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自明代以來,蒼山茶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具有哪些特點?

作者:由 趣史輯錄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31

文言文中闕的意思是什麼

蒼山茶因產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蒼山而得名。所謂

“高山雲霧出好茶”,優良的茶葉品質特徵與茶樹生長的環境息息相關,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茶會產生不同的品質和韻味,蒼山茶之所以能夠形成自身鮮明的特質,與其生長環境密不可分。

蒼山茶從明代有史料記載以來,經過不斷的發展與變遷,形成獨具特色的蒼山茶文化,這與當地社會的歷史文化、傳統生計方式和各民族使用茶的歷史與飲茶習俗有關,接下來將介紹蒼山茶分佈區域的生態環境、傳統地方生計與歷史文化背景。

蒼山茶的自然生態環境

一、

蒼山概況,

蒼山是我國西南部著名橫斷山脈的一大分支,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中部地區

蒼山氣候型別屬於低緯高原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每升高

100

米,平均氣溫降低

0。66

°

C

蒼山山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從山麓至山頂,可分為亞熱帶、暖溫帶、高山寒漠帶;

由於地形複雜,氣候型別多樣,氣溫的地域差異較為顯著,就大理州範圍來講呈東南高、西北低的趨勢;從氣候資源區劃可以看出,

“等溫線既不與緯線平行,也不與經線平行,而大致與等高線平行。”

自明代以來,蒼山茶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具有哪些特點?

由於蒼山氣候垂直分佈明顯,以及在新構造運動中,有山體抬升較高的特點,土壤有明顯的帶譜狀分佈,

“從山麓至山頂主要的土壤型別為

紅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高山草甸土,水平地帶性土壤為紅壤,土壤水平地帶性變化不明顯,但具有明顯的土壤垂直分佈規律,在土壤垂直帶中,土壤型別間呈現交錯分佈。”

蒼山植物種類複雜,型別組合繁雜,由於蒼山是低緯度亞熱帶地區的高山,氣候、土壤垂直立體分佈,為了更加系統、準確地反映蒼山客觀存在的生物氣候帶,“蒼山山地可以劃分為四個垂直帶,分別是:高山帶、亞高山帶、中山帶、山麓山地帶。”綜上,由於大理蒼山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以及立體的氣候資源,大理蒼山於

2014

9

13

日正式被列為世界地質公園。

二、

蒼山茶的生長環境,

大理蒼山茶主要分佈於蒼山東麓,海拔

2100

2500

米之間。蒼山山麓由於地處雲南高原和橫斷山脈的結合部位,基底海拔較高。“植被型別為山麓山地帶,在蒼山東坡分佈在

2000

米—

2600

米的環山帶內,主要植被有暖性針葉林、暖性闊葉萌生林(分為水冬瓜林、櫟類萌生林)、暖性灌叢、暖性草地(坡)。”

自明代以來,蒼山茶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具有哪些特點?

蒼山山麓屬於亞熱帶氣候

年平均氣溫

12

16

°

C

左右,年降雨量為

1055。6

1120

5

毫米左右“蒼山東坡海拔

2500

米以下的土壤型別為黃紅壤,由於蒼山雨季雨量較多,蒼山東坡坡長、坡陡,加之位於山麓、山體潛流彙集沖刷,這一帶的土壤偏黃色、黃紅色,故形成黃紅壤亞類,

pH

值為

5

左右,腐殖質降至

3。8%

。”蒼山東坡的植被覆蓋度遠遠高出西側,這是由於蒼山東側臨近洱海受到水氣等條件的影響,氣候相對溼潤,使得蒼山東側更適宜植物生長,故蒼山茶大多分佈在此區域。

蒼山茶分佈區域傳統性地方生計,

蒼山茶園主要集中分佈在蒼山東麓

2100

米—

2500

米之間,大理壩子以大理古城為界,往南主要有村落、商住樓盤、文化景觀、古遺址、農田。大理古城往北,至周城有大片的農田分佈,烤煙、蔬菜栽種區域也大多集中於此,蒼山茶分佈區域的傳統性地方生計主要以種植業為主。以下內容分別介紹該區域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情況。

一、

糧食作物

(一)

玉米,

大理州種植玉米的歷史,最早見於明嘉靖四十二年(

1563

年)纂修的《大理府志》。大理壩子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勞動力素質較高,善於精耕細作,並有氣候溫暖、雨量適中、日照充足、土地肥沃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歷來是大理州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產區。近年來大理人口激增,古城周邊的村落以種植糯玉米為主,是大理居民餐桌上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自明代以來,蒼山茶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具有哪些特點?

