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論語筆記」憲問十四(14)

作者:由 魚丸君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12-26

難道不可乎

「論語筆記」憲問十四(14)

圖片來源於網路

注1:本文作者,張永強,退休教師。曾任職於綿陽師範學院文史學院。本文在此釋出,已獲原作者授權。

注2:原作者撰寫本文,旨在讓從來都沒有讀過《論語》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點個關注可好?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註釋】⑴公叔文子,衛大夫公孫拔,文是諡號,衛獻公之孫。⑵公明賈,複姓公明,名賈,衛人。⑶信:確實,真實。⑷時:指根據實際情況。⑸厭:討厭。

【譯文】孔子向公明賈問起公叔文子的事:“聽人說先生他不說話、不發笑、不取錢財,真的是這樣嗎?”公明賈回答說:“這是告訴你的那個人說錯了。先生是度量了實際情況後再說話,因此別人不討厭他說話;先生是心裡快樂了才自然笑出來,因此別人不討厭他笑;對錢財,先生是先考慮符合不符合禮義然後才去拿取,因此別人不討厭他拿取錢財。”孔子說:“真是那樣嗎?難道真是那樣嗎?”

【簡評】關於公叔文子,可以查到的資料不是很多。在《禮記·檀弓下》上邊有這樣的記載: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衛國兇飢,夫子為粥與國之餓者,是不亦惠乎?昔者衛國有難,夫子以其死衛寡人不亦貞乎?夫子聽衛國之政,修其班制,以與四鄰交,衛國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謂夫子貞惠文子。”從這記載來看,公叔文子的確是一位勤政愛民,具有較強的政治才幹的人。在《禮記·檀弓上》上,則有這樣的記載:公叔文子升於瑕丘,蘧伯玉從。文子曰:“樂哉斯丘也,死則我欲葬焉。”蘧伯玉曰:“吾子樂之,則瑗請前。”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位心態平和、性格寬厚的人。在《左傳·魯定公六年》上,則記載了另一件事情:二月,公侵鄭,取匡……往不假道於衛;及還,陽虎使季、孟自南門入,出自東門,舍於豚澤。衛侯怒,使彌子瑕追之。公叔文子老矣,輦而如公,曰:“尤人而效之,非禮也。……今將以小忿蒙舊德,無乃不可乎!……天將多陽虎之罪以斃之,君姑待之,若何?”乃止。這段記載則是公叔文子政治才幹和他性格的綜合表現:清醒的現實頭腦和辦事穩妥的工作作風,也比較善於辭令。另外,他有個家臣叫僎,公叔文子退休後推薦此人擔任跟自己一樣的官職,用人唯才是舉,英雄不問出身,孔子對這事很欣賞。

以上幾件事,說的是公叔文子是個賢能有德的人。

說話要得根據實際情況才發言,笑要發自於內心,不是強裝出來的,獲取錢財,必須取之有道。公叔文子雖然賢能,但是不是能夠完全做到這些呢?孔子似乎不太相信他真能完全做到,所以孔子說“真是那樣嗎?難道真是那樣嗎?”至於孔子為什麼要懷疑,原因不得而知。漢經學家馬融說“美其得道,嫌不能悉然”,意思是讚揚公叔文子做事情符合仁道,但對仁道又不能瞭然於心。不過,從“然”字上看,口氣似乎也不太確定,大概真實的原因只有孔子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