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兒童安全引關注,斜前方掙脫“之”字形逃跑或可創造生機

作者:由 新京報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06

什麼是之字形分班

新京報訊(記者 吳婷婷)小朋友抱住可疑人員的腿,身子用盡往下沉;遇見手持兇器的可疑人員可先蹲下,然後再迅速逃脫……孩子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家長微信群、網路上都流傳著面對危險孩子如何逃脫和自救的影片。針對層出不窮的自救方法,北京市慈善義工聯合會青少年安全防衛志願服務專業委員會主任李恆認為,網傳部分方法的實用性有待商榷,尤其是針對低年齡段的孩子,更需要進行系統、有效的自我保護教育。

兒童安全引關注,斜前方掙脫“之”字形逃跑或可創造生機

教官演示如何躲避棍棒的傷害。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斜前方掙脫更容易逃生

在某短影片網站記者發現了大量教幼兒如何從挾持者手中逃脫的影片,老師扮演的可疑人員攔腰抱住孩子,孩子用手緊緊抓住老師的大腿,不斷扭動身體,全力靠近地面,最終孩子跌在地面,從可疑人員手中逃脫。記者注意到,這類影片在網上很多,引發網友們紛紛效仿,其中不乏很多幼教老師們。

這個方法是否真的有用?李恆分析認為,孩子用盡全力去貼近地面是一種方法,但是與此同時要注意,當可疑人員抱住孩子,孩子一定要向斜前方拼命掙脫,也就是說從前方45度角的方向掙脫。“因為如果孩子上下掙脫,可疑人員的身體角度不會發生太大移動,依然是直立的。但是如果孩子向斜前方用勁掙脫,可疑人員的身體一定會跟著往前傾斜,一旦他身體傾斜,孩子的掙脫就會更有效,從而逃生的機會也就更大。”

切忌直線逃生應“之”字形逃跑

兒童安全引關注,斜前方掙脫“之”字形逃跑或可創造生機

教官演示“之”字形逃跑。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去年,李恆和同事們在北京的一百多所學校給孩子們義務講授安全防衛知識,面對危險,部分孩子們的反應令他有些擔憂。現在不少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學習了跆拳道、空手道,所以面對李恆的問題“如果有壞人要行兇時你怎麼辦”時,小男子漢們跆拳道、空手道姿勢一比,自信地說:“我不怕,我能打他。”對此,李恆哭笑不得。“記住了,這個時候你得跑!你一個小孩子,面對成年人,怎麼可能打得過?”

李恆說,雖然孩子們還小,但是老師和家長一定要訓練孩子預先識別可疑人員,比如是否面部表情異常、行為異常、著裝異常,其中包括鼻翼外擴、一隻手背在身後、衣服撕裂等。孩子一旦判定出可疑人員,一定要與其保持5-7米的安全距離,隨後看準時機轉身逃跑。李恆提醒,逃跑時一定要“之”字形逃跑,“一來可以靈活地避開可疑人員的兇器,二來可以讓追趕的可疑人員失去重心,從而創造逃生機會。切記直線跑,因為孩子哪裡跑得過成人,這容易讓可疑人員從後面直接抓住孩子。”

用手護住身體要害躲避危險

兒童安全引關注,斜前方掙脫“之”字形逃跑或可創造生機

教官演示如何躲避棍棒的傷害。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如果可疑人員手持兇器怎麼辦?網上有影片稱,孩子們應該先蹲下,然後再快速逃跑。對此,李恆提醒說,這一方法應該再完善。具體來看,面對手持兇器的可疑人員,孩子如果已經無路可退只能選擇正面逃跑,這時孩子應該毫不猶豫從自己的左前方向躬身逃跑,同時一定要提醒孩子用右手護住自己的後腦、左手手背靠緊右側頸部。李恆解釋說:“孩子從左前方逃跑,正是可疑人員的右手方向,他意圖行兇必定先轉過左手來拽孩子,右手行兇,所以姿勢對於他來說不是特別順手。後腦和頸部是人體的要害部位,無論何時都要教會孩子保護好頭部和大動脈。”

兒童安全引關注,斜前方掙脫“之”字形逃跑或可創造生機

教官演示如何用書包進行防範。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此外,面對危險,在無路可逃的情況下教會孩子們用書包、課本等抵擋危險、迅速尋找障礙物、倒地後不斷踢蹬可疑人員等方法均可為逃生創造機會。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吳寧 編輯 李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