(二)

水稻,

大理州水稻栽培歷史悠久。從考古岀土的文物,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的蒼山文化遺址。據《雲南蒼洱境考古報告》載

“蒼山坡上,凡經古人居住之地,必有階梯式之平臺,臺之周邊自數里以外,或高山頂遙望之,極為清楚……。經發掘後,證明此類平臺為古人住處及農田兩種遺址。”

遺址的居民沿蒼山海拔

2400

2500

米一線定居,從事原始“刀耕火種”式的農耕。水稻是大理州的主要糧食作物,主產於壩子地區,大理環洱海丘陵地帶是亞洲栽培稻的發源地之一。大理壩子的水稻種植主要分佈在古城以北地區,其中喜洲稻田是主要水稻產區,也是喜洲古鎮重要的文化景觀之一,最北端的江尾稻米廣受大理居民的喜愛。

(三)

蠶豆,

蠶豆是大理州小春糧食作物中的第二位作物,是糧菜兼用和飼料作物,也是稻田輪作中有利於適時早栽的前作。蠶豆主產於壩區,由於凍害、乾旱以及病害,產量不穩定,新中國成立後,種植面積擴大,單產有升有降。蠶豆種植廣佈於大理壩子,既是糧食作物也是應季時蔬,是大理居民餐桌上很受歡迎的菜品。

自明代以來,蒼山茶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具有哪些特點?

二、

經濟作物

(一)菸葉,

大理州種植土煙(俗稱草煙)歷史悠久,清代已有土煙種植,市場有菸葉的交易。民國

32

年(

1943

),賓川縣從雲南菸草改進所引進烤煙品種“大金元”試種成功,

1944

年推廣種植。大理壩子烤煙種植主要分佈在大理古城以北銀橋、灣橋一帶,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是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二)茶葉,

早在

1908

年永昌祥商號就在下關建立了茶廠,建國前下關的主要商號永昌祥、復春和、鴻興源等都在經營茶葉。建國後在人民政府的倡導和大力支援下,農民利用蒼山腳的丘陵坡地種植茶葉。

1956

年開始種植

200

畝,經過不斷改良,

1979

年種植茶葉

6400

畝,國家收購

1330

擔。

1983

年發展到

8600

畝,

1988

年茶葉種植

6315

畝,產茶

185739

公斤。市場全面開放後,茶葉交易活躍,各主產區的小商販和自產自銷的茶農把大量的茶葉搬運到市場上交易。現在蒼山茶園大多荒廢,部分茶園被房地產佔用,由於人口激增,茶園零星散落在村落之間。上末茶廠、上末五隊茶廠、銀橋茶廠被村民租賃,還得以保留。由於大理旅遊經濟的發展,“新大理人”群體開始關注和經營蒼山茶。

自明代以來,蒼山茶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具有哪些特點?

(三)蔬菜,

蔬菜種植是大理壩子居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大理旅遊經濟不斷髮展,大理新移民激增,人口數量增大,對蔬菜需求不斷擴大。培植蔬菜是大理古城、下關市區、喜洲古鎮周邊居民的傳統生計方式。

大理壩子廣袤,土地肥沃,陽和、太和等村落有規模化的蔬菜種植,如大蔥、貢菜。隨著大理旅遊經濟的發展,部分農田被租用種植草莓、藍莓等水果,供遊客體驗採摘水果的樂趣,有的農田種植有成片的花卉,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文化景觀

——花海。

蒼山茶依託的歷史文化背景

一、

歷史文化,

大理的歷史文化,從考古出土的文物,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的蒼山文化遺址。遺址的居民沿蒼山海拔

2400

2500

米一線定居。在蒼山山麓由南往北分佈有龍尾城遺址、大展屯遺址、太和城遺址、鳳陽邑茶馬古道遺址、陽苴咩城遺址、龍首城遺址等。在蒼山東坡,蒼山茶分佈區域,分佈有滇藏茶馬古道大理壩子段。

自明代以來,蒼山茶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具有哪些特點?

