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贍養父母不一定是‘孝’!孔子說“無違”才是‘孝’!

作者:由 玩心幫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2-02

神超物無違什麼意思

今天來聊聊《論語·為政篇》的第5、6、7、8段: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贍養父母不一定是‘孝’!孔子說“無違”才是‘孝’!

不難發現,這四段都是在講‘孝’,不同的人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的回答雖然看似不同,但背後其實是一樣的。

首先孟懿子問孔子什麼是孝道?孔子回答說:「

無違

」。

不久,樊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麼是孝道,我對他說,「

無違

」。

樊遲問:“「

無違

」是什麼意思?

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死的時候,依規定的禮節安葬他們,祭祀他們。”

贍養父母不一定是‘孝’!孔子說“無違”才是‘孝’!

這裡孔子首先說「孝」就是「無違」,

那什麼是「無違」呢?

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就是「無違」。

所以不違背‘禮’就是「無違」,但從字面意思上,很難將‘禮’和‘孝’聯絡起來。

這是因為不明白“

禮者,理也

”,符合天理的才能叫做‘禮’。

比如拜師禮,是因為天理當如此,所以才會有拜師禮的出現,任何‘禮’都是如此。

贍養父母不一定是‘孝’!孔子說“無違”才是‘孝’!

不難發現,‘禮’的背後其實是服務於‘心’,是因為心裡對師傅感恩,所以才有拜師禮的生出。

是因為心裡孝順父母,所以才會有各種對待父母的禮節生出。

所以王陽明說:“

心即理

”,也就是“

心即禮

”。

心之所發便是‘理’,也是‘禮’,因為

見父必定知孝

贍養父母不一定是‘孝’!孔子說“無違”才是‘孝’!

比如,當我們見到父親腰疼時,心中自然會生出幫他按摩的正念,這個就是符合天理的正念,也可稱之為‘禮’。

然後不違背這個正念,而去幫父親按摩,這就是不違背‘禮’,也就是這裡的「

無違

」。

那麼只要做到了「

無違

」,必然會去幫父親按摩,這樣就是「孝」了,所以才說「孝」就是「無違」。

這其實就是本心自性的妙用,本心遇事時必然會隨感而應,也就是心的“

感而遂通之妙

”,也就是《中庸》裡講的‘

’,所以孔子才說:“

禮之用,和為貴

”。

但私慾妄念容易遮蔽我們的本心自性,導致我們經常違背自己的本心。

比如,此刻如果有人叫你去打麻將,那麼你因為這個私慾,可能就不會依照本心所發的正念去給父親按摩,這樣就違背了‘禮’,也就是不孝。

所以「無違」其實也就是,不違背本心自性所發的正念,這樣就必然能做到‘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