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激情的山,愛戀的水——讀方嚴詩集《山水詩箋》

作者: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22

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作者是誰

在詩歌寫作貌似無門檻、詩歌的標準愈益多樣化和差異化的今天,詩歌文字的成敗優劣以及詩人天賦的有無、才情的多寡和境界的高下,依然是一種客觀分明的存在,並不會因塵世的紛繁、喧囂、混雜而消弭了應有的界限。詩人因其作品而存在。文字擺在那裡,成為批評的依據。

方嚴的名字,於我尚不熟悉。但也許惟因其面孔的陌生,加之頗有些個性的表達,也便更吸引了我關注的目光,激發了我品評的興致。

激情的山,愛戀的水——讀方嚴詩集《山水詩箋》

方嚴有作為詩人的天賦。這一點,閱讀他的詩就能明顯感覺到。他不僅有天賦,而且通過後天的詩學積養,讓自己的天賦得到了良好的揮發和呈現。

醉翁之意不在山水

方嚴向我們捧出了他的詩集《山水詩箋》。全書分為“山水”“長夜”“望天”三輯。書名中既有“山水”,第一輯又名為“山水”,可見作者對“山水”的重視,亦見出“山水”二字之於這部詩集的意義。

天下誰人不喜歡山水?幾乎所有的人,無不向往名山大川,無不沉醉於自然美景。即使一些所謂高層次的人士,也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說法。而喜歡藝術的人士,則在喜歡山水的同時還將其搬到了不同的藝術形式之中。

詩人方嚴呢?他的詩集《山水詩箋》又向我們勾勒出了怎樣的山水形態呢?希圖詩人像攝影師那樣對自然外物做出逼真呈現的人,面對方嚴的山水詩可能要感到遺憾乃至失望了。因為方嚴對於依葫蘆畫瓢地描摹山水不感興趣,他實際上是在借山水說事、借山水傳情、借山水言愛。劉彥和所說的“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雲而並驅矣”(《文心雕龍·神思》),也許可以用來解釋方嚴的《山水詩箋》。正可謂:醉翁之意不在山水,而在於一方方山水所激盪起來的情思與愛意。且聽方嚴的詠唱:

穿江,過脊,去看我的阿妹

讓我去體驗,她嘴唇的顫慄

——《串起愛情》

跟著翩翩的蝶兒,把你牽進雷公山、巴拉河

以詩人的名義,

不需要月亮來做媒,判你帶上幾片雲朵

和我走,懷揣香草清風

——《與阿妹信步黔東南》

如果你願意從早晨的日光曲

聽到月夜的小夜調

我願伴你一路顛簸去往天涯海角

笑看海風中搖曳的無數的風帆

——《天涯海角》

今夜在重慶北

月光放大了我的影子

把情詩還給星河

把希望還給枯枝

把你的小手再還給你

——《今夜在重慶北》

我是一個坐在門檻賞風花雪月的人

祈禱梨花在落下的時候可以重一些

重一些的時候,多像是她在拍我的肩啊!

——《梨花落在去年下雪的地方》

這是從詩集第一輯中順手拈出的一些詩的片段,已經足以說明方嚴這些山水詩的風格特點。與其說它們是山水詩,不如說它們是愛情詩。山水只是標籤,而言情才是實質。讀方嚴這部詩集中歌詠愛情的詩篇,有時會讓人想起倉央嘉措,有時讓人想起當年“專心做情詩”的湖畔四詩人,有時又讓人想起一些民間情歌。而實際上,方嚴就是方嚴,方嚴只是方嚴。他寫情詩寫出了自己的特點,讓情詩打上了方嚴的烙印和色彩。

讀這部詩集,可以做浮光掠影式的瀏覽,也可以選擇一些篇章做細微的品鑑。這要看讀者的喜好,也要隨你的心情而定。

激情的山,愛戀的水——讀方嚴詩集《山水詩箋》

時而微風,時而閃電,時而鐘聲般悠遠……

我以詩的語言寫下這樣一個小標題,意在表達我閱讀方嚴詩歌的心理感受,同時也是為了說明方嚴詩歌取材上的豐富多樣,和筆法上的靈活多變。

如前所述,方嚴的詩並沒有在模山範水上下功夫,而是以抒情言志為旨趣。時下詩歌寫作中敘事之風比較盛烈,而方嚴的寫作似乎並不為時髦、時尚的東西所左右,依然我行我素地抒情言志,這不能不說是難能可貴的,同時也可從中見出他的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情結來。

前面論述中我列舉了詩集裡的愛情詩,實際上這部詩集的感情傳達是多方面的,並不侷限於愛情,比如還有父子情:“此時父親肩扛裝滿砂土的重袋/正在潰堤之處,守護山河,守護家園”(《父與子》);還有祖國情:“我常想我是青青的禾苗/在強盛的祖國/在豐饒的土地上”(《祖國頌》);還有救災情:“災情就是命令,大堤的燈火亮了/溼漉漉的夜/堤上堤下到處都是警惕的夜之眼/在危險重的堤壩站位”(《大堤燈火》);還有其他人生情感等,也在詩集裡得到反映。

但愛情的表達於方嚴這部詩集來說無疑最為典型,也最能體現方嚴詩歌的抒情特點,所以我的論述便多以他的情詩為例。這部詩集裡的情詩,不僅在第一輯中多有體現,而且在後面兩輯中也不時出現。有的詩,看上去好像不是寫愛情的,而是寫人生體驗的,但讀著讀著,就發現愛情的元素。如第二輯中《老去的江湖》起筆寫道:“江湖已老,男人也老。”讓人感覺作者想要表達一種雲淡風輕的散淡心態,但讀到詩的結尾:“女人入懷,江湖上多了一些絕響的愛情。”發現作者繞來繞去,又繞到愛情上了。

