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李清照晚年寫得最傷心的一首詞,將一個白髮孀居孤苦老婦躍然紙上

作者:由 唐風宋月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22

次第豈無風雨的下一句

“紹興和議”簽訂之後,宋金南北對峙的局面形成,趙構偏安江左的政權日趨穩定。為了營造昇平氣象,又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臨安城中熱鬧的沸反盈天,絲毫看不出數年前還是兵荒馬亂的樣子。李清照寓居於臨安城中,創作了《永遇樂》一闕:

落日熔金,暮雲衙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李清照晚年寫得最傷心的一首詞,將一個白髮孀居孤苦老婦躍然紙上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為讀者展現了一幅黃昏美景:西下的夕陽如金子融化般閃耀著燦爛光輝,白璧一樣嚴密無痕的雲彩環繞在落日周圍。唐李德裕《重憶山居-泰山石》有“滄海似熔金”之句,宋廖世美《好事近》亦有“落日水熔金”句 。唐江淹《擬休上人怨別》有“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句,唐杜甫《春日憶李白》亦有“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語。詞人先寫夕陽璀璨耀眼的光澤之美,再述暮雲四合的形狀之美,構思巧妙對仗工整。夕陽如畫,展現出狂歡在即的壯觀景象。

然而突兀一問“人在何處?”,又將所有人拉回現實中。

有人認為“人在何處”的“人”當指趙明誠,個人以為大謬。綜合詞意可知,此處的人當指“落花人獨立”的李清照自己。

本是國破家亡離亂寓居不得北歸,怎麼突然有了穿越到從前的感覺?詞人問而不答,用意不言自明。故土情深,逢此良辰佳節,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她自然悲從中來。詞人的愛國之情、思鄉之意,盡在一問當中矣。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此一句展現出初春景色,如一幅工筆山水畫。暮色裡、水霧朦朧中,柳枝剛吐嫩綠。遠遠看去,就象施了淡彩一樣。柳枝吐綠傳遞著春的訊息,冬去春回,凌寒傲雪而開的梅花凋謝了。《梅花落》曲聲悠揚,蘊含了詞人無限的惋惜之意。

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綠柳勻。雖然只是初春時節,但眼前已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春仍一如既往的不期而至,恢復中原之事卻遙遙無期。淪陷失土未復、靖康恥猶未雪,小朝廷卻已經在粉飾太平了。眼見恢復無望,詞人心底惆悵不已,故此發出鬱結在心的疑問:“春意知幾許?”

李清照晚年寫得最傷心的一首詞,將一個白髮孀居孤苦老婦躍然紙上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天朗氣清,逐漸轉暖的好天氣,恰好歡度元宵佳節。然而在“家家燈火、處處管絃”的歡樂海洋中,李清照發出了不合時宜的疑問:“次第豈無風雨?”

忘戰必危,倘若“夷虜從來性虎狼”(《上工部尚書胡松年詩》)的女真人撕毀和議南侵,禍在旦夕,靖康之恥的歷史豈非要再現?對此,李清照憂心忡忡。南渡以來,寡居的她時刻在關心風雨飄搖中的小朝廷。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紹興和議”簽訂後,很快一切又回到了從前歌舞昇平的模樣。每到上元夜,不管是達官貴婦,還是升斗小民,無不載奔載欣,渾忘了今夕何夕。李清照出生書香門第,寓居於臨安城中,仍交遊廣泛。“來相召,香車寶馬”蓋寫實之語也。只是李清照無心觀燈,婉言謝絕了朋友的邀請。“一人向壁,舉座不歡”,沒有必要因為自己而壞了他人的好興致。

李清照傳

李清照晚年寫得最傷心的一首詞,將一個白髮孀居孤苦老婦躍然紙上

噹噹

智慧小程式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下片一開始,李清照就回憶了年輕時汴京城中元宵夜的歡樂情形。中州即指汴梁城,古時河南處九州之中,故稱汴梁為中州。三五,此處特指正月十五。據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記載:“元夕節物,婦人皆戴珠翠、鬧蛾、玉梅、雪柳、菩提葉,燈球、銷金合、貂蟬袖、項帕,而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遊手浮浪輩,則以白紙為大蟬,謂之‘夜蛾’”。翠冠兒是羽毛裝飾的一種帽子,雪柳則是絹制或紙質的花。

李清照的這些細節描寫,正是用他人樂事反襯自己哀情。他人都三五成群出雙入對觀燈,李清照孤身一人前往,更容易從心底湧上悽楚與孤苦。或者,這也是她不成行的原因之一。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在經歷了一連串的磨難流離後,李清照不復當年姿色,變得憔悴蒼老。鬢髮斑白,連蓬鬆的髮髻也懶得梳妝,哪有什麼心情出去觀燈呢?

李清照晚年寫得最傷心的一首詞,將一個白髮孀居孤苦老婦躍然紙上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句,可謂字字血淚。在簾下聽人笑語,本是自我解脫的一種,哪知適得其反,得到的並不是安慰,而是更加激發了她心底的悲涼與孤寂。別人在歡聲笑語中嬉戲,她的心卻在滴血。

《永遇樂》一詞“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實為難得之佳作。歷史證明,大凡在人生中遭受過沉重打擊的作者,晚年的藝術風格往往趨於平淡無奇。蘇東坡曾形象地總結這種文風的轉變:“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晚年的李清照,在飽經風霜離亂之後,不復當年詞作得逞才使能,從開始的驚詞險句轉向平易淺近,創造出獨特風格的“易安體”。

“平淡入調者難”,《永遇樂》就是李清照晚年作品集大成者。讀了《永遇樂》,恍然間,一個滿面風霜的老婦,淌著熱淚煢煢孑立於簾下,側耳傾聽他人的歡聲笑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唐風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