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皇帝外出狩獵,大臣故意給了他一匹瘦馬,皇帝不怒反喜:重賞

作者:由 小宋古事匯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23

前幾天筆者講到張良用計勸說劉邦善待自己的下屬,因而成為一樁美談。今天筆者給大家講述明代作家馮夢龍《智囊全集》中的一篇智慧故事,看完後讓人受益匪淺。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tao】是北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自幼聰慧大度十分有才能。而這樣的君主往往也能吸引很多諫臣,時刻提醒其過錯。古弼就是其中一位非常善於勸誡皇帝的大臣,並且他的方式也都非常新穎,每次都能達到非常有效的目的。

皇帝外出狩獵,大臣故意給了他一匹瘦馬,皇帝不怒反喜:重賞

北魏王朝是鮮卑族建立的王朝,他們本是遊牧民族,非常重視騎射技術騎射技術,即便是離開草原建立王朝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後,也絲毫沒有鬆懈。為了時刻鞭策自身,北魏王朝經常舉辦小型賽馬比賽以及定期舉辦大型狩獵活動。

有一次,拓跋燾舉辦狩獵活動,號令文武百官以及宮內侍者、士兵等一起參加。由於儀式盛大,需要的馬匹數量眾多,拓跋燾就讓大臣古弼進行活動的籌辦。古弼辦事細心,為人正直,因此,拓跋燾還是比較放心的。

然而等到狩獵儀式開始的之前,古弼卻偷偷將用作狩獵的膘壯戰馬全部換成瘦馬。等到狩獵開始,拓跋燾一看這架勢就傻臉了:

站在他眼前的都是一匹匹弱不禁風的瘦馬。

皇帝外出狩獵,大臣故意給了他一匹瘦馬,皇帝不怒反喜:重賞

《智囊全集》記載,當拓跋燾看到這番場景後,拓跋燾大怒,想到這件事的主要負責人是古弼,於是就大罵道:

“尖頭奴,敢裁量我!還臺(回去)先斬此奴!”

(這句話中的“尖頭奴”指的就是古弼,因為古弼的腦袋像一支毛筆,比較尖,有人罵他的時候就喜歡用這個方式罵他。古人很喜歡從外貌上辱罵對方,比較著名的例子就是三國時期的劉備,經常被人罵曰“大耳賊”。)

顯然此刻的拓跋燾是氣急了,不然也不會如此口不擇言。而見到皇帝如此生氣,其他人也紛紛附和,嚷嚷著要讓皇帝將此人殺掉。

面對這個陣仗,古弼的下人率先慌了神,然而作為當事人的古弼卻一點也不慌,《智囊全集》記載,古弼他給人們解釋道:

“吾以為事君使畋獵不適盤遊,其罪小也。不備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孔熾,南虜未滅,狡焉之志,窺伺邊境,是吾憂也。故選肥馬備軍實,為不虞之遠慮。苟使國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幹,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

皇帝外出狩獵,大臣故意給了他一匹瘦馬,皇帝不怒反喜:重賞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古弼的認知中,罪惡分為小罪以及大罪,小罪為沒有侍奉好君主的遊玩,而大罪則為沒有照顧好國家的安危。如今不管是北面還是南面都有敵人窺竊,我們應該小心應對,因此就將肥壯的馬匹用作軍備,而不是用於遊樂。

《智囊全集》記載:當拓跋燾氣勢洶洶的準備給古弼治罪的時候,聽到這句話之後不僅火氣全消,反而心情大好,非常高興的說道:“

有筆公(ps:生氣的時候叫人家“尖頭奴”,高興的時候又叫人家“筆公”)如此,國之寶也

”,隨後重賞了古弼。

在這件事中,古弼居安思危的想法,以及為了勸誡皇帝不惜採用得罪皇帝的方式,也著實值得稱讚。不過在品味一下這件事,古弼的行為其實也是非常蘊含智慧的,而不是傻乎乎的用性命換取。他故意將自己的想法如此詳細地說給下人聽,然後安排人將此話傳入皇帝耳中。並且他在這番話中刻意加入“明主可以理幹”這幾個字,

意思就是指明君自然會明白我所做的道理,如果不理解的話,那就不是明君了。

後人讀過這則故事後,往往都會誇讚古弼是一個忠心且善於諫言的臣子。

皇帝外出狩獵,大臣故意給了他一匹瘦馬,皇帝不怒反喜:重賞

不過再仔細品味其中韻味,發現在這個故事中智慧最高的並非古弼,而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狩獵活動真的就如同古弼口中所說的“盤遊”嗎?非也!古代皇室對於狩獵非常熱衷。王室狩獵習俗起源非常久遠,畢竟人類在與大自然的鬥爭中,少不了與野獸搏鬥,狩獵可以說是一種天性、本能。《周禮》一書中記載,自周朝時期,天子就經常舉辦狩獵活動,這種習俗亦被歷代帝王所繼承,每年都會舉辦一次甚至多次。

在以冷兵器為主的古代戰爭中,狩獵活動能很好的鍛鍊軍隊的作戰配合、戰鬥本領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

展現軍事實力,振奮士氣。

正因如此,狩獵儀式才會舉辦得異常盛大。

前面提到,北魏王朝拓跋氏出自鮮卑族,遊牧民族出身的他們對於狩獵活動自然更加重視。然而古弼的將壯馬都換成瘦馬,這對於士氣而言無疑是一種打擊,真因如此拓跋燾在看到瘦馬的第一時間才會不顧形象地破口大罵,然後揚言要立刻要將其處死。

皇帝外出狩獵,大臣故意給了他一匹瘦馬,皇帝不怒反喜:重賞

然而當得知古弼的“苦心”時,拓跋燾又立刻轉怒為喜,然後對古弼進行誇獎,無外乎兩種原因:

第一:拓跋燾知道古弼乃是一位忠心的諫臣,他的出發點是好的,獎賞古弼也是為了向世人證明,自己是一個大度的帝王。

第二:藉助對古弼的賞賜,向世人表示,這次狩獵活動上的“烏龍事件”,乃是古弼故意為之,我大魏王朝依舊兵強馬壯。

古弼的初衷確實是好的,而拓跋燾的智慧以及心胸更值得稱道,他明白此事已成定局,即便殺死古弼也無法挽回,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成就古弼的諫臣之名。

顯然馮夢龍先生也是明白這一點,於是在《智囊全集·古弼為君選瘦馬》中寫出這麼一段話:

拓跋燾死後,拓跋晃即位,是為景穆帝。面對新帝,古弼已經行使諫臣職責。然而景穆帝可不吃這一套,古弼最終因為與皇帝的意見不合而被降職,最終遭到誣陷而被殺。

很顯然,是拓跋燾成就的古弼,而不是古弼成就了拓跋燾。

皇帝外出狩獵,大臣故意給了他一匹瘦馬,皇帝不怒反喜: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