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六一兒童節是怎樣形成的?

作者:由 一山一水一灑家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04

六一是給誰過的

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一早就看到群裡有不少媽媽在吐糟,剛把神獸送去學校,就迎來了節日,不僅要給孩子精心準備禮物,還需要為孩子的學校活動而忙活。到底是誰發明了兒童節,為什麼要給孩子過兒童節呢?

但孩子們是真高興呀,還不停地問“媽媽,你給我準備了什麼禮物呀?”

群裡你一言我一語,突然有個媽媽說 :“其實,孩子並不是想要多好的禮物,他只是想看到媽媽是不是在乎他。”

大家沉默了,確實是,在孩子的心理,禮物從來不分好壞,只有喜歡和不喜歡,他們想要看到的只是父母的那一份心意。

六一兒童節是怎樣形成的?

對孩子來說,這份心意就是父母在乎自己的一種儀式感。

在法國童話《小王子》裡面說到:“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

父母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給予孩子儀式感,就是給了孩子一種幸福感,能讓孩子保有童真,這才是父母給孩子的最珍貴禮物。

為了孩子,他們連禮物都是親力親為製作,讓愛變得獨一無二。這份心思,在孩子眼裡不僅是生日驚喜,更是爸爸媽媽對他的重視和在意。

對於孩子來說,禮物不重要,這份視如珍寶的心意才重要。

一場隆重的生日聚會,儀式感滿滿,讓孩子感受到特殊的意義。

都說有儀式感的家庭,才易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從小在充滿愛和儀式感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內心自然是自信和富足的。

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這麼幸運。

看過一位網友說:本以為大家過生日都不會慶祝。直到上大學後,發現同學之間每到生日或節日都會互送祝福。

原來,這位網友雖然從小吃穿不愁,但家裡人都沒有互相慶祝生日的習慣。

看到大家互送祝福,心裡很羨慕。明明知道父母對他的愛沒有少一點,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父母給予的這種儀式感,能讓孩子深深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曾在微博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都會帶女兒到嶽麓山的同一地點拍一張照片,從4歲到27歲,從未間斷。

六一兒童節是怎樣形成的?

六一兒童節是1949年11月創立的。國際兒童節的設立,和發生在二戰期間一次著名的屠殺——利迪策慘案有關。1942年6月10日,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裡的房舍、建築物均被燒燬,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經濟蕭條,成千上萬的工人失業,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兒童的處境更糟,有的得了傳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則被迫當童工,受盡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為了悼念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從1949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1950年6月1日,新中國的小主人們迎來了第一個國際兒童節。

六一兒童節是怎樣形成的?

和平年代的六一兒童節,是小朋友們快樂的節日,關愛兒童,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