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是誰?竟能打敗諸葛亮

作者:由 小胖子品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1

諸葛孔明是誰

諸葛亮

,字孔明,諡號忠武侯,武廟十哲之一。史書上說他用兵“進退如風,出兵之日,天下震動”。但在第二次北伐,攻取陳倉時,他佔據著數十倍的兵力優勢,卻不敵一個人。

是誰?竟能打敗諸葛亮

第二次北伐

,公元228年11月,在得知曹休所率十萬大軍被陸遜擊敗於石亭,諸葛亮想趁著魏兵東下、關中空虛,起兵奪取關中。於是整頓兵馬,同年12月,諸葛亮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始了第二次北伐,選擇了“進可退,攻可守”的陳倉,陳倉規模不大,連線著蜀地和關中,在歷史上卻非常有名氣,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楚漢爭霸時,韓信曾在此大敗章邯,進而佔據關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就出自於此。

是誰?竟能打敗諸葛亮

千算萬算,沒想到魏軍

郝昭

鎮守此處,他是幷州太原人,為人雄壯,明見千里,膽識過人。他少年參軍,而後一步一步靠著軍功當上了將軍,一直鎮守在河西(今天的甘肅省西部)。三國時期的河西屬於邊塞,這裡羌胡雜居、民風彪悍、叛亂頻繁。郝昭堅守河西十餘年,不論是漢人還是胡人,都害怕他、服從他。郝昭的這番威名是打出來的,他曾率軍多次平定叛亂,斬殺叛軍首領;用兵靈活,審時度勢,不拘泥於上級命令,駐紮在金城時,上級有令不得向西渡過黃河,但在叛亂爆發、危機來臨時,聽從蘇則的建議,果斷率軍西渡黃河,趁著叛軍立足未穩,將其一舉擊潰,平定了河西之亂。

是誰?竟能打敗諸葛亮

勸降

諸葛亮聽說過郝昭在河西的威名,為避免損失,找來了郝昭的一個同鄉靳詳,讓他去勸降郝昭。

是誰?竟能打敗諸葛亮

第一次勸降

,靳詳來到陳倉城下,郝昭站在城牆上回應道:“魏國的法律,你是熟悉的,我的為人你也是知道的,我深受國恩而門第崇高,是不可能投降的,你不要再說了,我輸了也不過一死而已,你回去告訴諸葛亮,讓他來攻城吧”。

郝昭這番話直接說出了自己不可能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魏國是有法律的,我是有家人的。這就要說一下到魏國的“質任”制度,“質任”制度始於曹操,經曹丕、曹叡而逐漸完善。“質任”制度規定:“常年領兵在外的將領,他的家屬要留在內地,作為人質。如果是鎮守邊關的將領,這個人質還必須是他的兒子”。這時刻提醒著那些在前線作戰的將軍們,如果你想叛變、想投降,你先想想自己的家人。靳詳只能回去向諸葛亮覆命,但諸葛亮還是不死心,他讓靳詳再去勸降一次。

是誰?竟能打敗諸葛亮

第二次勸降

,諸葛亮讓靳詳說的話很有威懾性:“你的兵馬是打不過我們的,你不要白白送死”。這並不是嚇唬郝昭,諸葛亮有數萬之眾,而郝昭計程車兵只有千餘人。所謂十則圍之,這幾十倍的兵力優勢就是打圍城戰也綽綽有餘了。但郝昭一點也不害怕,他回覆靳詳道:“該說的話,我上次已經說過了,你別再來了。我認識你,但弓箭卻不認識你”。

攻城

話都已經說到這份上了,諸葛亮也死心了。於是帶著攻城器械開始了強攻。

是誰?竟能打敗諸葛亮

諸葛亮採用

衝車

發起進攻,是一種專門用來攻擊城門的武器,也是靠人力推動,其上裝有一個碩大無比的攻城槌,可藉助慣性施以巨大的衝擊力頂部往往還有像屋簷一樣的護板,保護士兵免受箭矢的攻擊,弓箭射不中怎麼辦?然則郝昭見招拆招,就地取材,從城裡找來石磨,石磨堅硬,形狀規則,重量大。郝昭用根繩子把它綁住,瞄準之後從城牆上扔了下去,一舉砸毀了衝車。如果石磨沒摔碎,還能用繩子提起來重複利用。

是誰?竟能打敗諸葛亮

而後又使用

雲梯

,這種器械龐大厚重,內部可以容納數人,底部有輪子,靠人力推動,其頂部還有鐵鉤,可以固定在城牆上。雲梯的架起,它的角度、體積、重量和固定方式,都決定了不可能被輕易地推開。伴隨著雲梯而來的還有那些悍不畏死的先登死士,一旦讓攻城計程車兵大量登上城牆,那守軍也就離失敗不遠了。郝昭看著木製的雲梯,想出了一個辦法,火攻。他命令士兵用火箭射擊雲梯,將其點燃,連帶著雲梯上計程車兵一起燒死。

是誰?竟能打敗諸葛亮

在衝車和雲梯都被破解後,諸葛亮命人在戰場上搭建起高高的

井闌

,是一種可移動的木製箭塔,比城牆還高,用其向城牆上不斷放箭,掩護士兵直接攀登城牆。蜀軍冒著箭雨,又是填壕溝、又是爬城牆,經過了一番血戰,好不容易才登上城,卻絕望地發現,郝昭在城內又築起了一道城牆。這甕城一般的設計,擊潰了蜀軍的心理防線,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蜀軍沒有信心再攻下一座城牆。

是誰?竟能打敗諸葛亮

諸葛亮放棄了從地面上進攻,採用挖

地道

戰略,可以直接繞過城牆,讓部隊從城裡突然殺出。但是郝昭在城裡挖了一道長長的橫向地道進行攔截,兩個地道交叉之處,就是蜀軍地道被塌方截斷之處,地道戰還是攻不下陳倉。

是誰?竟能打敗諸葛亮

在諸葛亮和郝昭晝夜膠著相攻數天後,有著幾十倍的兵力優勢,竟無法取勝。此時

魏國援兵

趕到了,諸葛亮無可奈何,只能退回漢中。至此,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