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諸葛亮兄弟三人分別在魏蜀吳做官,這是出於什麼目的?

作者:由 潯陽鹹魚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2

諸葛均有何作為

諸葛家族分屬三國的事,出自《三國志 諸葛瑾傳》裴注引《吳書》。

《吳書》:初,(諸葛)瑾為大將軍,而弟亮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馬,督領將帥,族弟誕又顯名於魏,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

於是,“諸葛三兄弟”分侍三國的梗就出現了。

諸葛亮兄弟三人分別在魏蜀吳做官,這是出於什麼目的?

《世說新語》節選

再到南朝宋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卷9·品藻第九》寫道: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在這裡,劉義慶把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比作

“龍、虎、狗”。

諸葛誕與諸葛均

劉義慶並且把諸葛誕的“族弟”身份寫成了“從弟”,身份更親近了,因為在更早的陳壽都沒寫出這層關係來,《吳書》提到的“族弟”身份應該是可信的。劉義慶的“從弟”身份應該是被誤讀。

再到民間流傳中,很多人把

諸葛誕

混淆成了諸葛亮的弟弟,或者把諸葛亮的親弟弟

諸葛均

當成了諸葛誕來說,認為諸葛均投了曹魏。

所以就會有人設問:

諸葛三兄弟為何同侍三主?

實際在歷史上,

諸葛瑾是大哥,諸葛亮排行第二,諸葛均是老三。這三兄弟中,諸葛瑾投效孫吳,諸葛亮和諸葛均則是投效蜀漢。

——諸葛均在劉備稱帝后,擔任長水校尉。

按照《吳書》,諸葛誕和諸葛瑾、諸葛亮的關係並不親密,諸葛氏本來就是漢末徐州琅邪國的地方大族,在三國時,琅邪在行政劃分上屬於曹魏帝國,諸葛誕出任曹魏官員,侍奉魏朝,是自然而然的事。

諸葛亮兄弟三人分別在魏蜀吳做官,這是出於什麼目的?

諸葛亮的影視形象

諸葛三兄弟分隔兩地不是投機行為

有些後人喜歡在閒談三國時,喜歡開腦洞,比如,

認為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三人分侍三國,就是一種保全家族的投機行為。

其實以史書上的細節來看,這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早在初平四年(193年)至興平元年(194年),曹操為報父仇,興兵討伐徐州陶謙,並在當地大肆屠殺百姓,徐州士人大量渡江南下避難,諸葛家族自然也隨波逐流。

諸葛瑾作為家中的長兄,父親諸葛珪已逝,便獨自一人也去江東避難了,並未效力孫權,後來,他被孫權看中,得以提拔。孫權繼位是建安五年(200年)為開始。

多年後,諸葛瑾和孫權談話中還提到當年避難的事:

瑾與殷模等遭本州(徐州)傾覆,生類殄盡。棄墳墓,攜老弱,披草萊,歸聖化……

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則是跟隨叔父諸葛玄一同去了揚州投奔袁術,袁術任命諸葛玄為豫章太守,後來,諸葛玄死(史書上有兩說,一說是避讓劉繇,死在荊州;一說是被劉繇所殺)諸葛亮和諸葛均又歸於荊州劉表。

劉繇是在興平年間(194-195年)去的揚州,可見,諸葛亮和大哥是長時間分隔兩地的。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歸附劉備,次年,赤壁之戰爆發前夕,諸葛亮作為使者隨魯肅前往柴桑拜訪孫權,最終在周瑜、魯肅的說服下,孫權同意抗曹,與劉備結盟。

也是在這時,孫權跟諸葛瑾說:“你去勸你弟弟諸葛亮為我效力,如何?”諸葛瑾說“我弟弟諸葛亮已經效力劉備,義無二心,他不留,如同我不會去投劉備一樣。”

孫權曰:玄德(劉備)昔遣孔明(諸葛亮)至吳,孤嘗語子瑜(諸葛瑾)曰:‘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於義為順,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玄德,意自隨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於人,委質定分,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貫神明。

諸葛亮兄弟三人分別在魏蜀吳做官,這是出於什麼目的?

諸葛亮的畫像

夷陵之戰(222年)前夕,諸葛瑾還寫信給劉備勸和,吳地居然有謠傳說諸葛瑾欲投靠劉備,這謠傳傳到孫權耳中,孫權根本不信,就拿之前兩人的談話來昭示眾人以闢謠。

可以這麼說,諸葛瑾和諸葛亮分屬吳蜀,是在亂世中避難流離造成的,在機緣巧合之下,諸葛瑾得到孫權賞識,諸葛亮得到劉備賞識,都成為心腹。這也是他們自身能力出眾的緣故。

在漢代,效忠長官“義無二心”是當時士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至赤壁之戰前夕,兄弟二人時隔十多年(208-194)再次相見,但兩人已經沒有重新效力同一勢力的可能性。

孫權也是明事理的人,所以不會繼續為難諸葛瑾,多年後,面對誹謗謠傳,仍然選擇相信諸葛瑾,就是因為明白“諸葛瑾心懷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