從龍尾關到龍首關的古道周邊,不僅分佈有茶園,還有古遺址、古村落、寺廟、書院、茶空間,是大理壩子歷史文化的集中區域。在龍尾關保留有深厚歷史文化的街區,有老字號商鋪以及古建築。鳳陽邑茶馬古道位於下關至大理古城之間的鳳陽邑村和大井盤村,南臨太和城遺址,北至觀音塘,是滇藏茶馬古道大理段的一部分,穿村而過的茶馬古道全長

1900

米。

古道周邊還分佈有彌陀寺、蛇骨塔、觀音塘、崇聖寺、聖元寺以及各村本主廟,這一區域多元宗教文化融合。從下關至上關由南往北依次分佈著蒼麓書院、雲古書院、元陽書院、大理書院、西雲書院、無同書院、乾二書院,書院承載著大理的文化,也是大理歷史文化的集中體現。

下關正陽時代廣場的子河茶街,是大理的茶葉集散市場,有各大茶商在這裡彙集,子河茶街緊鄰龍尾關、西大街,是龍尾關往日繁忙的茶葉貿易的反映。

沿著古道由南向北分佈的茶空間有龍尾關真葉茶院子、了凡青舍茶生活美學空間、山海雲上、鳳陽茶室、趙氏烤茶、大理白族三道茶博物館、雲古禪修禪茶空間、汲舍、元真道茶文化推廣中心、陽和茶廠、元陽書院、大理大學茶苑、青藍山房、大理四時春茶業(大理古城店)、莫催茶室、信普盛茶莊、銀橋銀松茶廠、喜洲城北村喜樂軒茶文化體驗館、周城大理白族三道茶傳習基地。這些茶空間生產、經營蒼山茶,推廣茶文化,客觀上推動了蒼山茶的發展。

自明代以來,蒼山茶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具有哪些特點?

二、

當地的茶文化,

大理不是雲南茶葉的主產區,但地處茶馬古道與南方絲綢之路的交匯地,大理人民製茶、飲茶、用茶的歷史悠久。討論大理的茶文化,首先想到的是大理白族三道茶,它既是一種少數民族茶俗,也是一張大理旅遊名片。

紀錄片《非遺美食:國家級非遺

白族三道茶》中解說

白族三道茶的原料十分講究,要用海拔

2000

多米的蒼山古樹茶,採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製成。大理白族三道茶是白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早嘗試文旅融合並取得巨大成功的經典案例。大理白族三道茶的發展,客觀上促進了蒼山茶的發展。

筆者在田野調查過程中訪談得知,在大理壩子的白族人家,一般遇到喜事如結婚、喬遷、辦壽都會宴請賓客,同時也會做乳扇茶或蜂蜜薑糖茶和賓朋分享,通常給新婚夫婦的是第一杯苦茶,第二杯甜茶,寓意成家立業要先苦後甜,在喜事中沒有第三道回味茶。

自明代以來,蒼山茶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具有哪些特點?

在訂婚儀式上

“四色禮”就需要有茶葉,隨著蒼山茶採茶、製茶新興專案的發展

新婚夫婦也會共同壓制一餅茶,用作新婚紀念。大年三十,一家人團聚,在吃年夜飯前,會製作一份精美的乳扇茶,一家人共同分享。

在下關城區田野調查過程中,採訪自稱是

“老下關人”的居民得知,在白事上把家中過世的老人送走後,回到家中會用花椒煮水洗手,喝薑茶水,這是回味茶在普通民眾生活中的縮影。如今大理白族聚居的村落還有以茶入藥的案例,諸如鹽巴茶、豬油茶、糊米茶等。大理豐富多彩的茶俗為蒼山茶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在大理壩子還有回族、彝族等多民族共同雜居,在飲茶習俗上也相互影響。南五里橋、喜洲回族聚居村落,在生活中離不開茶葉,在婚喪嫁娶的各種儀式中要使用茶葉。

自明代以來,蒼山茶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具有哪些特點?

大理壩子每村都有蓮池會、洞經會等民間組織,在本主廟、文昌宮等宗教場所組織舉行的各種儀式時,茶葉是不可缺少的祭祀用品。大理佛教文化盛行,寺廟廣佈,禪修過程中茶葉也是一種通往精神世界的良好飲品。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豐富的茶文化底蘊影響著當地茶葉的發展。

綜上所述蒼山茶的發展既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又有良好的歷史文化背景。首先,

“高山雲霧出好茶”蒼山茶生長於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蒼山茶園廣佈,現有的茶樹資源,不用更多的財力、物力的投入,對蒼山生態也沒有破壞,是蒼山茶發展的先決條件。其次,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豐富的茶文化底蘊,以及大理文人墨客的鄉愁,是大理蒼山茶發展的文化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