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從賈府與親友的往來態度,淺析“禮尚往來”的古今變化

作者:由 不做惆悵客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05-14

什麼叫禮來尚往

《紅樓夢》作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小說,讓我們看到了古代人們如何處理人情世故,又是怎麼透過執行“禮節”來維持或增進親友之間關係的。書裡面的賈家號稱詩書禮儀的大家族,自然在禮節上具有可參照的價值。

但,這種“禮”的應用,隨著時代的前進,也出現了很多變化,我們的生活中,留有它們的影子,也剔除了一些不適合的東西。這就是文化傳承過程中必然的經歷,既有傳承,又有發展和變化。那麼,我們就從《紅樓夢》中賈府與親友之間的往來態度,分析一下“禮尚往來”的古今變化。

從賈府與親友的往來態度,淺析“禮尚往來”的古今變化

寶玉生日

01禮節來往,本是情感傳遞

看了紅樓夢,我們才看到一個個禮尚往來的大場面和小場面。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過生日了。

賈家給寶釵過生日,寶釵還席;湘雲宴請大觀園眾人,賈母還席;眾人給寶玉過生日,寶玉還席;眾人請平兒吃生日酒,平兒還席。

賈府眾人還禮的時間差不會很長,通常沒兩天就已經還席,從而完成一次禮節往來。待到另一個人生日,再進行下一次禮節往來,如此往復。

紅白喜事、年節大禮等方面,賈家也是如此。比如甄家送給賈家節禮,賈家趁著甄家南下的船也把送他們的節禮順路送去。一來一往,一往一來,如此才是禮節的往來。

正如《禮記》所言: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這樣的禮節來往,並非是為了交換物品和錢財,更多的飽含著一種感情,相互結交、彼此守望的情意。

不僅熟人、老親之間如此,就是之前不認識或不親密的人之間也是如此。

比如賈寶玉和蔣玉菡初次見面,兩人相互交換見面禮,就好像這是一種相互認識了的意識,也意味著一種比旁人更加親密的關係。再比如劉姥姥到賈府走親戚,雖是最初的目的是打秋風,之後也因為常走動,把彼此生疏的乾親關係上升到更進一步的情感上來。

所以說刨去禮物往來、隨份子等表面形式,其內涵是感情的交流和情感的遞進。正因為有情感因素在裡面,所以人們才更加註重禮節上的有來有往。

從賈府與親友的往來態度,淺析“禮尚往來”的古今變化

寶釵成人禮

02 禮尚往來,也關乎利益

“禮尚往來”本身就事關情感和利益,讓人舒服的同時,也難免有讓人不適的時候。

比如賈母聽說要在清虛觀打醮,就帶著一大家子人都去觀裡看戲。本來只是圖清靜地玩樂,沒想到聽見賈家打醮的世交都馬上送了禮來。賈母也感嘆自己竟沒想到這“禮”上頭,只好連忙預備回禮,隨後也沒了聽戲的興致。

這種現象也是從“禮尚往來”中衍生出來的一種現象,我們可以稱之為“捧虛場”。有些事情的捧場能夠得到人的好感,有些捧場就難免給人造成負擔。

此時賈府的回禮,也就成為了一種僅僅是估計顏面的東西,而非己願。

被迫的收到禮物,又被動地還禮,這種現象類似於現下總提到的一個詞“道德綁架”。就是孔子也遇到過這類“綁架”。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春秋時期,孔子在家收弟子開壇講學,引起了

春秋時期,孔子在家收弟子開壇講學,引起了

魯定公

禮尚往來的另一樣衍生品就是“等價禮品”了。

比如劉姥姥初次見鳳姐時,就說過她家走親戚走不起,沒得叫人打嘴。

這樣希望雙方付出對等,卻又無法支付的心態,在電視劇《甄嬛傳》裡就有充分體現。劇中的安陵容,她因為得到甄嬛送的許多好東西,就總想著要送她些什麼,可是她沒有能拿出手的。她擁有的唯一好東西,就是剛入宮時每位新人各得一匹的段子了,於是就用它做了一個暖爐套子送甄嬛。

這和當今一部分人想和親友聯絡感情,卻因為身無長物走不起一樣,有心無力。

在這種擔心付出太少的心理之外,如今在此之上也就自然生長出來一種起碼得收支平衡的“等價”心理。作為先行付出者,會更加希望能夠從“等價”甚至“超價值”的回禮中得到收益,起碼不要虧本才好。正因為這兩種想法存在,來往的禮節便蒙上了一層厚重的氈子一樣,或者蓋著按兵不動的親情和友情,或者蓋著蠢蠢欲動的心思。

