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金庸少年時就展露才華,因一篇文章被貴人賞識,之後不斷歷練成長

作者:由 小春說歷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18

黃鐘公喜好什麼

金庸少年時就展露才華,因一篇文章被貴人賞識,之後不斷歷練成長

金庸的寫作能力,在青少年時期就已顯露端倪。

據他當年就讀浙江省立聯合高中時的同學回憶,“他是學校的高才生,數理化成績優異,英語、國文更是出色,能寫得一手好文章。”

金庸在衢州中學上學時的同學也回憶說:“每次語文作文課他都是當堂第一個交卷,獲得最佳評分,作文發下來,大家爭相傳閱。”

也就是在衢州中學讀書期間,金庸在當時的上海《東南日報》副刊“筆壘”頭條以“查理”為筆名第一次公開發表了他的文章《一事能狂便少年》。

金庸少年時就展露才華,因一篇文章被貴人賞識,之後不斷歷練成長

此文是因金庸的一位同學被學校訓育主任訓斥說“你真是狂得可以”而起,金庸以此為事由,用王國維詩句“一事能狂便少年”為題,對“狂”進行剖析,肯定“狂”的價值,明確表達了“要成就一件偉大的事業,帶幾分‘狂氣’是必需的”的觀點。

文章雖然簡短,但其流露的才氣、展示的才華卻頗得“筆壘”主編陳向平的欣賞,甚至“不久,他從金華到鄰近的衢州出差,專門到石樑鄉下來看望這位作者,他沒有想到此文竟出自一位十六七歲的高二學生之手。兩人一見如故,談得很是投機,成了忘年交”。

金庸少年時就展露才華,因一篇文章被貴人賞識,之後不斷歷練成長

此後不久,金庸的第二篇文章《人比黃花瘦——讀李清照詞有感》又在“筆壘”上發表。

文章批評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自我憐惜和使人萎靡不振的效果,並藉由對李清照的批評,“對現代一切吟風弄月,缺乏戰鬥精神的思想提出抗議,我控訴那種自我憐惜的心理”,最後發出“堅強地忍受吧,我們不要怨嘆與訴苦”的呼聲。

此文發表於1941年12月7日,對李清照的批評雖然不失偏頗和牽強,但在抗戰的大背景下,金庸能進行如此不隨波逐流的獨立思考,體現了少年金庸的不平凡。後來,金庸長達6000餘字的談論友誼觀的文章《千人中之一人》又分五期在“筆壘”上連載。

金庸少年時就展露才華,因一篇文章被貴人賞識,之後不斷歷練成長

金庸少年時期在上海《東南日報》副刊“筆壘”上所發表的這幾篇文章,不僅顯示了金庸的寫作才華,而且更重要的是,當金庸在1944年於重慶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求學,因不滿當時橫行於校園中的一些學生特務,出於正義感而向校方投訴,卻被勒令退學以後,正是透過寫作而結識的陳向平將他“推薦到杭州《東南日報》社長汪遠涵處”,主要工作是做記者兼收錄英語的國際新聞廣播。在此期間,金庸也寫過一些文章。

金庸在《東南日報》工作將近一年時間,雖然不長,但這一段經歷卻使他受益匪淺。

1947年,上海《大公報》招人,金庸報考。“這場考試很難,錄取比例為1000∶1,在這個比例中金庸脫穎而出,因為他的文筆非常好,英語也非常好。”

而據金庸自己說:“因為有過這方面的專業訓練,所以1947年上海《大公報》招考國際新聞的電訊翻譯員時,我去投考,成績相當不錯而得錄取。《大公報》於1948年在香港復刊,我被派來香港。”

金庸少年時就展露才華,因一篇文章被貴人賞識,之後不斷歷練成長

從上述簡略的金庸去往香港之前的經歷不難看出,寫作對於金庸的意義。

沒有寫作,金庸就不會認識陳向平,更不會得到陳向平的賞識;沒有陳向平的賞識,金庸就不會在遭遇人生困窘之時被推薦進入《東南日報》,從而受到新聞方面的專業訓練,並強化寫作和英語水平;沒有新聞方面的專業訓練和良好的寫作與英語水平,金庸也就不能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招聘考試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公報》的一員,並前往香港,而且在其一生之中與新聞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金庸去香港後的發展,請看往期文章:

之前從未寫過小說,第一部作品就大獲成功,金庸自己都說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