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孔子,真的沒有“周遊列國”,他是在“疲於奔命”

作者:由 歷史百小生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2

甚窮餒的餒是什麼意思

孔子,中國的大聖人,儒家創始人,教育界鼻祖。

說起他的故事,大家總是會提到他“

周遊列國

”。我不知道這個詞是誰先提出來的,搞得好像孔子在遊山玩水一樣,甚至還有人說,孔子是在搞“全球巡演招生”。

其實,真正的孔子,遠沒有你們想的那麼瀟灑,

他在外漂泊了14年,輾轉去了6個國家,中間3次遭到追殺和圍捕,沒有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重用。

他不是天生的聖人,他也曾經彷徨過,迷茫過,他不理解,為什麼人人見了他,都說“好好好”,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人給他施展抱負的平臺。

直到70歲,他才看透人生,不再追逐政治抱負,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來傳授知識。他打破千年的規矩,開設“

私學

”,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可以到他那裡去學習。

可以說,孔子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在他有生之年,他一直執著於推廣他的“仁政”,“君臣父子之道”,卻一直沒能實現。

沒想到,他透過“教育”這條路,卻意外的實現了。

500多年後,儒家思想終於在漢武帝時代被髮揚光大,成為治世安邦的不二法門。

一個“私生子”的誕生

孔子的老爸

叔梁紇

,是一個真正的山東大漢,身高十尺,放到現在,就是2米的大高個,和姚明差不多。

魯襄公十年,晉國攻打“偪陽”,一個春秋小國。魯國作為聯軍的一員,也參加這次戰鬥,叔梁紇在這場戰鬥中表現的非常勇猛,力舉城門,掩護戰友撤退,因軍功被封為“陬邑大夫”。

陬邑,就是今天的山東曲阜,孔子的出生地。

孔子,真的沒有“周遊列國”,他是在“疲於奔命”

別看叔梁紇如此高大威猛,但他就是生不出兒子。他的正妻

施氏先後為他生下了9個孩子,全是女孩。那個年代,沒有男孩,這個家族就絕戶了,因此,

叔梁紇是迫切的希望能生下一個兒子。

為此,他娶了一個小妾,沒多久就生下了一個男孩,叔梁紇高興壞了,大宴親友。可是,等小孩長大一點以後才發現,腿有問題,是個跛子。叔梁紇就懷疑,是不是這個小妾的基因不好。

因此,他又向魯國的顏氏求婚,當時,顏氏家有三個女兒,老大,老二都不同意,因為叔梁紇已經66歲了,而且脾氣暴躁,只有老三

顏徵在

同意了。

因為倆人的的年齡差過大,不符合當時的禮制,

叔梁紇不能把她娶回去,連個小妾都算不上,倆人在尼丘山附近搭建了個房子,在那裡生下了孔子。

因此,孔子的名字叫“丘”,因為排行老二,所以叫“仲尼”。

孔子3歲的時候,叔梁紇去世了,正妻

施氏早就看顏徵在不順眼了,把孔子趕出了家門。

顏徵在帶著小孔子,還有之前那個小妾生的跛腳兒子,在外面艱難度日。

顏徵在把所有的心血,都澆灌到孔子身上,日夜操勞,孔子也很懂事,從小學習詩書禮儀,15歲的時候,就立下志向,要把周公旦制定的“禮制”,重新恢復。

因為過度操勞,孔子17歲的時候,顏徵在就去世了,年僅32歲。孔子,徹底成了沒爹沒孃的孩子。

有一天,魯國的季孫氏宴請眾位大夫,孔子想著,自己的父親,好歹是

陬邑大夫,因此,就去參加了宴會,沒想到,被季孫氏的家臣陽虎給趕了出來,

從此以後,孔子就和陽虎結下了仇恨。

陽虎之所以敢這麼做,一方面,他以家臣的身份,控制了季孫氏,從而掌控了整個魯國國政,另一方面,孔子算“私生子”,沒有資格繼承父親的“大夫”爵位,他就是平民一個。

孔子確實活得非常窘迫,《史記》中說:“孔子貧且賤”。但是,依然有人慧眼識珠,這個人就是“

孟僖子

”。在他臨終前,他告訴自己的兩個兒子:“孔丘,是聖人之後,他家祖上原本是宋國國君,但是主動讓位給了宋厲公。這樣的賢者,日後必出聖人,我死後你們要拜孔丘為師”。

就這樣,孟僖子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書,成了孔子最早的學生。

但是,這個時候的孔子,還很年輕,他並沒有打算以教書為業,他給這兩個人上課,頂多算是搞個“家教”,賺個外快,順便能攀上“孟孫氏”這棵大樹。

當時,魯國的國政,已經把持在“三桓”手中,所謂“三桓”,就是當年魯桓公的三個兒子,以他們為始祖形成的三個大家族,分別是“

孟孫氏

”、“

叔孫氏

”、“

季孫氏

”。

在孟懿子的介紹下,孔子在季孫氏那裡謀取了一個小小的職位,當了一個糧倉管理員。為了讓老師能夠深造學習,南宮敬叔給孔子爭取到了一個

去洛陽學習的名額。

在洛陽,孔子見到了仰慕已久的老子,倆人徹夜長談,孔子受益匪淺。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身價也是水漲船高,很多人都慕名前來拜師,孔子手下的得意弟子,

