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問道莊子(四)

作者:由 燧哥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1

父子相親,何為不仁

——《莊子·天運》之天下大孝

在莊子眼裡,虎狼之類的猛獸都有仁愛和孝道,不信請看:

《莊子·天運》:商大宰蕩問仁於莊子。莊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謂也? ”莊子曰:“父子相親,何為不仁!”曰:“請問至仁。”莊子曰:“至仁無親。”譯文:宋國的太宰蕩向莊子請教仁愛的問題。莊子說:“虎和狼也具有仁愛。”太宰蕩說:“不會吧?”莊子說:“虎狼也能父子相互親愛,為什麼不能叫做仁呢?”太宰蕩又問:“請教最高境界的仁。”莊子說:“最高境界的仁就是沒有親。”

這段對話的問者與答者似乎很難說到一起,太宰蕩想的與莊子所說的不相交。不是莊子不瞭解儒家的仁義學說,而是他對仁義有獨特理解。他的意思是,你不是要了解仁嗎,而仁不就表現在父子相親的關係嗎,那麼虎狼等禽獸也有父子相親的關係啊!你想了解最高的仁,那麼最高的仁其實就是無親。太宰蕩以為對父母的親是愛的前提,而愛又是孝的前提。有了愛,才會有自覺對父母的孝。所以,親、愛、孝,都是仁的表現。所以,他難以理解莊子的最高的仁的就是無親的說法。那麼,我們看到這裡,是不是就認為在莊子的世界裡,就不講仁愛、也不講親情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往下看:

大宰曰:“蕩聞之,無親則不愛,不愛則不孝。謂至仁不孝,可乎?”莊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過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於郢,北面而不見冥山 ,是何也?則去之遠也……譯文:太宰蕩說:“我聽說,沒有親就不會有愛,沒有愛就不會有孝,你說最高境界的仁就是不親不孝,不對吧?”莊子說:“錯。那最高的仁,是至高無上的,無法用孝來討論仁。但並不是要責備行孝,而是與孝沒多大關係。就像有人向南行走,到了楚國的郢城,向北眺望,看不見冥山。這是什麼原因?是因為相去太遠的緣故……

莊子則說最高的仁是不能拿孝來說的,如同站在郢都看冥山,太遠了。為何最高的仁是可望不可及的?莊子的理解是:孝、愛、仁,都是從身邊的親說起的,而親是有偏私的,你能親別人的父母嗎?既然你對別人的父母說不上親,也就談不上對別人的孝、愛和仁了。所以說,這樣的仁與虎狼的相親沒有根本區別。而最高的仁恰恰是沒有任何的偏私和親疏的,如同人們常說的“大愛無疆”,而這又是孝所解釋不了的。

那麼,莊子認為,真正意義的孝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呢?彆著急,繼續往下看:

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傅佩榮先生說:莊子認為孝順是人間重要的德行,在實踐方面可以提升到不凡的境界。他指出六個由下而上的層次:一、以恭敬的態度行孝;二、以真誠的愛心行孝;三、自覺自願行孝到“忘記雙親”的程度;四、自然而然行孝到“使雙親忘記我在行孝”的地步;五、行孝時忘記了天下人的眼光,不在意別人的評判和譭譽;六、使天下人忘記了我在行孝,我在做我該做的事情而已。

為何“愛而孝”比“敬而孝”難?敬是形式上的,愛是心裡的。舉個例子來說吧,我們要說小孩孝敬父母好了,莊子說,“以敬孝易”,就說所謂要敬,就是尊敬父母對不對,就是對父母有禮貌。他說其實人呢,孝,要用尊敬父母這件事情來盡孝其實很容易的,他說愛父母難哪。其實這件事情大家都聽得懂對不對,就是我們要束縛一下自己的行為,要我們對父母不要大吼,不要摔門,不要變臉,那可能勉強都還裝得出來。可是要我心裡面覺得見到父母就覺得很歡喜,我想很難,對不對?所以“以敬孝易,以愛孝難”,是不是?所以大家勉強不翻臉的大概做到的人佔大半,可是說看到父母有心中有這種爸爸媽媽我好愛你噢這種感情大概就很少了,是不是?

