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溺愛的魔咒及謬誤

作者:由 傅強觀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1

居天下之廣居的居是什麼用法

孟子曾經說過一段非常著名的話:“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所列舉的諸人,都是中國歷史上出身貧賤的著名人物,能夠將他們集合在一起說事,本身就是一個大的創舉。

即使到了現代,在全球化浪潮早就成為所有人的共識,種族主義已經成為了所有國家的嚴重犯罪行為之後,依然有人會津津樂道所謂貴族傳統,以為域外那些歐洲大陸失地農民或流民的後人的幸福生活來自於人家所謂高貴的出身,這簡直是個天大的笑話。但凡小學常識課上少走點神,也不會這麼無知。熟讀中國歷史和希臘羅馬史的老先生們之所以不屑與他們理論,應該是怕拉低了自己的人格,不會有其他原因。

孟子所處的時代則不然,幾百年間積累的世家子弟們把持著社會公共資源,他所列舉的對中華文明做出過大貢獻的各位出身草根的大人物在之前的所有時代都是絕對的極少數人,孟老夫子之所以拿他們來說事,體現了他對經濟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的整體把握和超深度認知。

於是,他接著說下去:“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我們也是這樣,每天都在犯錯,能夠感知自己的錯誤的,每天都在進步,而那些顧影自憐、沾沾自喜的,註定要摔大跟頭。

只有當我們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時,才能激發自身的潛能,讓明天的自己輕鬆超越今天的。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家裡沒有能幹的,外面也沒有敵對的,反而是敗亡之道,這一點,溺愛的父母是絕對想不到的。沒有愛的小孩子也許會危害社會,愛太多的小孩子也差不多,這可稱之為愛的謬誤吧。

當然,我們也不能就此質疑對我們好的人的動機,畢竟,像孟夫子那樣洞悉發展規律,活得通透的大才子太少了。

再說,處在穩定環境中的普通人,大都離著資源充沛遠得很,對於生活在溫飽和小康之間者來說,資源當然是多多益善,有些富人的煩惱是窮人體會不到的。

溺愛的魔咒及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