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莊子的坐忘:如果老子是第一個“悟道者”,那他就是第一個修道者

作者:由 白樸說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0-27

保身全生是什麼意思

如何能更好地探索世界?這是一個亙古至今的話題,在古代的思想家眼中,我們所存在的這個世界,是由種種巧妙的規則構成,他們深知,這個世界的規則眾多,我們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名稱,所以只能將其統稱為“道”,而“悟道”,自然也變成了探索世界的最佳選擇,但“道”的概念如此抽象,我們應該如何悟道呢?這個時候,有個人就提出了一個更為抽象的解決方法,大家好,我是白同學,這一週我們特別篇要說的就是——坐忘。

莊子的坐忘:如果老子是第一個“悟道者”,那他就是第一個修道者

坐忘論

提醒,該篇內容可能有些複雜,因為作者自己也沒有搞懂……

公元前516年,老子西出函關,並留下了道德經一書,尹喜思來想去,創立了道家思想,在老子眼中的“道”,是一種無形的規則,它就像是永動機一樣,維持著這個世界的運轉,不摻雜任何主觀理念,它無形、無情、無愛,卻又永恆存在,於是老子講“無為而治”,讓人們放棄自己所定的種種規則,跟隨天道行事,才能避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勢,然後同道一樣,永恆不滅,道家思想出現之後,因其過於晦澀難懂,所以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

百年之後,莊子出現,他承襲了老子的思想,並將其再次延伸,他認為,老子所講的道不只是一種規則,它更代表了這個世界運轉的秘密,

人們困於種種規則之中,想要超脫這個規則,就要修道,所謂修道,就是忘記所有,讓自身與道處在同一維度,然後達到永恆不滅,也就是這個想法,使得道家思想開始慢慢演變成為了修仙思想,修道一詞,也因此而來,那如何修道呢?莊子給出的方法就是坐忘。

莊子的坐忘:如果老子是第一個“悟道者”,那他就是第一個修道者

何謂坐忘?其中的“坐”比較好理解,就是盤坐、端坐的含義,至於如何坐都沒關係,最主要的就是“忘”,這也是莊子修道中最核心的理念,我們簡單解釋一下,莊子說: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盡名,為惡無盡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在莊子的理念中認為,生有涯而知無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思想與探索是無限的,人的身體是有限的,但精神是無限的,那麼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無限的精神搭配著有限的身體,是永遠也無法滿足人們的探知慾望的,所以人們才會時常恍惚,會一直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其實這裡頗有一些“眾生皆苦”的意思,我們的精神意識十分強大,但是身體卻禁錮著本身的能力,就好像是說,我們是在接受懲罰一樣,那這個時候要怎麼辦呢?莊子認為要出世,因為我們身體是有限的,而精神是無限的,忘記自己有限的身體,然後讓自己也就達到了永恆、達到了無限,這麼說的話可能也比較複雜,莊子曾舉過這麼一個例子。

莊子的坐忘:如果老子是第一個“悟道者”,那他就是第一個修道者

有一日,顏回問孔子:我進步了。孔子也疑惑:你什麼進步了?顏回說:我忘卻仁義了。孔子說:還不夠。過了幾日,顏回又來拜見孔子說:我又進步了。孔子說:什麼進步了?顏回說:我忘卻禮樂了。孔子說:還不夠。後來又過了一段時間,顏回又再次拜訪孔子說:我坐忘了。這次孔子就疑惑了:什麼是坐忘?顏回說:我忘卻了強健的身體,忘卻了聽覺與視力,我感覺自己脫離了身體,失去了智慧,與大道融為了一體,這個就是坐忘;從這裡也能很明顯的看出儒家與道家的區別,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講究

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儒家認為真正的聖人要知曉仁愛、品德高尚,道家卻認為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他們的差別主要在視角,儒家就好像是智者的視角,同帝王一樣,希望人們可以相互禮讓、仁愛,每個人都應該是好人,但道家就好像是“造物主”的視角,在道家眼裡,仁愛和暴虐沒有什麼區別,如果沒有暴虐,那也就沒有仁愛,所有的對立面完全就是人們自己制定的,我們制定了成為好人的標準,於是壞人就出現了,所以莊子認為,制定規則,不是人們存在的意義,相反,只會讓人們越來越困惑,只有透過坐忘,去尋找生命本身的意義,才是人一生的追求,聽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一些似懂非懂的感覺,瞭解完坐忘的發展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坐忘的根本意義。

莊子的坐忘:如果老子是第一個“悟道者”,那他就是第一個修道者

坐忘的意義

其實自從坐忘這個概念誕生以來,就沒有一個人曾給出過完美的解釋,因為實在是太過於抽象,到了唐代,有一個人根據這個坐忘理念,寫下了一本書籍,在我看來,這本書籍的理念,算是對坐忘最好的解釋,說實話,我也似懂非懂,所以只能根據理解給大家翻譯一下,我們大體來看一下,在該書中講:

人這一生,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之中最寶貴的就是大道,人如果悟了道,就像是魚兒有了水一樣,變得自在無比,但可惜的是,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將要乾死的魚,尚且希望能夠得到一滴水來活命,但喪失大道的人,卻根本不想了解什麼才是道,每個人都重視道德名聲,卻又不幹符合道德名聲的行為,人們都喜歡華麗,都喜歡各種豪華的物質,鄙視樸素的生活、平淡的生活,但殊不知,世間的一切皆有代價,喜歡豪華,就要忍受平淡的生活,這裡有些物極必反的意思,大概可以理解為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們總以為自己很聰明,但實際上卻如同生活在夢中一樣,迷亂不堪,該書的作者認為,生命的長短在於自己,長壽不是因為上天恩賜,相反也不是因為上天奪取,完全在於自己有沒有得道,那什麼才是坐忘呢?怎樣才能讓心情不再那麼浮躁呢?作者寫下了一套安心的方法。

