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面對“頭號殺手”,如何才能不“傷心”

作者:由 新華社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3

怎麼能不傷心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題:面對“頭號殺手”,如何才能不“傷心”

新華社記者林苗苗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當前,心血管病死亡居我國城鄉居民的死亡原因首位,平均每5例死亡中約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面對這一“頭號殺手”,如何讓心血管少受傷?近日,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多位專家給出答案。

(小標題)每5例死亡中約2例死於心血管病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今年7月釋出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推算認為,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約為3。3億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仍占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疾病帶來的經濟和社會負擔日漸加重。

在今年9月舉辦的中國心臟大會2021暨第六屆中國血管大會上,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鬍盛壽院士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心血管病防治能力顯著提升。

胡盛壽介紹,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迴圈分會發布的中國心臟外科手術量統計等資料顯示,2019年全國心臟外科手術量已突破25萬例/年;冠脈搭橋患者住院死亡率從2013年的0。9%降至2018年的0。6%。

“根據相關資料和測算,近二十年來,我國高血壓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穩步提升,從1991年到2015年,高血壓控制率由3。0%提高到16。8%,遏制了腦血管病的快速增長趨勢。”胡盛壽表示,然而受人口老齡化、不良生活方式等影響,預計未來我國心血管病發病率仍將持續增長,負擔將持續加重。

(小標題)心血管疾病防治 三類人群值得關注

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釋出的多個心血管病領域的科研成果對疾病防治具有參考意義,值得關注。

——“低危人群”不能掉以輕心,我國超半數心梗患者發病時並非高危人群。一般認為,發生心梗的人,往往此前危險評分為高危。然而,阜外醫院近期發表的中國急性心梗註冊研究分析認為,我國超半數急性心梗患者發病時為10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評分的低、中危人群,而55歲以下的急性心梗患者也有將近半數(47%)為低危人群。

——青少年高血壓需引起警惕。多項研究發現,高血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我國青年及青少年的高血壓發病率不斷上升。近日,阜外醫院的一項多中心研究發現,根據2018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標準,基於三次非同日血壓測量,12至17歲青少年的高血壓標化患病率為8。8%。研究發現,父母的高血壓病史是青少年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研究者分析這一部分可歸於遺傳因素,不健康飲食等環境因素也有一定作用。

——適合老年人的血壓控制目標值需進一步探討。阜外醫院教授蔡軍、張偉麗近期牽頭髮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認為,中國老年高血壓患者將收縮壓(即“高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之內能切實提供臨床獲益且相對安全,這一數值低於目前普遍接受的目標值。研究發現,將高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之內可進一步降低急性冠脈綜合徵、中風等的發生風險,這意味著適合老年人的血壓控制目標值需進一步探討。

(小標題)預防關口前移 讓“傷心”少一些

胡盛壽認為,心血管病的防控仍應以預防為主,以基層為重點,努力實現將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戰場由醫院轉向社群,增強基層的“守門員”能力,提升每個人的健康責任意識。

專家建議,在預防急性心梗等方面,尤其對於年輕人群,即使心血管危險因素較少,也應重點關注、密切隨訪,積極干預青年肥胖、吸菸及飲酒情況。此外,急性心梗年輕患者中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也較高,應考慮將這一因素納入風險評估體系。

青少年肥胖是導致高血壓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專家建議,肥胖可透過多種機制引起高血壓,包括胰島素抵抗和瘦素分泌,瘦素還會啟用交感神經系統,引起血壓升高,在肥胖誘導的青少年高血壓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減肥是控制青少年血壓水平的重要干預措施。

合理控制“三高”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基石,尤其對於高血壓患者等人群,定期監測血壓非常必要。電子血壓計因其便利性在家庭中日漸普及,但相比水銀血壓計往往準確度稍差。專家表示,學術研究發現在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時,連續測量3次並取平均值,能有效提高結果的準確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