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諸葛亮五次北伐,多次遇到糧草不繼情況,他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作者:由 歷史笑春風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26

流馬運糧是第幾次北伐

諸葛亮一生最輝煌的事業,就是他的北伐事業。由於他矢志不渝,以匡扶漢室為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贏得了大家一致的讚揚。他那“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鏗鏘話語,讓後世的人們傳頌至今。南宋的陸游就在他的詩中讚歎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五次北伐,多次遇到糧草不繼情況,他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但是,我們也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沒有能夠成功。這是由於諸葛亮的主觀和客觀原因造成的。有人說,是諸葛亮的後勤壓力太大,使得諸葛亮的糧草供應不上,造成了北伐的功敗垂成。

我們也可以看到,曹魏和諸葛亮對戰的時候,尤其是在後期,都是採取堅守不戰的戰略。曹睿還專門叮囑司馬懿,說“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走而追之,全勝之道也。”曹魏就是用這個戰略迫使諸葛亮退兵的。

但是,也有人提出異議,說在春秋戰國的時候,秦國就是因為吞併了蜀國,造成了國家富強的局面。進而秦國依靠巴蜀的財富,打敗了關東六國,統一了天下。那為什麼秦國能夠做到糧草充足,而諸葛亮卻做不到呢?

這個說法我們要先糾正一下,那就是秦國的主要糧食產地,並不是在蜀地,而是在關中。蜀地主要是礦產豐富,在戰略物資上支援著秦國的戰爭。當時秦國的著名的寡婦清就是以礦業聞名,富甲一方的。而且,在當時,巴蜀的開發程度還是很低的。

諸葛亮五次北伐,多次遇到糧草不繼情況,他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到劉邦的時代,項羽將劉邦封到漢中巴蜀之地,劉邦就極為不滿。因為這塊地方,在當時是秦國流放罪犯的地方。項羽這樣做等於變相將劉邦流放了。劉邦的手下到了巴蜀後,紛紛逃跑。如果巴蜀真是那麼繁榮,他們逃跑幹什麼?

這是因為,秦國最重要的產糧區是在關中平原。當時的關中平原沃野千里,秦國對它進行了充分的開發。著名的鄭國渠的建成,使得關中平原成為秦國的大糧倉。然後關中的糧食用黃河運輸,順流而下,當然事半功倍。這一切都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基礎。

諸葛亮五次北伐,多次遇到糧草不繼情況,他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而到了諸葛亮的時期,諸葛亮北伐是從蜀地向關中進攻,這中間要翻越險峻的秦嶺。這個困難才是諸葛亮要面臨的最大的難題。

我們看看,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因為缺糧而撤退的有兩次。一次是在第二次北伐攻打陳倉的時候,一次是在第四次北伐的時候。這個比例看起來還是很高的。不過我們要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第二次北伐是因為要配合東吳的攻勢,倉促出兵,糧草準備不足。而第四次北伐是因為天氣原因,連續下雨造成糧運不繼。這樣看來,諸葛亮因為缺糧撤退也只有第四次北伐一次。

諸葛亮五次北伐,多次遇到糧草不繼情況,他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據史書記載,司馬懿在抵抗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的時候,雖然死守不戰,等待蜀軍糧草不繼。可是,在蜀軍撤軍的時候,司馬懿還是得到了蜀軍丟棄在營壘中的大批糧食。這些糧食後來被司馬懿運往洛陽救濟了當時發生的饑荒。當時這批糧食總共有五百萬斛,在這中間有相當數量的就是諸葛亮丟下的糧食。

那麼,我們從這些事實可以看到,諸葛亮確實比較妥善的解決了軍糧的問題。那麼,諸葛亮是怎麼解決後勤的難題的呢?

軍隊缺糧,無非是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糧食,一種是有糧食而運不到作戰部隊中去。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是因為時間倉促,沒有準備足夠的糧食,而第四次北伐則是因為天氣的原因,糧食運不到軍隊。

諸葛亮五次北伐,多次遇到糧草不繼情況,他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第一種情況比較好解決。我們可以從歷史上的記載看到,諸葛亮在治理蜀漢後,就大力發展生產。他主要鼓勵糧食生產和蜀錦生產。當時的蜀錦收入,支援著戰爭的需要。而軍糧則主要靠自給自足。我們看《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諸葛亮專門向劉禪上表,說明自己的財產。說自己家族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足以生活。這說明,諸葛亮的家人也是親自參加種糧和織錦的生產勞動的。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漢的糧食產量能夠滿足軍事行動的需要。

而謹慎的諸葛亮還並不滿足。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撤退後,魏軍將領大多認為諸葛亮第二年就會再次北伐。而熟知諸葛亮的心理的司馬懿則力排眾議,他認為諸葛亮為了積蓄糧草,會在三年後才會再次北伐。後來果如司馬懿所料。

諸葛亮五次北伐,多次遇到糧草不繼情況,他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這說明了諸葛亮很好地解決了糧食生產的問題,而他面臨的最大的障礙就是後勤運輸的問題。就是這個問題,造成了諸葛亮軍隊缺糧的局面。尤其是在第四次北伐時,因為運糧不繼,諸葛亮被迫撤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諸葛亮也採取了以下的手段:

一是採取以戰養戰的策略,減輕後勤的壓力。在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專門挑選出祁山的路線。這不只是因為這條道路比較平坦,也是因為祁山一帶人煙富庶,能夠給諸葛亮提供大批的補給。在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就採取搶收敵人的麥子,保證了自己的軍糧供給。

在第五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的手段更是登峰造極。他抓住司馬懿堅守不戰的策略,在關中平原開始屯田。這樣,諸葛亮在和司馬懿對峙中,感覺不到糧食的缺乏。

諸葛亮五次北伐,多次遇到糧草不繼情況,他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二是加大運輸力度,改進運輸方式。諸葛亮在運輸糧食方面,殫精竭慮,想盡了辦法。他在運輸路線上儘量利用自然的條件。比如他利用斜谷的水道運輸,減少了運輸的困難。

在運輸工具上,諸葛亮發明了著名的木牛流馬,採取機械的力量來節省人力。據史書記載,木牛可以在一個人的一歲糧,大約三百公斤,而流馬可以載糧四斛六鬥。這些先進的運輸工具的運用,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

諸葛亮五次北伐,多次遇到糧草不繼情況,他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結語:

在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諸葛亮有兩次因為缺乏糧草而撤軍。這兩次撤軍,一次是第二次北伐中,因為出兵倉促,糧草準備不足。另一次是由於天氣的原因,不可抗拒力使得糧食運不上去。其他的幾次北伐,諸葛亮都沒有遭到缺糧的困擾。

這是因為諸葛亮合理的解決了後勤補給的難題。他大力發展生產,為每一次北伐都準備好足夠的糧草。然後精心挑選北伐路線,採取以戰養戰的辦法,或者就地補充,或者收割對方的糧食,或者戰地屯田,大大減輕了後勤的壓力。

諸葛亮五次北伐,多次遇到糧草不繼情況,他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而在糧草的運輸上,諸葛亮儘量採取水運的辦法,藉助自然的力量。在運輸工具上,諸葛亮還發明瞭木牛流馬,改進了運輸方式。這一切,都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運輸效率,保證了諸葛亮的糧草供給。這樣,使得諸葛亮最大可能地擺脫了糧草缺乏的困擾,有力地推動了諸葛亮的北伐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