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把握少婦心理變化,留下應景的想象空間,讓人感受到那剎那間意味

作者:由 山叔詩詞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03

梧桐生矣 於彼朝陽什麼意思

閨怨

王昌齡 〔唐代〕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唐代古詩詞《閨怨》誦讀譯文,以景觸動心理變化的閨怨詩,王昌齡

把握少婦心理變化,留下應景的想象空間,讓人感受到那剎那間意味

【釋義】閨中少婦不曾有那離別思念之愁,在那明媚的春日裡,少婦梳妝打扮以後高興地登上了翠樓。忽然看見郊外楊柳菁菁春意濃,真後悔讓丈夫參軍塞外,立新功封侯。

把握少婦心理變化,留下應景的想象空間,讓人感受到那剎那間意味

【賞析】這首詩是詩人王昌齡描繪名流貴婦人賞花踏青時心理狀態變化的一首閨怨詩。唐朝早期綜合國力富強,參軍衛國,建功塞外,成為了那時候大家覓封侯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成了那時候很多人的人生追求。詩題名稱“閨怨”,開頭起筆卻寫“不知愁”,好像有意違背題意。實際上,詩人王昌齡這樣寫,更是為了能更加表現這名閨中少婦從“不知愁”到“悔恨”的心態變化。少婦的丈夫參軍衛國,別離已經有很多年了,照說應當是相當有愁才對。但詩中卻寫“不知愁”,應該是因為這名少婦正值青春年華,沒有親身經歷日常生活曲折,她的家境有較為寬裕(從下句“上翠樓”能夠得知)以外,直接原因也在於那個年代的風氣。在那個“覓封侯”的年代,“覓封侯”的人與他的“閨中少婦”對這一條生活道路是抱著滿滿的幻想。從末句“悔教”二字看,這名少婦應該對其丈夫“覓封侯”這一行動應該起過推動作用的。

把握少婦心理變化,留下應景的想象空間,讓人感受到那剎那間意味

一個對於生活、對前程充斥著幻想的少婦,在一段時間“未曾愁”是絕對有根有據的。 第一句寫了“不知愁”,接著第二句詩人王昌齡用“上翠樓”的實際行動體現少婦的“不知愁”。一個春天的早晨,少婦經過一番用心的裝扮,進入了自己家高樓。她的“上翠樓”,其實也不是為了能排解愁苦,更是為了欣賞春光以自娛自樂。這一句寫少婦青春年少的快樂,恰好是為下段的青春荒度蓄勢。

把握少婦心理變化,留下應景的想象空間,讓人感受到那剎那間意味

第三句是整詩的關鍵所在,稱之為“詩眼”。這名少婦所聞,雖然只是平常人人得見的楊柳樹,詩人王昌齡緣何稱作“忽見”呢?實際上,詩的關鍵在於看到楊柳後突然引發的聯想和心理變化。楊柳在古人心目中,不單單是春光的替代物,與此同時,它也是朋友別離時所贈禮物,古代人很早以前就有折柳所贈的風俗。因為那朦朧的柳絮和人的離情別緒擁有某類說不清道不明的類似。

把握少婦心理變化,留下應景的想象空間,讓人感受到那剎那間意味

故少婦看到春風拂動中的楊柳,一定會想到許多。她會想到平日中的夫妻幸福,想起和丈夫臨別時的深情,想起自己的最美好的年華在孤獨中隨著年輪消失,而面前這大好春光卻沒人和她一起欣賞,也許她還會聯想起,丈夫鎮守的邊疆,不知是黃沙漫漫,還是跟故鄉一樣楊柳菁菁呢?在這一瞬間的想象以後,少婦心裡那堆積許久的憂怨、愁緒和遺憾便一下子明顯湧上心頭,越來越一發而不可收。“悔教”便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提到“忽見”,楊柳色顯而易見僅僅是開啟少婦感情變化的一個媒體,只一個外部原因。如果沒有她平常情感的堆積,楊柳也不會這般強烈的打動她“悔”的感情的。這麼一看,那名少婦的感情變化看起來好似忽然,其實並不是忽然,實為意料之中。

把握少婦心理變化,留下應景的想象空間,讓人感受到那剎那間意味

縱觀全詩,詩人王昌齡的這首詩準確地把握住閨中少婦心理狀態產生細微變化的一瞬間,但不曾講出變化的主要原因與實際全過程,只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讓讀者自已去細心品味,讓讀者能自已感受到窺見少婦心理變化那一剎間的感悟。

把握少婦心理變化,留下應景的想象空間,讓人感受到那剎那間意味

把握少婦心理變化,留下應景的想象空間,讓人感受到那剎那間意味

王昌齡詩集

¥

12。31

精選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