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作者:由 自覺與覺他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3

絕糧於陳蔡形容什麼

老子是我國古代了不起的哲學家,不過關於此人究竟是誰,歷來有多種說法。在司馬遷寫《史記》那年代已經搞不清楚了,暫且不討論這個問題,權且把寫出《道德經》這個人當作是老子就行。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因為這個“老子”之所以偉大,全在於這本書。《老子》一書不僅

文字美,且思想美

,涉及的面很廣,我們試著對它籠統地梳理,力爭快速瞭解老子的哲學思想。

【放任無為】

這個“無為”的思想主要是政治哲學,老子反對

有為

的政治,“無為”就是不做事,他有名的句子“

治大國若烹小鮮

”,是很形象的表述,通俗說就是他不主張“折騰”。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又如: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這裡可能是老子的過度反應,之所以反對管理層的有為,是覺得他們能力不足,越管越亂,不配有為。“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他的哲學裡有一種破壞主義: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些都是他那套辯證、相對的哲學邏輯。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他主張拋棄那些“智慧”、“仁義”、“聖賢”之類的概念,最好“

無知無慾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老子理想的政治是“

太上,下知有之

”,意為完全的放任,百姓心裡只隱隱覺得有那麼個管理單位存在,甚至是感覺不到。有的版本寫做“

不知有之

”或“下不知有之”。功成事遂,人們都認為是自然發生的。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天道和無

老子的天道觀念就是這句“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他之前的天道觀,都把天看作一個有意志、有知識、有喜怒的主宰,

天人同類。

而老子這個觀念是說,在天的視角下,萬物都一樣。這個“仁”字就是“人”,也有說是恩意、情感的意思,天地沒什麼情感。

老子提出“

”這個概念,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他察覺到冥冥中有這麼個東西,不知道叫它什麼,暫且稱為“道”。我們現在可以理解成“

自然

”,或宇宙世間很多不可解不可變的規律,所謂自然法則。

這個“道”的觀念太抽象,老子又提到一個“

”,它的作用性質跟“道”較像,他舉了幾個例子,車輪中間的空洞、器皿的空處、門洞窗戶房屋的空處。正因為這些有空洞,是“無”,它才有用。

因為它“無”所以才“有”,進而想到“

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我們現在仍搞不清最初的最初是怎麼回事,宇宙起源問題。本來是有,還是本來是無。總之有那麼個“虛空”存在。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名與知】

名與實是我國古代哲學的一個重要問題,老子是最初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萬物未生時,是一種“

繩繩不可名狀

”的混沌狀態,這時沒有任何“名”,名,可以理解成各種物質的名字,還有各種概念定義。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思是我們可見的可想的大多數東西,都是人為的後天設定出來的。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說出來的道,不是永恆的至道,可以給定義的那些概念,並不是它真正的概念。

老子知道“名”的用處,但他又崇拜“無名”。可

這個“名”是必然出現的

,不然我們人類無法行事。我們根據各種事物的屬性去給它分類命名,其實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可能老子的境界覺得這太小道了,不是大道。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名”的背後意味著

知識

,知識的豐富就意味著慾望越多: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他主張

無知無慾

古之為治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這是站在統治階層想的,如果是個人呢,是否無知無慾就好,另外可行性有多少。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老子那些很有辯證思維的話,如“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意思也是希望不要那麼多概念,不希望人們知道那麼多。這些美醜、善惡、長短、高下、賢不肖,都是相對的,都是人定的“名”。

沒有美就沒有醜,沒有善就沒有惡…所以人們喜歡美喜歡善喜歡賢等等一切好的,討厭批評懲罰一切壞的,老子認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根本的是把這些名詞概念全消滅,一切就平靜了。

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慾。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涉及到人生哲學方面,老子同樣是希望“少私寡慾”,他說“

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

”。還有一個“

不爭

”的哲學“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曲則全,枉則直……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與之爭”。細心的讀者能發覺,老子的不爭,其實還是為了爭。這裡涉及到一般人

對老子的一種誤解。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如他所說的“不爭”,其實是一種手段,難聽點是陰謀,所以有人說老子其實是“

陰謀學家

”,他本人未必愛搞陰謀,但他的思想學問的確很多探討這方面的知識。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這些是有很強的目的性,並非原本如此,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目的還是要取

,還是要得到,不過他的手段表現形式是先給予,或讓外人覺得不是為了得到。甚至老子的無為,未嘗不也是一種手段。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這一點很容易被人誤解,以為老子真的無慾無求,自然瀟灑,其實莊子才真如此。

這裡涉及到老子的思維方式,“

正言若反”,

什麼話他都反著說,如“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光明的或是清楚的東西反而可能是昏暗不清楚的,前進的好像在後退,最高水準的德反而可能很卑下,那個最潔白的也許看起來是髒的。《老子》裡很多這種種思維模式。

一篇文章看懂《老子》的哲學思想,有一點最容易被誤解

以上是對《老子》中的一些哲學思想簡單梳理,肯定不能面面俱到,這部書的內容是很

豐富,耐人尋味

。有可行的,有烏托邦式的,但不能因為是不切實際的思考,就覺得它沒用,同樣能給我們很多啟發。《老子》的哲學思想裡哪些是你比較喜歡贊同的,或讓你印象深的觀念,不妨分享出來,一起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