古埃及時期有多少人口?

古埃及的人口有多少?古埃及是如何成為羅馬帝國糧倉的

“端坐的書記員”現藏於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大約製作於埃及第四王朝和第五王朝之間(公元前2500年前後)

古埃及有一種長期傳承的職業:書吏,或者翻譯成書記員、書記官什麼的都行,日常工作包括登記、記錄、計算各種勞務、稅收、貿易、人口出生、死亡以及木乃伊製作等等。古埃及還熱衷統計人口——這一點和中國古代一樣,古王國時期每兩年都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人口和財產普查。新王國時期好像是七年登記一次人口,這些具體細碎的活都是書吏在幹。

同時,在古埃及晚期,還有一些古希臘學者考察了古埃及社會,也對古埃及人口作出了估算。埃及學正式成型以來,百多年內已經有大量專門的學術論文,公佈和介紹了古埃及人口總數、分佈、奴隸比例、社會生活和農業生產之類的研究。這是古埃及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前述的古埃及書記員或者書吏,會對埃及每片土地上的物產、聚落、人口、稅收進行連篇累牘的記錄,其詳細程度堪比中國一些古代地方誌上的記錄,僅僅比魚鱗冊差一點,令人髮指。這類文獻大多數很長(有些稅收檔案長達10米);內容也非常無聊,只有古埃及那些公務員才會去仔細看的;而且現在儲存的文字紙張通常還非常破碎,不但字跡模糊還散失了很多內容。這些公文必須用僧侶體或世俗體書寫,因此每張都得花費研究人員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判讀出來。

古埃及的人口有多少?古埃及是如何成為羅馬帝國糧倉的

又一位書記員

我查了一下,相關論文在網上很少,因為非專業人員壓根沒耐心去看完哪怕幾行,而且還根本看不懂。國內的網站比如知網,大多數相關論文也就是根據二手、三手資料寫成。當然,無論如何這些論文都比來源於想象和自嗨的偽史雜文要可信。

據巴勒莫石碑記載,古埃及國王每兩年都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人口和財產普查。據希羅多德記載,第26王朝時期,古埃及有人居住的城市有20000座;狄奧多拉斯認為,古埃及重要城市和鄉村加起來,大致有18000座,但托勒密王朝時期,這一數字達到30000座,人口可能達到700萬。

根據當年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的記載,公元1世紀的埃及有約2-3萬的城鎮村莊,800萬人口,這是基於當時埃及人頭稅的記錄估算出來的。

上述古典作家的資料顯然存在誇大,據學者考證,埃及各個時期的人口數量如下:

公元前5000年:10萬;

前王朝時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35-87萬;

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868年-公元前2160年):160萬,金字塔建設開始進入高峰期;

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55年-公元前1650年):250萬;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1069年):290萬,加上巴勒斯坦和努比亞,達300多萬

後期埃及(公元前664年-公元前332年):490萬;

公元2世紀:500萬-700萬;

參考文獻:《古代埃及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當然,這些資料也並沒有定論,學界還存在爭議,這和中國明清之前人口統計一樣,缺乏可靠資料無法得出準確記錄,只能靠估計,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古埃及的人口有多少?古埃及是如何成為羅馬帝國糧倉的

3、地中海世界的糧倉

在古希臘羅馬的史料中,常常把埃及稱之為糧倉。在埃及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埃及都是各種帝國的糧倉。比如大流士一世的波斯帝國時期,被波斯統治的埃及是波斯帝國最大的財源。羅馬帝國時期,埃及也是財賦重地。到了薩拉丁和馬穆魯克的時代,豐饒的埃及也是穆斯林抵抗十字軍和蒙古人入侵的後勤基地。

埃及人以素食為主。肉類價格昂貴,由於沒有冷藏的概念而無法儲存多久,只有王室、貴族、富人才能日常吃肉,平民百姓只能在節日和特殊場合才能吃到肉。

用於肉類的動物包括牛、羔羊、綿羊、山羊、家禽,而對於貴族來說,他們最喜歡吃在狩獵中被殺死的羚羊。但是,豬會被下埃及的平民貴族吃掉,而在上埃及則被避開(以及與它們有關的任何人)。魚是下層階級最常見的食物,但被許多上層埃及人視為不潔;例如,祭司是被禁止吃魚的。

古埃及人主要吃二粒小麥(一種小麥粒)、鷹嘴豆和扁豆、生菜、洋蔥、大蒜、芝麻、小麥、大麥、紙莎草、亞麻、蓖麻油植物,以及 - 在新王國時期(前1570-1069)在底比斯- 罌粟。