除了以上兩點“禮尚往來”的衍生品外,今人還因此感到了多一份的煩惱:結婚隨份子的煩惱。比如多年沒有聯絡的同學或同事,突然通知你他家中有紅事或白事一樣,接到通知的人心中也是五味雜陳的。等咱們家中有事時,少不了要辦幾桌兒,收回本兒來。那時候會發現,一部分份子錢不過是在原本熟悉的陌生人之間打了個轉兒,絲毫沒有增進感情的益處。更有甚者是隨了分子後,對方自此又音信全無,卻不似劉姥姥一般,把這件事當做增進感情的新起點。面對這種情感傷害,出份子的人更加會陷入“賠本兒”的漩渦中。

除了結婚隨份子,年節走親戚也能夠嚴重觸動我們的神經。

比如工作一年好容易等來的幾天假期,卻都用在了春節聚餐的酒桌上,要麼就只能透過玩手機來擺脫無交流的尷尬。

“禮尚往來”本該是讓人們舒心的一種素養,如今卻成了當代人的腳鐐,讓人難受到不想走路。

為什麼如今人和古代人在禮節往來上會有如此變化?更多的還是古今人們生存方式的改變,進而使得“禮尚往來”成為了人們不想面對的問題。

從賈府與親友的往來態度,淺析“禮尚往來”的古今變化

寶玉敬酒

03 從古到今,人情社會的本質沒變,但禮尚往來已經在體現個人素質了

不論在古代還是現如今,中國“人情社會”的本質都沒有改變,所以在此之上建立起來的禮節往來也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這些來往的禮節的本意是:它能夠使得人與人、人群與人群的聯結更加緊密,從而使得個人得以在家族中發展、家族得以在社會中立足、家族與家族之間的聯絡也更加緊密。這亦是賈家中人、賈家家族、四大家族的生存方式,也是古代社會所有人的生存方式。

當“禮尚往來”所根植的“生存方式”的部分發生改變時,其效果也自然跟著改變了。

最明顯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則是,當今社會已經很少以家族式發展的方式來實現每個人、每個小家庭的經濟收入。我們更多的是以單個家庭為單位,每個家庭,甚至每個人都是可以獨立於家族來發展的經濟單位。這種生存方式,需要完全依靠、大部分依靠“他人”來獲得,這就使得家族甚至鄰里之中每個家庭的聯絡變得不那麼密切。即使是同學和同事,也多是階段性密切的重要他人。現代人生存過程中的重要人員已經與古代發生了巨大改變,且每個人的人生變動也更加劇烈,也就不像古人一樣,把和自身有關的所有人都看作是不得不積極維持的關係。

再者,如今社會發展使得個人的發展更加多元化,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需要忙碌的生活。這就是的親友之間交流感情的機會更少,可聊的話題也更少,隨著時間和空間距離越來越大,親友之間的情感也會比古代更淡。

當感情淡化,依靠隨份子、年節聚餐等方式來維持的“情感”,就變得更加凸顯出分化開的兩種態度。一部分人把這種來往形式當做聯絡親友的唯一時機,所以緊抓不放;而另一部分人則將此看做情感之外獨立的事,進而隨份子等事就成了一種不得不行的虛形式。

當禮節往來與情感、利益相互分離獨立時,“串門”、“隨份子”等事,就忽然顯得沒有古代那麼“由衷”了。當隨份子等事恰好遇到腰包癟的時候,這種“不由衷”就更加會生出許多負面情緒來。

內涵已經改變,形式卻還存在,這才使得禮節往來變了形。當這種變形的“禮尚往來”持續下去,勢必會使人的情感發生微妙卻湧動的變化。

若要化解這種局面,勢必需要對“禮尚往來”的形式有所轉變,從而使得其原本的聯絡感情的內涵再次凸顯出來。比如《鄉村愛情》第12季,宋曉峰和他岳父就在婚禮上要不要收紅包方面有了爭執。

迴歸

新的“禮尚往來”應對“變形後的禮尚往來”,剔除“掙錢還是賠錢”,將禮節簡化,從而使得人們更加關注情感上的交流往來。當這些所謂的禮節形式得到人們的認可時,禮節迴歸到最初的樸素上。“往來”的不是錢,不是禮物,而是情感和態度。

這是新時代對於“禮節”文化傳統的傳承與發展。更能表現當代人的情感和態度。

細數紅樓,共話人間——關注 不做惆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