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作者:由 聖代貓影視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0-14

就是在哪裡

《心居》上線之後遭受了太多的非議,對於劇作三觀不正的指控更是不絕於耳。

主要針對的是海清飾演的馮曉琴這一角色,對於她借錢借得理直氣壯,利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買房子等,完全是嗤之以鼻。而在這部分觀眾看來,馮曉琴這樣不夠正面的人物形象,本不該成為女主角,甚至直言編劇三觀不正,其心可誅。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心居》放在近兩年的家庭劇作中到底是怎樣的水平?毋庸置疑,它的確不能算得上是一部毫無瑕疵的完美之作,口碑的兩極分化也註定了這部作品不可能成為經典之作,但相比起同類型的作品,《心居》是有明顯突破的。

滕華濤曾經執導過相似題材的《蝸居》,圍繞的主題依然是關於房子,但房子僅僅只是一個切入的角度,具體呈現的依然是錯綜複雜的家庭問題。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那麼《心居》這部作品的三觀到底正不正,馮曉琴又是否是一個道德敗壞之人?她究竟有沒有資格成為國產劇中的女主角?

女性角色對沖感十足,家庭矛盾問題拓寬

可以肯定的是,《心居》這部作品在角色塑造上與以往同類型的國劇有明顯的差異,尤其是對於劇中兩個女性角色的描繪,從一開始就讓觀眾看到了她們之間的對沖感。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劇作開篇就以兩條故事線並行的方式展開了馮曉琴與顧清俞截然不同的生活。馮曉琴在菜市場討價還價買菜,回到家之後照顧一家人的起居飲食,一大家子人一起行動,房間看著稍顯擁擠忙碌。

顧清俞則是在寬敞明亮的客廳裡曬著清晨的陽光,做著瑜伽,還有保姆來回收拾,她只需要關心今天的穿搭即可。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同樣都是女人,卻擁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且是一個大家庭中的兩人。形成這種身份差異的表面原因是一個是事業有成的獨立女強人,另一個是外地嫁過來的普通家庭主婦,但更大的差異在於家庭地位身份的不同,一個是被顧家人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女兒,一個則是被顧家人娶過來的兒媳婦。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顧清俞的成功對於顧家來說是讓他們有面子的,而馮曉琴沒有成功的機會,即便她足夠成功,也會被普適眼中作為兒媳婦必須承擔的家庭責任裹挾。這也是不少國人思維中的慣性,女兒終歸是要嫁人的,但兒子卻是家裡的繼承者,兒媳婦被娶進了門自然要贍養老人。

兩個女性截然不同的身份,在家中也有著大相徑庭的地位,這種衝突人設已經讓兩人之間的矛盾建立起來。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心居》與以往同類型的家庭劇作不同,它並沒有去強調夫妻之間的問題。而是讓這兩個有差異的女性之間產生矛盾。這種家庭矛盾問題明顯是被拓寬的,不再是集中於兩個人的小家庭中,而是在一個大的家庭環境中,姑嫂之間可能產生的問題。

而揭開姑嫂矛盾一角的又是最現實的房子問題,馮曉琴讓自己的丈夫顧磊向姐姐顧清俞借錢,但顧清俞卻提防著馮曉琴,與家裡人開小會,得知了顧磊的真實想法並拒絕借錢,馮曉琴則以離家出走的方式將一大家子人扔下不管,做出強硬抵抗。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短短几集《心居》就已經將顧家這個大家庭表面和諧,私下暗流湧動的現狀呈現給了觀眾,而從馮曉琴和顧清俞的行為來看,又無法迅速的做出判斷,究竟誰對誰錯?

至此《心居》的野心顯露出來,它要讓觀眾看到的就是一個家庭最錯綜複雜,最麻煩的理,出錢的到底該不該出力,出力的到底能不能理直氣壯的要錢?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揭開家庭檯面下的“潛規則”,探討大家庭的灰色地帶

從劇作前期丟擲的矛盾就能看得出來,《心居》這部作品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但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主要原因就是來自於馮曉琴這一角色的不完美。

歷來家庭劇作塑造的女主角,要麼就是懂得以得抱怨,知恩圖報,要麼是堅持追求男女平等,一堆大道理輸出,成為金句製造機,這些角色可能會被看做是人間理想或是人間清醒,但反觀馮曉琴,一個不那麼完美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間真實。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馮曉琴為什麼想要買房子?從她給出的理由來看,是為了兒子小老虎上好的學校。這一點能夠理解,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但顧家給出瞭解決方案,可以讓小老虎跟著顧父的戶口走,這樣同樣可以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馮曉琴提出的問題得以解決,但她並不高興,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出,馮曉琴想要買房子,絕不僅僅只是為了兒子,她更是為了自己。