鴉片早在公元前就被用於藥用和娛樂。公元前 3400 年在蘇美爾,美索不達米亞人將其稱為Hul Gil(“歡樂植物”),罌粟的種植傳給了其他文化,如亞述和埃及。到新王國時期,鴉片貿易相當有利可圖,為底比斯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紙莎草紙用於許多產品,除了造紙之外,也被用來製作涼鞋、繩索、玩偶的材料、盒子、籃子、墊子、窗簾,作為食物來源,甚至用來製作小漁船。

蓖麻油植物被壓碎並用作燈油,也用作滋補品。亞麻被用於繩索和服裝,有時還用於製造鞋類。

因為糧食作物足夠人吃的,小麥還被用於生產啤酒(埃及最受歡迎的飲料)。當羅馬在公元前 30 年吞併埃及時,小麥產量逐漸下降,空出地盤來為葡萄種植,因為羅馬人喜歡葡萄酒而不是啤酒。

古埃及的人口有多少?古埃及是如何成為羅馬帝國糧倉的

因為歷史上計量單位和各種糧食產量統計口徑不一樣,我們無法估算古埃及的準確糧食單產資料。不過古埃及農民上交的糧食很多有稅收記錄,就是那些書吏們的明確記錄。這些事稅收,他們交的糧不可能比產的多。

比較詳細的資料只有古羅馬時期的遺留,從羅馬第一個皇帝奧古斯都開始,埃及、西西里和北非行省就成為了首都羅馬供糧的主要來源,而埃及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員,如果埃及的糧船不到,首都人民就上火(無論是羅馬還是後來的君士坦丁堡)。《羅馬皇帝史簡述》(Epitome de Caesaribus 1。6)裡就提到,奧古斯都時期的埃及每年至少上交2千萬modius的糧食(1 modius=8。62升,羅馬帝國前期和中期的官方單位),也就是說每年埃及單單給首都就要交12萬噸的糧食(算1升小麥等於700克的話)。

公元6世紀,查士丁尼為了強化對埃及糧倉的控制,在《第十三章敕令》(Edict XIII)第八條裡,讓埃及每年上交8百萬artabas的糧食(1 artaba=38。808升)。也就是說埃及至少要交給君士坦丁堡21萬噸糧食。

埃及各地還要繳納各種人頭稅(或者土地稅)、運輸稅等苛捐雜稅。這一筆大概有多少?埃及紙草裡記錄了公元4世紀的稅收資料(主要是收稅之後的收據)。這一時期被羅馬統治的埃及,其產糧能力已經有所下降,之前肥沃的法優姆綠洲在四世紀初就逐漸土地退化。

歷史學家統計了這些資料,得出結論:包括各種苛捐雜稅,埃及一年總共交了大約44萬噸糧食。

這些糧夠養活多少人?

按照平民每天吃3磅麵包來算,那一年中一個羅馬平民會吃大約30 modii的小麥,也就是0。244噸小麥。因此,埃及的這筆稅夠養活180萬人。羅馬城鼎盛時期也就100萬人,所以埃及名副其實是羅馬的糧倉。

另外提一句,按照資料,古希臘確實有從埃及買入糧食,但希臘人的糧食作物主要是大麥,糧食貿易來自南義大利、西西里到及愛琴海、黑海沿岸周邊。

古埃及的人口有多少?古埃及是如何成為羅馬帝國糧倉的

反推一下,羅馬帝國常用的行省徵稅制度是十一稅和包稅人制,考慮自然災害、運輸消耗、經濟作物佔據糧食作物的耕地份額、貴族、商人、羅馬官僚的囤積居奇,還有儲存過程中的損耗,外加包稅人的苛捐雜稅,古埃及的糧食產量還能保留下七成左右供給本地人吃。這樣的話,最起碼在古代埃及晚期,養活本地500萬到700萬人口還是比較輕鬆的。

結語

:綜上所訴,古埃及人靠著老天賞飯吃,比華夏先民更加輕鬆地邁入了文明國度。但也因為登上古文明巔峰太過容易,古埃及人沉迷在自己的宗教世界中,幾千年後逐漸故步自封,被周邊民族趕超後就消亡了。

歷史告訴我們,只有各國互相交流、互相借鑑,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

資料來源:喬安。弗萊徹《埃及四千年》、《古代埃及史》北京:商務印書館、知乎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