為何“忘親”比“愛而孝”難?因為“愛而親”還是意識到這是自己的雙親,所以要行孝,而“忘親”則要求我們在日常行孝的時候“忘記”雙親,從內心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本來就應該這樣做。那可是呢,莊子說其實啊,對於父母有愛的感覺,這還是算容易的了呀。他說“以忘親難”,《莊子》裡面“忘”就是不執著,就是不執著父母比較難。什麼叫不執著父母,我想,大家都有一些經驗,比方說父母也有可能不是完美無缺的,對不對。父母也可能有一些怪脾氣,每次在你面前表演的時候,你會覺得蠻困擾的,是不是?所以那時候還是會有一點執著,對不對?心中會有點煩哪,不爽啊。面對這種情況,不執著就是希望我們“忘記父母的不完美”,那這樣子來說,就說但是你要不執著於父母這件事情,就比愛父母要更加之難了。所以,莊子要說“以愛孝易,以忘親難”。

可是莊子接著說,“忘親易,使親忘我難”,為何“使親忘我”更難?忘親只是自己主觀上忘了親,並沒有使親也忘記了我,也就是自己所做的孝親的事情留下了行跡。“使親忘我”就是要雙親認為我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必須的,不應該對我說謝謝。就是讓你不執著於父母還算是容易的,你如何能夠把你的父母訓練到他們不執著於你,那個就很難。如果你覺得自己蠻厲害,對父母那些怪毛病全部都視而不見,聽其表演,“忘記了父母的不完美”。可是一旦你生病,你就會發現你爸媽看你生病都很擔心,很操心的樣子,就是說你生個病,他們的心情還是很壞的。就是要父母不執著於你的死活還是很難的,對不對,也就是你還沒有足夠的道心去把你父母訓練到那個境界。

再比如說有人問你:我的小孩子不聽話啊,那我該怎麼辦?站在儒家的標準可能會要說的是,那你應該如何如何讓兒女敞開心房啊,你要多跟他談一談哪或怎麼樣,對不對?可是莊子卻說:各位父母,如果你要小孩子聽話,非常容易,只要你比你的小孩幸福就可以了。這可能是道家的肺腑之言,就是因為如果你自己不是非常幸福快樂的話,你跟小孩講話,那小孩子在能量層面就會覺得:他在拖低我的水平,我不要被他汙染。

有的時候,有些父母很擔心他的小孩子,每天跟他的小孩子念什麼唸了又念,唸了又念。有這樣一箇中年婦女,已經活到五十幾歲了,也不很幸福,或者說很不幸福,其實這也代表她對於幸福這個東西是外行人。那她去告訴她的小孩怎麼做怎麼做才會幸福,不是就好象請一個不會英文的人來教英文一樣嗎?那這樣子真的有用嗎?

那莊子又說:但是呢相對來講啊,讓父母不執著於你容易,他說要“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就是說,父母對於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執著就已經很難了。他說但是相對來講呢,讓父母對一切都不執著還是容易的,讓天下所有人都對所有人不執著才是很難的。為何“兼忘天下”比“親忘我”還難?“親忘我”,是我使得雙親忘記了我在行孝,我只是超越了個人的小圈子,我並沒有忘記天下,我是在做給天下人看,希望天下人認可我的孝心和行為,乃至於贊同我、誇獎我。而“兼忘天下”,是我連天下人的評判也忘記了、也不在意了。

又為何“使天下忘我”最難?天下忘我,就是要天下人都忘記了我在行孝,認為我只不過在自然而然的做著本就應該做的事情,這就是徹底超越功利目的的道德觀。因此,莊子又接著說“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道家非常相信能量感應的問題。如果爸爸媽媽一天到晚都在擔心小孩子,其實小孩子可能身體會更差的,因為被擔心的物件也會覺得很有壓力,是不是?對道家來講,什麼樣的人很偉大?比如說一個人,是一個內心非常喜樂、笑口常開的人,那他根本不需要去做任何所謂熱心助人、或者是教化眾生的事情。他就在這個巷口擺個麵攤賣面就可以了,因為他的能量太好了,所以這五條街大家夫妻都少吵架,小孩都少生病。因為道家認為人和人之間的能量的確會互相影響。所以,學習道家最要緊的事,就是讓自己的心情儘快好起來,然後讓周遭的磁場好一點,其他的外帶的事情其實可做可不做的。

——這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