顏回,子路,子貢等人,應該就是這個時候來的,他們算是“孔門”的大師兄。

孔子35歲這年,魯昭公因為不滿三桓專權,率兵攻打季孫氏,結果被三桓聯合起來打跑了,逃到了齊國。孔子看不慣三桓專權,因為這與他崇尚的“君臣之道”是完全背離的,因此,他追隨魯昭公到了齊國。

在齊國,孔子見到了齊景公,倆人之前在路過曾經有一面之緣,齊景公對孔子還是很欣賞的,打算給孔子一個封地,讓他做齊國大夫,參與國政。但是,齊國的晏嬰是堅決反對。

一個“空降兵”,到底幹不過“本土派”,

沒多久,孔子就聽說晏嬰準備找人幹掉他,因此,他又回到了魯國。

魯昭公最終死在了齊國,三桓又擁立了“魯定公”。但是,此時三桓也已經被架空,政權都把持在了家臣手中,尤其是季孫氏的家臣“陽虎”,最為猖狂,心情不好,居然敢把老闆季桓子給關起來。

還有一個叫“公山不狃”的,以“費邑”邑宰的身份公開反叛季孫氏,他邀請孔子到“費邑”來工作。這一年,孔子已經50歲了,他已經不挑不撿了,“費邑”雖然是一個小型的創業公司,但好歹給了他一個職位,因此,他決定去費邑。

關鍵時刻,是他的學生子路,阻止了他。

要不然,孔子就一腳踏進了“叛臣集團”,後世就少了一個大聖人。

當上了魯國“代理丞相”

一年後,孔子終於迎來了事業的轉折點,魯定公任命他為“中都宰”。孔子在這個職位上是乾的非常漂亮,業績突出,後來一路升官,以“

大司寇

”的身份代理“相國”之職。

魯定公為什麼會重用孔子?

因為孔子推崇的是“君臣,父子之道”,而此時的魯國,早就壞了規矩,君不君,臣不臣,家臣執掌國政。因此,

魯定公是希望透過孔子,來重振公室的威望,恢復公室的權力。

孔子沒有讓魯定公失望,在代理“相國”期間,他幹了兩件大事。

孔子,真的沒有“周遊列國”,他是在“疲於奔命”

第一件事,是外交上。

齊國聽說魯國任用孔子為代理“相國”,非常擔心魯國會強大起來,威脅齊國,因此,與魯國在“夾谷”搞了一次會盟。在這次會盟中,齊國用“蠻夷之樂”,被孔子給教訓了一頓。

齊國歸還了侵佔魯國的“鄆地、汶陽和龜陰”三塊土地。

第二件事,是內政上。

當時魯國三桓家臣掌權,而這些家臣們,通常都擔任“邑宰”,他們違反規定,把城池修建的又高又深,即便是三桓家主,也不能控制。

為了打擊這些家臣的勢力,

孔子決定搗毀三座城邑,分別是叔孫氏的郈邑、季孫氏的費邑、孟孫氏的郕邑。

對於這件事,三桓是非常支援的,因此,

郈邑

首先被搗毀,

費邑

的邑宰是公山不狃,這是一個強勢的人,他率領家丁武力對抗,孔子派人攻打,最終打敗了公山不狃,成功的把費邑搗毀。

但是,就是孟孫氏的

郕邑,

一直拒絕搗毀,孔子最終也沒有拿下。

孔子在魯國搞的一些列改革,收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魯國大治。

但是,魯國越強,齊國就越擔心,為此,他們動用了美人計。

齊景公挑選了80名美女送到了魯國,魯國的季桓子看到後心動了,他和魯定公倆人終日沉迷於酒色,把國政都給荒廢了。

郊外祭祀的時候,按照規矩,魯定公要把祭肉賞賜給眾位卿大夫,但是,魯定公卻唯獨沒有賞賜孔子。這讓孔子非常的失望,他覺得,魯定公就是扶不上牆的爛泥,不值得他輔佐了。

因此,他辭去了一切職位。

十四年漂泊路

雖然辭去了魯國的職務,但是,孔子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他決定,再給自己找一個試驗田。因為魯衛是兄弟之國,都是文王后裔,因此,孔子決定,到衛國去“投個簡歷”。

這一年,孔子56歲,他開啟了一段漂泊路。

到了

衛國(今河南濮陽)

以後,衛靈公對孔子很客氣,首先詢問了孔子的“期望薪水”是多少,孔子說:“我以前在魯國月薪是6萬粟”。衛靈公說:“好,我這邊也給你開6萬”。

但是,住了10個月,衛靈公始終不給孔子安排具體的工作,於是,孔子離開了衛國,原本,他打算去陳國,但是,在路過“匡”地的時候,被人誤以為是陽虎,這個傢伙,作惡多端,大家都很討厭他,因此,

