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道德經:以傷害天性為代價,背離主觀的愚昧,都是禍患之源

作者:由 國學書舍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24

馳驟的驟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以傷害天性為代價,背離主觀的愚昧,都是禍患之源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成語,叫做:背道而馳,意思就是違背道而進行的一系列動作和行為。

那麼“道”是什麼呢?其實道就是天地萬物的自然規律,天地萬物所呈現的任何狀態,在我們所看見的表象背後,都有意識不到的規律存在,任何一件事情的形成都不是我們感知的那麼膚淺,在我們未曾認知的背後,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階段來驅使事物的形成,這個階段的背後便是“規律”,也就是所說的“道”。

不管是對於人生,還是對於世間萬物的任何狀態,順應本身規律去進行的任何事情都是對的,背道而馳的任何行徑,包括一個想法都是錯的,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永遠不會凌駕在自然規律之上。

所以在世俗之中,所有以主觀意識人為控制外物的行為,都需要付出代價。

道德經:以傷害天性為代價,背離主觀的愚昧,都是禍患之源

所以《道德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主觀妄為必定失敗,強行把持必定會失去,所以聖人不妄為不會失敗,不強行把持不會失去,人們做事時常常會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處事之法則是慎重如始,就不會有失敗之事。所以聖人行不欲之慾,不珍貴難得的財物,行不言之教,反眾人之過失而行之。聖人輔助萬物,按照規律去發展,而不是輕舉妄動。

聖人按照萬物規律去發展和衍生萬物,所以被稱之為聖人,存在於聖人身上的便是“道心”。

很多人聽到“道心”,總以為是非常高深的一種境界,俗人是無法參透的一種人生智慧,其實並非如此。“道心”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只要內心認知自然本源規律,按照規律去行事,便為聖人之道,而反之,則是俗人的愚昧。

道德經:以傷害天性為代價,背離主觀的愚昧,都是禍患之源

在《莊子》之中,這樣一段話,說明的就是人總以主觀意識,去控制外物的愚昧行為。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臺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馽,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筴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

這段話是莊子對於“主觀有為”的一種諷刺,就是說:馬蹄可以踐踏霜雪,毛可以抵禦風寒,吃草喝水,揚足跳躍,這都是馬的真性。即使有高臺正殿,對馬來說沒什麼用處,但是當伯樂出現之後,就說“我善於管理馬”,於是給馬剪毛,削馬蹄,打烙印,帶籠頭,拴到石槽旁邊,馬便死去了十分之二三。餓了不給吃,渴了不給喝,還讓他們快速驅動,讓他們急速奔跑,步伐整齊,行動劃一,前用馬口橫木和裝飾的限制,後有皮鞭和竹條的威逼,這樣馬就死了過半數了。

道德經:以傷害天性為代價,背離主觀的愚昧,都是禍患之源

野馬的生活是自由自在,它會順應自己的本性去生存,因為對於馬來說,它的蹄子可以踐踏霜雪,它的毛可以抵禦風寒,這是真性情,但是伯樂卻以自己善於管理馬為理由,將馬限制於槽瀝之間,馬的天性失去了,這樣的馬也死了過半了。

莊子以此舉例,引述的就是人在主觀意識妄為之中,對於外在事物的背道而行和對於事物天性的泯滅、殘害。

不光是伯樂對於馬,包括我們對於生活和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以自己的主觀意識驅使和主導,陷入這樣一種愚昧,不但不自知,反而以此為榮耀,覺得自己能控制萬物。

殊不知,這恰是背道而馳的愚昧。

反之,順應客觀規律,不傷害萬物天性,學會順應自然,才是人生真正的道理和智慧。

道德經:以傷害天性為代價,背離主觀的愚昧,都是禍患之源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