馮曉琴可以住在顧家,但是顧家卻從來沒有把她當自己人看,處處提防著她。馮曉琴在顧家看似是統籌兼顧,將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不可或缺,但實際上在顧家人的眼裡,她很有可能只是一個免費保姆。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這樣的身份對於馮曉琴來說並不是她想要的,從她特意學習上海話,燒上海菜能夠看出馮曉琴是希望能夠被上海人認可的,但她學上海人說話,燒上海菜都不足以讓別人認可她,也不足以給她帶來心理上的認同感,她只能是將這種認同感寄託在房子上。

房子是結結實實地落在上海的土地上,也是落在馮曉琴的名下,因此馮曉琴更需要這套房子來證明自己也是上海這個城市裡的一份子。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馮曉琴想要房子本沒有錯,但問題是她實現自己這一目標的手段,是強制性的借錢,不借就離家出走,不借就甩臉子,這不像是借錢的孫子,更像是要錢的大爺。她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在馮曉琴看來,哪怕是顧家找一個保姆起碼也要幾十萬,她作為出力的一方,顧家理應把這個錢借給她。

然而顧清俞卻不願意拿出100萬借給自己的弟媳,她的考量正如她所說的,一些道理無法擺在檯面上講,而這些道理就是顧父的財產,尤其是房子,將來會留給弟弟顧磊。馮曉琴當下的付出,能夠在多年之後換一套房子,顧清俞認為這是值得的,馮曉琴如今的付出也算是為了自己。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除此之外還有顧清俞對顧磊能力的認知,她清楚顧磊不是馮曉琴的對手,如果兩人買了房子後,馮曉琴有二心,這是顧家白搭進去的錢,最後容易落得人財兩空。

站在顧家的角度來看,顧清俞的做法於顧家而言的確是利大於弊的,但是卻恰恰觸到了馮曉琴的痛點。而馮曉琴的強橫和自私也並非毫無來由,這是一個大家庭中的矛盾長期積累所產生的結果。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心居》顯然是要透過姑嫂兩人之間的問題來探討大家庭的灰色地帶,越是那些無法擺在檯面上說清楚的理,越是能夠體現一個家庭的問題。

財力與出身決定話語權,房子不是心居的唯一途徑

《心居》中呈現的人物矛盾根源無外乎兩點,財力與出身。

馮曉琴因為出身問題,再加上作為家庭主婦的她沒有掌握經濟大權,在顧家自然而然地沒有話語權,顧清俞則是擁有財力,因此顧家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圍著她轉。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但在施源的母親面前,顧清俞又因為出身的問題而被嫌棄,對於施源的母親來說,即便顧清俞有錢,她的出身也不夠好。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了展翔的身上,他也同樣是有錢但卻沒有一個好的出身,被看成是有錢的暴發戶,顧清俞從某個角度來看與施源的母親十分相似,她們都更看重一個人的根。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受到財力和出身的影響,使得每個人掌握的話語權不同,這也難免會在一個大家庭中產生明裡暗裡的對比和爭鬥。以大伯母最為明顯,儘管她與丈夫的生活十分平淡,但是因為兒子找了局長的女兒,又決定買大平層,成了大伯母的談資,滿足了她的虛榮心。

而馮曉琴想要買房子的原因,也在於此,她想在這個大家庭中擁有自己的話語權,想要改變自己的出身,而房子就成了她建立這種自信的來源。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但從每一個人的經歷選擇以及接下來的發展可以看出,房子只是外物,並沒有那麼牢靠,這也不是心居的唯一途徑。一個人想要立得住根,還是得先立得住心,凡是依靠外人所獲得的虛榮心和成就感,分分鐘就被覆滅,這才是最現實的。

歸根結底,馮曉琴這樣不完美的女性角色是足夠真實而又接地氣的,相較於塑造一個虛假甚至過於理想化的女性角色,反倒是呈現這樣一個帶著人性灰暗面的形象更有生活氣息,而馮曉琴身上的那股子拼勁,也是一種正能量的傳輸。

《心居》捋清了國人檯面下的暗流,為何還被差評“揪著”罵?

透過馮曉琴這一角色,《心居》也在告訴觀眾,不要將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強加到別人的身上,理想依然是要靠自己實現的,而真正讓心定下來的居所,不是實打實的房子,而是擁有自我意識,依賴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心居》呈現出這樣的內容卻還被“揪著”罵,實在是有些冤枉,國產劇市場上應該百花齊放,影視劇創作也應該容納更多的不完美形象,讓我們看到更多樣的人,聽到更多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