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研發投入佔比普遍不足5%,中國調味品行業科技含量有待“新增”

作者:由 食界觀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03

日加一個重念什麼

研發投入佔比普遍不足5%,中國調味品行業科技含量有待“新增”

“海天事件”其實就折射出國產醬油長期以來在配料、新增劑等領域的技術工藝依然沒能突破傳統,更鮮有將更先進技術應用於大眾產品之中。

20家調味品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佔比均不足5%

近年來中國調味品行業迅猛爆發,無論是年輕消費群體熱衷的各種複合調味料,還是前兩年股價一飛沖天的“醬油茅”“榨菜茅”,都勾勒出調味品行業的火爆長。然而火爆背後,行業同質化嚴重,龍頭企業也僅是依靠“大單品”搶佔市場等現象也折射出行業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的短板。從國內A股市場20家調味品上市公司的財報可見,目前這些企業的研發投入在營收中的佔比均低於5%。即便像海天這樣的龍頭企業,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的營收佔

比尚不足

3%。而有著“榨菜茅”之稱的涪陵榨菜,上半年14億多元營收的背後,僅是200萬元研發費用!

從這些企業的半年報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過億的調味品上市公司僅有三家,分別是海天味業、梅花生物和安琪酵母。其中,海天味業以3。89億元的研發投入位居行業榜首,但相較於同期135。32億元的營收,比例僅為2。87%。上半年以142。2億元拿下行業營收冠軍的梅花生物,上半年研發費用的營收佔比僅為0。87%,為行業倒數。佳隆股份、安琪酵母、日辰股份是20家上市企業中研發佔比僅有超過4%的企業,但其中佳隆股份、日辰股份由於營收規模體量僅在1億元出頭,因此這兩家企業研發投入均在百萬元量級。

值得一提的是,醬醃菜龍頭涪陵榨菜,上半年14。22億元營收對應的研發投入僅為200萬元;以醬豆腐為主業的朱老六,上半年研發投入更是僅100萬元。以生產食用植物油為主業的道道全,是所有調味品上市公司中研發投入比最低的,上半年32億元營收對應200萬元研發費用,佔比為0。08%。

此外,包括梅花生物、西王食品、中炬高新、加加食品、仲景食品、安記食品、涪陵榨菜等多家企業今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較去年同期還都有所降低,也值得關注。

技術創新產品正從高階調味市場發起進攻

中餐調味享譽全球,但日本醬油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已超過中國產品,曾是調味品行業之痛。隨著消費需求升級,我國調味品行業也有很多企業開始追求技術創新,並且憑藉新技術產品從高階品類細分市場。

近期在“海天風波”中股價

逆勢

暴漲的千禾味業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家以生產新增劑起家的食品企業,海天、李錦記等都曾是其焦糖色產品的大客戶。但經歷多年技術研發後,千禾憑藉“0新增技術”逆襲成為A股市場“高階醬油第一股”。透過工藝改進,千禾在“0新增”的條件下可實現醬油的180天、280天、380天三種不同保質期,收穫了高階消費群體。近日千禾味業在投資者互動中迴應稱“‘零新增’產品收入預計佔公司調味品營收50%以上”更是火爆網路,也成為其股價接連漲停的催化劑。

魯花集團是我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在食用油取得優勢後開始進入醬油、醋等調味品行業。近年來其潛心菌種研究,透過“醬油菌”也實現了國產醬油的升級比肩日本醬油。據介紹,透過與科研機構的合作研發,魯花研發出的醬香菌種可從東北大豆中的蛋白質和山東冬小麥中的澱粉轉化為氨基酸、糖類和多達300多種的香味物質,自然鮮的獨特醬香味遠超化學香精、香料的調和模擬效果。

與此同時,一些外資企業也憑藉科技研發優勢進入中國調味品市場,並根據中國人的口味展開技術研發收穫了市場。雀巢集團旗下太太樂目前穩居我國調味品市場前列,其攜手華南理工大學合作研究開發了一種由大豆蛋白經水解制備而成的核心增鮮原料“大豆蛋白呈味肽”,這種兼具營養與鮮味特性的調味基料被應用於調味料中,目前經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諮詢中心技術查新屬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此外,太太樂研發的用於雞精生產的高效籃網造粒機,因設計獨特、操作方便、產量高,這項技術裝置已經出口到東南亞國

調味品在食品行業中看似只是“小品類”,但彙集了食品、生物、化工、機械等多個領域,在產品、技術、工藝、儲存、包裝、物流以及產品檢測等領域都有大量可創新空間。隨著未來調味品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企業要想擺脫低層次的同質化競爭,科技創新肯定是繞不過去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