是的,主人公被愛情擊中,深陷於其中而不能自拔,有歡樂也有痛楚,他似乎想要寫盡愛情和人生的酸甜苦辣:

你遞來的葡萄被我一口吃下

不管多酸,笑著說是甜的

多麼像是不顧一切也要擁抱的兩個人的愛啊

在沒有相愛之前,葡萄沒有甜味

——《葡萄》

不加糖的咖啡

蘊含了我對你太多的思念

搖下與你的一些甜味的回憶

在寂靜漫長的秋天裡

解一解我這一往情深的苦

——《苦咖啡》

前者寫跌入愛河的戀人,品嚐到了愛情的葡萄般的甜味;後者言愛情帶給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的苦”——相思之苦,以至於他要去喝“不加糖的咖啡”,目的在於以毒攻毒,以苦解苦。

激情的山,愛戀的水——讀方嚴詩集《山水詩箋》

可見方嚴愛情詩的不同味道、不同色調。有的溫暖明亮,如微風吹來,如《與阿妹信步黔東南》《天涯海角》《葡萄》《願望》《康定情歌》等篇;有的則如“一陣雨水”,或者如“閃電一聲悶響/就像木瓜從夜空扔擲過來落在地上”(《在高鐵上》),這類詩除了《在高鐵上》,還有《白蛇傳》《忘憂草》《三七》《獨飲》《沉默的簫管》《分別後》等章。除了以上兩種,還有的詩所表達的感情比較幽深複雜,可謂喜憂參半,苦樂交織,如百回千轉的鐘聲,敲在心上,傳至悠遠。在此我們不妨完整地品讀一下《梵淨山的鐘聲》這首詩:

走入梵淨山,帶著仰慕

身後,為山樑停留的不是經

是風從書中翻出的樹葉和草木

為將要上山的我,送上好心情

踏進雲霧的故鄉,會想起書中的漂流瓶

寫下了什麼願望

也許會明白那艘遠征的船的破碎

漂流瓶或許也跟著破碎

山上鐘響二聲

不影響路旁一片自開自醉的喬木杜鵑

我儘管慢慢欣賞

滿面陽光,看得眼疼

鳥鳴的聲音從我的左耳進去

寂寂一過至右耳,安放了深重的靈魂

鐘響三聲,每縷微風都帶著醉意

天空精心描繪的雲彩

足以打動所有的石頭列陣

讓草木想自己隱秘的心事

等到,花紅了這裡的山頂

從日出等到日落

等來讓炊煙在山頂揮灑彩虹的人

來喊自己的名字

鐘聲又響,也無聲,敲打在心

你一定知道,它觸動到我心中最柔軟的記憶

我視覺、聽覺在僵硬的身體裡蠢蠢欲動

距離我很近的地方,站著的是你

你卻說深沉的宗教梵語,吸引我走進未知的峽谷

生死相隨

鐘響六聲,那水、那瀑,都愛過了

這裡,讓你打通全身的脈絡

這裡,有紅糖餈粑的甜蜜和朝天紅椒的密語

鐘響七聲,預測到以後的我還會再來

鐘響八聲,梵淨山下的煙火正烈

鐘響九聲,流水回頭,在雲朵裡生,在山峰上落

一路狂奔,看著我自己喊自己

不在山頂打坐,只小聲啟悟

長時間聽著大鐘的聲音,不由得發現

這個熟悉的聲音很像是某月某天擦肩而過的人

第一百零八下,梵淨山的金頂放彩

晚風清涼,流水回頭,看著我們從這裡遠行

在密林間,小聲地為你讀一首詩

之後,緩緩下山

通讀此詩,我們感覺到,我們的抒情主人公,像千千萬萬個凡人一樣,常常為人間情、世間事所困,想忘而終不能忘掉。煩惱無奈之際,不如到山水中走走吧,不如去聽一聽梵淨山的鐘聲吧。第一節,主人公“帶著仰慕”進山,但他首先關注的不是嚴肅的經文典籍,而是在風吹拂下活潑可愛的“樹葉和草木”,因為它們會“送上好心情”。但這“好心情”也許將到未到,也許轉瞬即逝,使人的心情很快發生了逆轉。隨著腳步的攀登,“踏進雲霧的故鄉”,讓人陡感神秘莫測、路途迢遙曲折。“遠征的船”和“漂流瓶”,是兩個不同的意象,前者象徵有目標的追尋,後者喻示不確定的抵達。而它們的相繼“破碎”均指向追求的失敗或無望。絕望之際,“山上鐘響二聲”,似讓人警醒。而“自開自醉的喬木杜鵑”又展示了生存的另一種狀態,激發出“我儘管慢慢欣賞”的心理。隨之,呼應著鐘聲的“鳥鳴的聲音”進入雙耳,算是“安放了深重的靈魂”。接下來,從“鐘響三聲,每縷微風都帶著醉意”,再經鐘聲的多次敲打,直到“鐘響九聲”,此時“流水回頭,在雲朵裡生,在山峰上落”,象徵著涅槃,宣告了重生,給覺悟者帶來“一路狂奔”的喜悅。值得關注的還有詩的結尾:“在密林間,小聲地為你讀一首詩/之後,緩緩下山。”從章法上看,這是鐘聲的餘韻,也是詩的餘味。而從詩的主旨意蘊看,以“為你讀一首詩”作結,喻示著詩乃最高境界之所在,也是心靈的最好的解藥。

透過這首詩,我們不僅看到了一顆心從矛盾掙扎到開悟解脫的過程,而且看到了一位詩人挑戰詩歌難度、追尋形式高度時捧出的果實。(楊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