當地人把孔子當成陽虎給關了5天。

後來還是顏回去衛國搬救兵,才把孔子給救了出來。

曹國(今山東定陶)

短暫停留後,孔子又到了

宋國(今河南商丘)

,在宋國,他遭到了宋國司馬的追殺,狼狽逃竄。

孔子一路向北跑,與弟子們也走散了,走到

鄭國(今河南新鄭)

的時候,鄭國人嘲笑孔子,猶如“喪家之狗”。孔子沒有生氣,一笑了之。

在鄭國沒有停留,孔子又南下去了

陳國(今河南淮陽)

,可惜,陳國小國,正飽受楚國,晉國,吳國的蹂躪,孔子那一套,在這裡根本行不通,總不能楚國打過來了,你跑過去給他講“仁義”吧。

於是,孔子離開了陳國,準備返回衛國,沒想到,

半路上又被“蒲”邑的人給包圍了

,幸虧孔子的弟子中有個猛人“公良孺”,拿出拼命三郎的勁兒猛幹,蒲人害怕了,與孔子約定,只要你不去衛國,我們就放你過去。

孔子答應了,但是,脫身之後,他仍然回到了衛國。可見,孔子並不是迂腐之人,他也知道見機行事。

在衛國,孔子依然沒有被任用,於是,他打算去找一個更大的舞臺,到當時的大國晉國去。可是,剛走到黃河邊,孔子就聽說晉國的趙簡子殺了兩個老臣“竇鳴犢和舜華”。

於是,孔子又猶豫了,“竇鳴犢和舜華”可是晉國的老前輩,當年範簡子還曾經在他兩個手下幹過活,算是有師徒之情,如今說殺就殺,我一個外地人,到了哪裡,能有活路嗎?

於是,孔子又回到了衛國,

此後幾年,他在陳國,蔡國,葉國往來反覆

,沒有一個國家肯給他一官半職,讓他實現自己的理想。

孔子,真的沒有“周遊列國”,他是在“疲於奔命”

在蔡國的時候,吳國討伐蔡國,楚國過來救援,聽說孔子在蔡國,楚昭王邀請孔子到楚國去。孔子很高興,收拾行李就準備去楚國。

但是,蔡國人擔心孔子到了楚國,讓楚國更強大,蔡國就更受氣了,因此,

蔡國大夫在半路上把孔子給包圍了起來

,最後,還是子貢跑到楚國,叫來援兵,才把孔子救到了楚國。

但是,在楚國,孔子依然受到了“本土派”的排擠,他們認為,楚國和周國,那是兩套系統,兩個公司,文化不一樣,孔子宣揚周公子禮,和楚國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堅決不能用孔子。

於是,孔子又黯然的回到了衛國。

這一年,魯國的季康子率軍去攻打齊國,其中手下有個叫“冉有”的,表現特別優秀,季康子就問他:“你的一身本領,都是跟誰學的”,冉有說:“是跟孔子學的”。

季康子也聽說過孔子,老父親臨終前還特意交代他,要把孔子找回來,因此,他就問冉有:“孔子這個人,到底怎麼樣”,冉有說:“如果要任用孔子,一定不要給他束縛,他一定會給你大大的回報”。

由此,季康子決定,把孔子這個人才,重新召回國。

這一年,孔子70歲,他重新回到了魯國,算起來,他已經在外漂泊14年了,一事無成。

回到魯國後,孔子依然只是一個顧問的角色,沒有任何的職務,不過,經過14年的漂泊,孔子已經看淡了一切,他不再執著於當官,轉頭醉心於做學問,教弟子。

他重新收集整理了以前周王室留下的資料,修訂了史書《春秋》,整理了詩書禮樂易,與春秋一起合稱“六藝”。

然後,孔子正式的開辦起了“孔氏培訓班”,打破以前只有貴族才能接受教育的先例,無論貴賤,只要交學費,統統都可以接受教育。短時間內,孔子的弟子就達到了3000人。

孔子這個小小的舉動,可是影響了後世千年,在以後的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私塾,都是百姓們接受教育的第一步,只有在私塾裡打下了基礎,你才能到官學裡去學習,去考秀才,考舉人,考狀元。

孔子的思想,核心就是“復古”,恢復周禮制定的社會秩序,重振君臣之道。但是,很可惜,孔子生不逢時,他所處的時代,正是春秋晚期,戰國初期時代,群雄逐鹿,武力至上,“仁義道德”沒有市場,也是很正常是事兒。

3年後,孔子去世。

但是,他的思想和主張,卻透過他的3000門徒們散播開來,越傳越廣,最終形成了“儒家”,並在漢武帝時代,得到了全面,獨家推廣,以至於影響了後世2000年。

夫子泉下有知,應該是很欣慰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歷史百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