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古人結婚必須要遵從父母之命嗎?不聽父母的話偷偷去相親行不行

作者:由 浮生說歷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12-20

孟子指出不待父母之命出自哪裡

古代人怎麼找物件呢?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在封建保守的古代社會,古人是不能自由戀愛的。古人如果想脫單,想婚配,還是得依靠兩個至關重要的人,一個是父母,另一個就是媒人,也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古人結婚必須要遵從父母之命嗎?不聽父母的話偷偷去相親行不行

如果不聽從父母的命令,就算喜歡上某一個姑娘或者是小夥子,他們也是不能夠在一起的。所以古裝劇中各種美好甜蜜的愛情都是不存在的。那麼古代就真的不能自由戀愛嗎?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句話最早出現在《孟子·滕文公下》一書中: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古人結婚必須要遵從父母之命嗎?不聽父母的話偷偷去相親行不行

如果不聽從父母的命令,私自找人談戀愛的話,那麼這個人會被國人所鄙視的。所以在古代,父母說的話是一定要聽從的。

古人重視孝道,就連婚姻大事也要聽從父母的安排。如果違背父母的心意,就等同於不孝道,這個人是會受到社會的譴責的。

古人結婚必須要遵從父母之命嗎?不聽父母的話偷偷去相親行不行

其實古人讓父母來幫忙擇偶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父母的閱歷比較多,人生經歷比較長,他們知道什麼樣的配偶最適合娶回家過日子。由父母介入婚姻,可以避免年輕人少走一些彎路。

如果一個男人到了適婚的年齡,他的父母會給他安排婚事,請求某人尋找適齡的女子結婚。由父母來決定這樁婚姻是否合適,只有父母同意了,再遵照“六禮”的流程走一遭,婚事就算完成了。

古人結婚必須要遵從父母之命嗎?不聽父母的話偷偷去相親行不行

在古代整個婚姻過程中,是完全不用考慮當事人的意願的,所以古人被包辦婚姻的後果就是婚姻失敗率比較高。那怎麼辦呢?

大多數人進入婚姻以後都只能和自己的另一半互相磨合,如果磨合失敗了,可能就會導致婚姻破裂。所以古時候婚姻不幸福的例子還是很多的。

門當戶對

古代人擇偶除了要遵從父母之命之外,還要遵循“門當戶對”的原則。因為他們認為只有階級差不多的兩個人才能交流到一起去。放到現代來說,就是同一階層的人才有共同話題。

古人結婚必須要遵從父母之命嗎?不聽父母的話偷偷去相親行不行

關於門當戶對原則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梁祝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個人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富家小姐祝英臺女扮男裝去求學,與書生梁山伯邂逅,並且一見鍾情。但是祝英臺的父親嫌貧愛富,硬是將祝英臺許配給了太守的兒子馬文才,結果釀成了一樁愛情悲劇。

古人結婚必須要遵從父母之命嗎?不聽父母的話偷偷去相親行不行

這個故事就是將“父母之命”和“門當戶對”兩個婚配原則結合在了一起,這是時代造成的悲劇。

自由相親

那麼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難道就沒有一個朝代可以給人們提供自由戀愛的機會嗎?真的沒有,但是宋朝是允許男女相親的。

宋朝孟元老寫了一本書叫做《東京夢華錄》,在《娶婦》這一章節中就記載了宋朝人相親的習俗。

古人結婚必須要遵從父母之命嗎?不聽父母的話偷偷去相親行不行

若相媳婦.即男家親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釵子插冠中.謂之『插釵子』.或不入意.即留一兩端彩段.與之壓驚.則此親不諧矣

宋朝人相親,男方家人會到女方家裡去相看,喜歡不喜歡也不必用語言來說。如果看中了的話,就在冠子上插一根簪子;如果看不中,那男方也得給女方留下兩匹綵緞,給她“壓驚”。

古人結婚必須要遵從父母之命嗎?不聽父母的話偷偷去相親行不行

古代人的相親與現代人的相親還是差了很多,古代人相親就是走一個流程,看一下外表是不是合心意,沒有什麼交流相處的機會。但即便是這樣,相親也已經是古人婚姻觀的一種很大的進步了。

古人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確定婚姻,雖然死板了一些,但還是有一些道理的。由父母選擇的配偶也不一定就不靠譜。

古人結婚必須要遵從父母之命嗎?不聽父母的話偷偷去相親行不行

現代的自由戀愛要比古代的婚姻觀更加開放自由一些,但是也不代表自由戀愛結婚以後就一定幸福。

婚姻是否幸福,還要看夫妻雙方如何經營,互相敬愛,互相磨合。無論是包辦婚姻還是自由戀愛,只要經營得好,婚後也就更容易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