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俄羅斯密集釋放和談訊號 烏克蘭為何置之不理?

作者:由 水母時評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7

不夠使用什麼詞語形容

俄羅斯密集釋放和談訊號 烏克蘭為何置之不理?

直新聞:當地時間11月11日,俄羅斯國防部宣佈俄軍在赫爾松市的撤離行動全部完成;同日,烏克蘭武裝力量進入該地區。你認為,這是否意味著俄烏衝突出現某種決定性的轉折,兩國之間是否開始出現簽署和平協議的曙光?

特約評論員 張思南:

長遠來看,俄烏之間簽署和平協議將是這場武裝衝突的必然結局,但還不是現在。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從2月24日打到今天已經將近9個月,從春天拖到了冬天,局面越發複雜。俄羅斯人也許打出了二戰水平的地面拉鋸戰,但這場軍事行動本身是標標準準的快速軍事幹涉,俄軍的戰略計劃——注意不是戰略目標——是以閃電般的攻勢擊潰烏克蘭的抵抗力量,然後在基輔另立一個親俄的政權。

我相信在莫斯科最初的計劃裡,俄軍甚至不應該扮演主角,而是扮演催化劑和第一推動力的角色,由烏克蘭境內的斯拉夫人在俄軍的激勵下快速推進。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在衝突最開始的那段時間裡,各種訊息中俄軍前鋒的位置總是要比真實的位置更往前一些的深層原因。

這種催化劑式的快速軍事幹涉,時間就是關鍵,超過8個月的漫長軍事行動,已經足以說明烏克蘭的抵抗意志,進一步表明基輔政權民心未失,烏克蘭境內的斯拉夫人並不買俄羅斯民族主義的帳。催化劑來了,而建立一個親俄政權的劇烈化學反應卻沒有足夠的反應物質。

隨著衝突的延續,除非烏克蘭政府犯下某些令人髮指的戰爭罪行,戰爭所造成的人道主義災難只會讓烏克蘭民眾越來越仇恨俄羅斯。血海深仇無從化解,就算俄羅斯最後實現了某種戰場上的奇蹟,在基輔另立親俄的新政權,這一切也必然無法長久。

在我看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除了保全克里米亞以及烏東四州之外,這場戰爭已經失去了進行下去的現實意義,俄羅斯未必會戰敗,但至少已經不可能取得預期的勝利,而隨著戰局持續惡化,甚至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也出現某種不確定性,我相信包括普京在內的俄羅斯高層肯定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外界注意到,10月底以來,俄方就與烏克蘭和談釋放了密集的訊號。

甚至一週內5次發出和談訊號,這表示俄羅斯的姿態已經不能再明確,然而另一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以法令明確表示,拒絕與普京談判。俄烏之間要實現和談乃至最終的衝突結束,恐怕仍需時日,要付出更多血的代價。

俄羅斯密集釋放和談訊號 烏克蘭為何置之不理?

直新聞:如果俄羅斯選擇與烏克蘭和平結束衝突,這是否意味著拱手讓出了在該地區的國家戰略安全利益?

特約評論員 張思南:

我認為,這場以維護俄羅斯國家戰略安全為目標的特別軍事行動,現在卻走向了危害俄羅斯的國家戰略安全的境地,近9個月的軍事行動已經透支了俄軍整體的威懾力。

幅員遼闊的俄羅斯處在多個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交界區域,周邊環境複雜惡劣,俄羅斯因此需要可信的軍事威懾力來維繫區域秩序,保障自身的國家戰略安全。事實上,俄羅斯武裝力量的現代化建設正是圍繞上述思路而進行。2008年軍改之後,俄軍不再以大規模的常規戰爭為任務目標,而是採取軍事幹涉措施來維持周邊區域秩序,這也讓俄羅斯在高加索、中亞等地帶保持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但自俄烏衝突陷入僵局以來,俄軍在一次次紅場閱兵和軍演中所積累的威懾力正在遭到系統性的質疑,不斷有西方媒體論述俄軍如何被高估。如果說這還只是一種“質疑”的話,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持續性投入則讓俄軍在其他戰略方向上真真切切地捉襟見肘。2022年9月,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以及吉爾吉斯斯坦與塔吉克之間分別爆發武裝衝突,而傳統上作為調停者的俄羅斯這次沒有發揮原本外界期待的作用,有西方輿論形容這是因為“莫斯科已經在烏克蘭的大地上筋疲力盡”,難以再作為原蘇聯勢力範圍的保衛者。我還注意到一個極為危險的訊號,或者說一個苗頭,11月11日,有俄媒指出,烏克蘭的武裝部隊中出現了大量的喬治亞人與俄羅斯境內的車臣人。

某種意義上,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還有轉圜餘地,但如果俄軍的威懾力下降,地區局勢的惡化或許超出人們的想象,高加索和中亞地帶或面臨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地緣洗牌。而如果俄羅斯的領導人依然保持理智,我相信就一定會避免這樣的結局出現,在一個合適的時間節點,以最大可能儲存俄羅斯榮譽的方式,結束衝突,與烏克蘭簽署和平協議。

作者丨張思南,直新聞主筆,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

(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