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一個人,明白了這句古語,就不容易受欺騙

作者:由 靜賢說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25

不相信用古語怎麼說

有一次當著弟子的面,夫子很不客氣的就來了一句:“巧言令色,鮮矣仁。”

此句寥寥數字,接近於當時的口語。“鮮矣仁”是“仁鮮矣”的倒裝句,“矣”字是古人常用的語氣詞,這句類似於大白話的話就是說:

“花言巧語,一副和氣善良的臉色,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一個人,明白了這句古語,就不容易受欺騙

古人重質不重表,有什麼說什麼,不提倡誇誇其談,也不喜言過其實之輩,比如,孔子曾說:

“剛毅木訥,近仁。”

孔子認為一個人堅強果決,又能謹慎自己的言語,這樣的人就接近於仁德了。

一個是“巧言令色”,一個是“剛毅木訥”,一個很少有仁德之心,一個接近於仁德,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致使有如此的反差?初看覺得難以理會,若一思索,倒也不難看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一個人,明白了這句古語,就不容易受欺騙

兩者不同,就在於“真”與“偽”之間

剛毅木訥的人,堅定果決而又謹慎言行,這樣的人往往知行合一,不因事情對己有利而虛誇造勢,也不會因對己無利而噤諾寒蟬,去做袖手旁觀客,這種人遇善不欺,逢惡不怕,剛正公平,該出手時就出手。

另一面,巧言令色者就不同了,“巧言”是經過修飾的言語;再看“令色”,可知,面色也是偽裝出來的表情,這種人用一個字形容就“假”,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太假了。

一個人,明白了這句古語,就不容易受欺騙

為什麼要執假藏真呢,原因只能有一個,就是“討好”他人,為什麼要討好他人呢,謎底也只有一個,就是對自己有利。

兩相一作比較,“真”與“假”之間,哪種人更具有仁心一些呢,答案就很明瞭了。

一個人,明白了這句古語,就不容易受欺騙

巧言就是好聽話,不然不能成其為“巧”;令色就是好看,不然也不能成其為“令”。“巧言令色”者世人多愛,雖然分辨其中虛實也並不難,明明知道不足信,可還是難割“巧”與“令”帶來的快感。

一個人若能不為所動,能夠拿捏並超越此中三味,人非但不能欺,也正是一種不自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