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悅讀國學解讀《道德經》第70章: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作者:由 悅讀國學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4

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什麼意思

《道德經》第七十章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pī)褐而懷玉。

譯文 by 悅讀國學

我說的話很容易理解,輕易就可以做到,天下人卻不明白,不能做。言論依據天道,做事遵循法則。

正由於人們對天道法則不能認知,因此才不理解我。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法我的人就更加難得。

所以,有道的聖人外表普通,混同塵世,但是內心堅定,清淨圓滿、充滿力量。

悅讀國學解讀《道德經》第70章: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簡單做一下註解:

言有宗,事有君。

宗:宗旨,根源。君:主宰,這裡指法則

說話要有依據,不能信口開河,不著邊際,滿嘴跑火車;做事要主次分明,哪頭輕哪頭重,心裡應該有個數。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無知,就是對道沒有認知。是以不我知,就是:是以不知我。

很多人,不相通道是實體的存在,不相通道是萬物的主宰,所以對道的作用也就不能理解和接受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希:少。則:效法。貴:難得。

悅讀國學解讀《道德經》第70章: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是以聖人被(pī)褐而懷玉。

被,通“披”。 褐,粗布衣服。

解讀 by 悅讀國學

一念清靜就同於大道,可惜,多數人都在妄念紛紛,對名利慾望緊追不捨,不願放下,自然不能認知大道,也就更不可能依道而行。

清靜才能無為,無為就可以無我,無我,人道就會歸於天道。天人合一,大道就會發揮作用,天地井然有序,萬物自然生長。

當你看世界的時候,世界同時也在看你,你眼裡的世界和別人眼裡的世界是各不相同的,如果人人都以自我為中心,這個世界就會充滿爭鬥,人與人之間就會不停的互相傷害。如果每個人都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那麼這個世界一定會充滿安定祥和。

聖人披褐而懷玉。聖人的這個境界,我們普通人雖然望塵莫及,但完全可以效法

注重實惠,毋徒虛名,面對誘惑,視之不見。

悅讀國學解讀《道德經》第70章: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吃跑穿暖,不必山珍海味、寶馬香車。

人的福是有定數的,不要急著享盡,就算你有錢有勢,不妨悠著點,家庭和睦,何必尋花問柳、沾花惹草,所謂天道好還,你佔了人家便宜,人家會讓你付出很多,沒有白佔的便宜,也沒有白吃的虧,得到刺激滿足,失去幸福美滿,有得必有失,做任何事都不要憑一時衝動,而應該給自己提個醒:權衡利弊,三思後行。

生活一團亂麻的時候,一定是哪些地方做錯了,天之道利而不害,反省一下是不是損害了他人的利益,違背了客觀法則,人生沒有什麼大是大非,很多不好的後果,都是不注重細枝末節導致的,都是不能自制造成的,甚易知,甚易行的道,就是不能知,不能行。結果怎麼樣?——越是努力,越是爭取,越是一敗塗地,不可收拾。要知道:主觀願望並不能左右客觀的結果。

依道而行,簡單的說就是遵循規則,當你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違背了規則,那你就需要承擔風險,不要心存僥倖,不要貪圖眼前,很多危險是潛在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應該避免的情況,就最好不讓它發生,你目前的困境,都是你自己過往的行為帶來的必然後果,有因必有果

有人說,老子的道德經,說的好,有道理。可惜呀,我做不到,很想做,就是做不到啊——做不到先學學吧,從思想上,認識上,先提升自己,改變了思想,就可以潛移默化的改變行為,一步步,向正確的方向邁進,和自己抗爭,戰勝了自私自利,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一輩子輕鬆自由,易經通篇就在於教人趨吉避凶的道理,怎麼趨吉避凶?其實很簡單——舍小我之慾,得大我之利。

悅讀國學解讀《道德經》第70章: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前幾天,杜志國的事兒,大家想必也都知道了。慾望誘惑,你可以禁受不住,那麼就必須承擔因此帶來的種種不良後果和負面影響,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絕不存在白佔的便宜。輕而易舉就嚐到的甜頭,很快會讓你吃盡苦頭。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知道怎麼做,我也知道是非對錯。然而,我就是不得不這麼說,不得不那麼做。我做不了自己的主。我內心會不安,但我別無選擇——這可能是絕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

的確。老子的道德經,是為修道之人點燃的一盞明燈。普通人嘛,可能更注重身體和感官的安逸享樂,深層次的東西,也許真的無暇顧及。但,縱然不能行善,請起碼不要作惡,做不到高尚,請起碼不要卑劣。

易經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不為別的,就算為了子孫後代祈福吧,請堅守做人的底線。

天之道。利而不害,就是說,應該和大多數人的利益保持一致,而不是使之受到損害,這就是天道法則

利而不害——就算一時不能做到利他,起碼應該做到不害,這其實就是做人的底線。

悅讀國學解讀《道德經》第70章: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