莊子的坐忘:如果老子是第一個“悟道者”,那他就是第一個修道者

第一步叫敬信,其實也就是堅信,因為作者也認為坐忘這個方法太過於抽象,所以難免會讓人覺得並不存在,其中舉例說,卞和給楚王獻出和氏璧,卻被楚王砍斷了雙腳,伍子胥的給吳王提出諫言,最後卻被逼迫自殺,和氏璧不好嗎?它光彩照人又價值連城,諫言不好嗎?可以讓國家更好的成長,楚王和吳王之所以如此糊塗,就是因為沒有看到它的作用,有的時候,從事物的另一面來看,說不準可以看到一些出其不意的效果,第二步叫斷緣,所謂斷緣,即切斷緣分,切斷哪些為了名利而終日忙碌的緣分,利益是一個沒有結果的詞,天下人熙熙皆為名來,天下人攘攘皆為利往,拋棄世俗的事務,那麼身體就不會勞累,做到清靜無為,那麼心神就會安寧,切斷利益之後,就要收心,靜下心來,收回心思,脫離世俗的環境,讓自己達到一無所有的虛靜狀態,只是因為心神受到外界名利俗物的影響,所受的矇蔽越來越深,以至於使心長期漂泊流浪,於是就與大道疏遠了。現在如果能夠清除心中的雜念,為大道開闢一條通路,這就叫作修道。

莊子的坐忘:如果老子是第一個“悟道者”,那他就是第一個修道者

收心之後叫簡事,人生在世,必須要做一些事情。事情的種類有千千萬萬,不會讓某一個人獨自承擔。飛鳥在樹林裡做巢只需一根樹枝,其它如蘆葦叢一般茂密的林木都被它拋棄;走獸在黃河邊也不過只能喝一肚子的水,其他滔滔洪水都被它毫不吝惜地捨棄。對外要善於觀察萬物,對內要善於瞭解自我,知道人生都有各自的定分,就不會去追求分內所沒有的東西;知道有些事情是恰當的,就不會去從事不恰當的事情。從事不恰當的事情,就會傷害自己的智慧和精力;追求定分之外的東西,就會損害自己的形體和精神。自己的身體尚且不得安寧,又如何能夠得道呢!因此修道的人,重要的是能夠判斷事情,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第五步叫做真觀,所謂的“真觀”,就是智士的先見之明,能人的善於觀察,知道突然發生的禍福,明白行為帶來的吉凶,能夠在事情苗頭出現之前就有所預見,併為之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以求保護好自我,取得保全生命的良好效果,自始至終,一言一行都不會為自己帶來遺患,其實可以將其理解為是自觀,我們大多數人都有分清是非善惡的能力,但大多數人卻做不到知行合一,雖然知道這麼做不對,但出於一些其他的原因,但卻仍要這麼做,自觀也就是讓自己知曉,這個錯誤的做法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我相信大多不得已的事也都是因為利益,說到底,還是看透利益。

莊子的坐忘:如果老子是第一個“悟道者”,那他就是第一個修道者

接下來叫泰定,所謂的“泰定”,就是清除一切俗念的最高境界,是獲得大道的初步基礎,是修習靜心的成功標誌,是保持安心之事的完成。做到泰定的人形體猶如干枯的木頭,心思如同燃盡的灰燼,不被外界名利所動,也沒有任何追求,寂靜淡泊到了極點,勿須有意去追求靜心,而心無時無刻不處於靜寂的狀態,因此我們就把這種狀態叫作“泰定”,地位高貴而能夠做到不傲慢,財富眾多而能夠做到不奢侈,這可以說是沒有犯世俗生活方面的錯誤,因而能夠永保富貴。心境安定而不為名利所動,有了智慧而不去使用,有了高尚的品德而不去炫耀它依仗它,這可以說是沒有犯修道方面的錯誤,因此能夠深刻地領悟永恆的大道。

最後一步叫做得道,大道,是一種神異之物,它神奇而有特點,玄虛而無形象,無論是跟在後面還是站在前邊都無法把它看清,既看不到它的身影,也聽不到它的聲響,更不知道它為什麼會是如今這個樣子,道具有巨大的力量,能夠逐漸改變人的形體和精神。形體能夠與大道相隨相通,能夠與精神緊密結合而不分離,這樣的人可以叫作“神人”。他們的精神虛靜和暢,形體不會衰老死亡,因為他們的形體與大道融而為一,所以不再有生有死。他們想隱身不見時,就讓形體變得如同精神那樣無形無象;想顯身時,還可以讓精神變化出另外的形體,因此他們能夠進入水火而不受傷害,站在日月下面而沒有身影,顯身隱身任己所為,來來往往暢通無阻。

莊子的坐忘:如果老子是第一個“悟道者”,那他就是第一個修道者

以上內容來自於古人對於坐忘的解析,大多為原譯文,因為過於難懂,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所以我儘量不添加註釋,大家可以自行體會,最後,我更偏向於將得道認為是一種哲學境界,古人認為,我們大多數人的負能量,均來自於精神世界的荒蕪,而哲學思考,就是填充這種荒蕪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