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科普] 心理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作者:由 九派健康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30

自身問題是什麼意思

【來源:江門市心理衛生協會】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大,有些不知道從哪方面入手回答。

我們換一個大家比較好理解的比方,一個相似的問題是:

“所有身體疾病的,根源是什麼?”

類比分析一下,或許能找到一些思路。

[科普] 心理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1

現代醫學(西醫)對人生病的原因認為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致病性微生物:

如各種病毒,細菌,黴菌等等,這是最主要的說法,也是西醫的驕傲。

②功能障礙。

西醫從解剖學的觀點,把人體分為九大系統或十二大系統,認為每一個系統出現障礙都會使人生病。

③內分泌失調。

如生長激素失調引起巨人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起骨質疏鬆症、胰島素缺乏引起糖尿病等

④營養缺乏與失衡。

簡單理解就是,餓出來的病。

總結一下,就是有內因,也有外因,而一個核心的支撐因素是:

個人的免疫力。

[科普] 心理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免疫力的高低跟遺傳相關,與環境相關,也與個人對自己身體的照料相關。

天天不吃飯,生下來再健康、強壯的孩子,也很難健康長大。

2

類比到心理問題上,很多原理是相通的。

①心理問題有沒有生物、遺傳的因素?當然有。

在我自己的心理治療個案中,大部分出現狀況的,都是相對敏感的型別。

抑鬱症的發病機制,也早已被證明,

跟大腦的神經遞質相關。

另外,一些重性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雙相障礙,

都已被研究證明,有一定的遺傳機率。

[科普] 心理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也就是說,在我們出生那一刻,除了遺傳身體素質、樣貌,也同樣遺傳了心理素質。

每個人,天生就是有差異的。

②環境。

身體疾病的感染中,病毒、細菌的感染是排在前列的。

身體疾病也同樣如此。

無論是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

都跟我們的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一個再健康的人,

長期生活在各種病毒中,早晚會有免疫系統崩潰

的一天。

只是,對於身體疾病,我們很確定哪些是有害病毒,哪些是有益菌。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顯然還達不到此種程度。

③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

病人自身的功能亂了,出現障礙了,無法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了,於是就生病了。

心理問題產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內心衝突。

各種想法、觀念,沒辦法有秩序、有規律地存在於頭腦中,

每天腦子裡都有四五個“小人”在吵架。

[科普] 心理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腦的主人不崩潰才怪。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內耗。也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

④營養。

這是自身免疫力的基礎。

類比到心理問題上,我個人覺得是——愛。

這就能夠解釋,

為什麼在原生家庭中獲得足夠關愛的人,在面對困境時,不會那麼容易被打倒。

心理學是稱之為“心理彈性”,

其實就是心理的免疫力。

免疫力不夠強,當然一遇到事情,三拳兩腳就被打趴在地了。

3

綜合分析,心理學上有一個比較公認的模型來解讀心理問題的成因。

那就是目前比較共識的一個模型是:

“生物﹣心理﹣社會”的多維模型。

以抑鬱症為例:

生物上:

有證據顯示,抑鬱症狀與大腦神經遞質、 HPV 軸、激素等生理變化有關,同時遺傳學研究也發現,抑鬱症受遺傳影響。

心理上:

一些性格因素,思維方式,都是易感因素。

例如,完美主義、內歸因、反芻傾向、情緒化等,都和抑鬱相關。

[科普] 心理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社會環境上:

當事人遭遇應激生活事件,例如離婚、喪偶、意外事故、重大長期慢性病等,導致生活發生重大改變,都可能引發抑鬱狀態。

單偏重於任何一面,去解決心理問題,都很難有理想的效果。

4

對於心理問題的成因,我個人認為需要留意的一個傾向是“原生家庭背鍋論”。

任何心理問題,

都能找到原生家庭這個“罪魁禍首”,來承擔責任。

妥妥的:原生家庭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

就像做數學題的時候,套公式一般

,便捷、輕鬆。

這樣的解讀模式,可能造成如下的負面影響:

①規避了當事人的責任。

反正所有問題都是家庭造成的,跟自己無關。

一味地怨恨、責怪父母,就行了。

這樣的情況,

並不利於當事人的成長。

[科普] 心理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責任人

,堅持這個基本原則很重要。

②造成父母的防禦和不知所措。

這個觀點,原本是為了讓父母反思、調整自身的教育方式,然而發展極端之後,

慢慢就有了一點“父母皆禍害”的味道了。

父母不願意孩子看心理輔導,

因為一去就會被批判,說自己哪裡哪裡做得不好,應該反省。

這樣的趨勢,並不利於真正的調整和反思。

家庭應當扮演“支持者”的角色。

回顧上文提到的心理問題的不同影響因素,就能發展,幾乎每一條都跟家庭相關。

足以說明,父母在一個人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位置。

家庭應當扮演的是“支持者”的角色,

父母應當是團結的物件。

[科普] 心理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而不是樹個靶子,讓大家一起批判、抨擊,這起不到任何積極作用。

客觀、公正、全面的分析原因,

才能真正的理解心理問題,並且一步步,攻克它。

圖片來源網路

本文來源:兒童青少年心理分析

文案:晶晶

編輯:晶晶

稽核:秘書處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