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莊子談“道”——《大宗師》學記4

作者:由 柳智宇的分享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6

能與君子什麼不與小人

莊子談“道”——《大宗師》學記4

【原文】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循。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恆物之大情也。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大塊”就是天地。天地用形體來承載我,用生活讓我勞累,用老讓我休息,用死讓我徹底安息。所以能夠善待生命的人,也能夠善待死亡。

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有的人把舟藏在山谷裡,把山藏在大澤裡,好像是很堅固。而夜深人靜時,造化的大力士把舟或者把整個山都給背跑了,他卻不知道。比如來個地震,就什麼都沒有了。

我們總希望有一種安全感,什麼東西都要有一種保證。把船藏在山谷裡面,把山藏在沼澤裡面,好像很堅固,但是我們不知道世事本來就是無常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保持那麼久。

藏小大有宜,猶有所循。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恆物之大情也。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恆物之大情也。

這個講的很有意思,是說把小的託付給大的,本來是想獲得一種保障,獲得一種安全感,但這個仍然可能會丟。如果你把天下託付給天下,天下本來就在那裡,只要你能夠順其自然地去接納,內心就不會感到有這種亡失的感覺了,這是萬物的真實情景。

所以,真正獲得安全的辦法,是接納,是訓練內心的靈活性,而不是求得外在的某種安全。

【原文】

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

?

這段又是一個衍文,我們忽略不講。

【原文】

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而況萬物之所繫而一化之所待乎!

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

所以聖人要遊心於不會亡失的境地而與大道共存。

所謂

“不會亡失”,並不是指它真的就一直在那裡,而是指我們的內心足夠開闊,已經沒有了亡失的概念,能夠接納一切。”

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而況萬物之所繫而一化之所待乎!

善妖善老,善始善終

”,講的是一個有修行的人,大家都會去效仿他。“

而況萬物之所繫而一化之所待乎!

”,這句話講的是道,是說像這樣一個修道的人,我們都會去效仿他,更何況是道本身。

在《大宗師》這篇裡面,可以看出是有一種宗教情懷的。這種宗教行為的物件不是某個神,而是道,是終極的真理。這個地方可以看出來,莊子對於終極真理、對於天命、對於道,他是很有一種情感的。

【原文】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

道是真實有信驗的,但是它沒有作為,也沒有形象。

前面講的是真人的問題,後面這一段開始講道到問題。

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

(道)可以傳遞,但不可以作為一個實體、或者作為一個實在的東西去接受;可以證得,但是它是沒有形狀可見的。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自古以來(道)就是這個樣子,或者說真理古來就如此。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它能夠讓鬼神成為鬼神。一切有德行的人,都因為有了道而成就他們自己。天地也因為道而成其為天地。

在這裡,我想說明一下。道家對於道的理解,有一種實體化的傾向,跟佛教講的空、道是不同的。

佛教裡面講的空,就是一種真理,真理是不可以實體化的。它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或者是一種看事物的角度。

而道家對於道有一種實體化的傾向,明明講道

“無為無形”,但是又能“生天生地”,我們不太清楚這種表述到底是一種文學上或者宗教上的形象化描述,還是真的認為道是有實體的。

如果認為道是有實體的,那它和佛教的對於終極信仰物件的觀念是不太一樣的。佛教認為這個終極的部分是無實體的,它本身也是空的。

我們姑且認為這裡是一種形象化的文學描述和宗教情懷。

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

“太極”是指天地沒有形成以前,陰陽未分的那股元氣,在這個地方指的是天。 “六極”是指東南西北上下六合,指代的是整個宇宙。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天之上而不為高,在整個宇宙之下而不為深。

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先天地存在卻不算久,長於上古卻不算老。

【原文】

狶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堪壞得之,以襲崑崙;馮夷得之,以遊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

;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這段疑似是後人新增的,講的一些聖賢或者各種各樣的神靈,得道之後,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這個我們就不多說了,因為這裡面有很多的古代神話在裡面。

前面講了三個問題,第一個講的什麼是真人的問題,第二個講了生死的問題,第三個講了道的問題。下面就開始講如何修道,修道的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