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我不行、好差勁、太笨了“一直陷入自我否定,這是什麼問題?

作者:由 迪迪乾貨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1-15

不行是什麼

“我不行、好差勁、太笨了“一直陷入自我否定,這是什麼問題?

01.

如果我問你:

一個人憑什麼獲得成功?你的答案是什麼?

答案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天賦論,要憑藉原生態家庭;第二類:習慣論,也就是要努力,要專注,要有韌性。

這些答案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問題。天賦論意味著靠先天基因決定,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地位,這是幼年就已經決定好了。

習慣論,一聽到努力,專注,韌性非常興奮,但興奮過後,你又有點迷茫。如何努力?如何專注?如何有韌性?努力到什麼程度呢?要怎麼樣才算專注?韌性又要做到什麼程度呢?

有沒有新的方式來解讀成功的意義呢?《終身成長》這本書重新定義了成功,它從另一個角度解讀成功。

成功不靠先天,不靠盲目的努力,成功的關鍵在於:一個人的成長思維模式,不同的思維模式,所產生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終身成長》把思維分為

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是指,人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先天都已註定好,他們害怕挑戰,害怕失敗,只願意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

成長型思維是指,人的能力可以靠後天培養,任何技能都可以依靠後天學習得到,他們不害怕挑戰,也不害怕失敗,願意學習。

“我不行、好差勁、太笨了“一直陷入自我否定,這是什麼問題?

02

那你也許會說,我知道這兩種思維模式了,但這跟我有什麼關係呢?生活中我並沒有感覺到他們在影響我。

你錯了。在平常生活中,你的表達就暴露出你的思維模式了。小明和小王兩個人同時進入一家公司當實習生,有一次,領導派給小明一個活,小明因為不懂,做的很糟糕,領導批評了他一頓。小王出於好心,給了他一疊資料,告訴他可以這些學習資料可以幫助你提升能力。可小明覺得小王是想看他出醜,於是當著小王的面,把資料都扔進垃圾桶裡。

過了3個月,小王已經適應了公司的節奏,業務能力也越來越熟練;而小明越來越糟糕,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周圍的同事還有領導都指責,最終,公司正式簽下小王,小明被拒絕了。

離職那天,小明開玩笑地對小王說:“要回家種地去。”小王看著小明一臉失落的樣子,就跟他詳細交談,一談才知道,原來小明從小到大都在蜜罐中長大,因為成績優秀,父母還有老師都會誇她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成績優秀,是別人眼中的“好學生”,在讚美中長大,以至於小明禁不起任何的批評。

一旦別人批評指責他,他就會變得很敏感,覺得別人是瞧不起他。

領導批評他,他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開始全盤否定自己,剛開始,他覺得自己能力不錯,領導的批評似乎在暗示他:“你不行!”內心的落差非常大,最後越做越痛苦。其實領導只是就事論事,針對這件事情指出他的錯誤而已。

因為領導的批評,他非常渴望獲得表揚來證明自己很優秀,但他會逃避那些有困難的事情,選擇自己能輕鬆搞定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輕鬆的活搞定是小事,在職場上我們經常會遇到搞不定的事情,

遇上了,要麼求助,要麼學習。但小明就是不願意學,也不願意求助,因為這兩種選擇都要承認自己的無知。

他還特別在意別人的想法,

經常會拐彎抹角詢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會經常說:“誰誰是怎麼說我的。”

小王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

能搞定的事情永遠搞的定,暫時搞不定的就覺得永遠都搞不定,在他眼裡能力是不可改變的。

成長型思維者面對領導的批評,剛開始會覺得難過、委屈,冷靜下來後,他會想:“哪個地方沒有做好,說明是我的弱項,我需要去學習。”

他們把工作上的困難當作打怪,一次沒有成功,那就找原因,是方法問題還是努力程度不夠,做出針對性改變,然後再嘗試一次。他們不會停留在原地,而是會尋找更多更高的挑戰。

在成長型思維者眼中,挑戰難度越高,自己成長的空間越高,不要跟別人比,最大的對手來自內心的自己。

雖然我上面的例子有點像情景劇,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有些人禁不起批評,離家出走,直接辭職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03.

除了在個人工作上,兩種思維也會影響團隊的配合。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一個團隊參加集體活動,如果輸了,有一個人會跳出來說:“你們一點默契都不好,我一個人都比你們做的好”,把隊友都數落一遍,覺得自己面對的都是一群豬一樣的隊友,輸了是別人的問題,跟我沒有任何關係。

固定型思維會推卸責任,進行自我防禦,自己優先於別人。

如果贏了,他會變成一個審判者,會說:“都賴於我管理有方,我們才會贏了。”或者是讚揚自己有多厲害,貶低別人的不足。

固定型思維始終覺得一個人的能力是不會變的,能力就是先天生好的。

如果固定型思維者一不小心進入高手如雲的團隊,自己成為拖後腿的一個,他第一反應是逃避,脫離這個團隊,選擇更低的團隊,充當老大,獲取優越感。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不管比賽是輸還是贏,都沒有關係,都是自我成長的一部分,可以提高自己的水平。他們不會想要時刻佔領“C位”,而是秉承相互幫助,相互分享,1+1>2的心理。

我們透過兩個例子來總結一下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區別。固定性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固定不變的,他們害怕一切失敗和挑戰,認為都是證明自己是LOSER象徵,他們只在自己的一畝地裡,原地踏步,不肯接受外面的挑戰。

他們喜歡說:“我不行,我不會。”他們認為證明自己比成長更重要。

成長型思維他們認為能力可以靠後天改變,喜歡接受一切新挑戰,不害怕失敗,即便失敗的滋味並不好受,但他們不會否定自己,會透過各種方法和努力,改變現有的困境。

他們會說:“我願意試一試。”他們認為成自我比證明自我更重要,而且永遠成功只是一個節點,後面的路還有,還要接著前行。

如圖所示,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語言表達方式:

“我不行、好差勁、太笨了“一直陷入自我否定,這是什麼問題?

“我不行、好差勁、太笨了“一直陷入自我否定,這是什麼問題?

04.

既然成長型思維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如何改變原有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呢?

《終身成長》提供瞭解決方案。分別是:接受、觀察、命名、教育。

第一步:接受,你要接受自己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無需感到羞恥。我們大腦有基礎的防禦和逃避功能,我們唯有正視它、接受它,才能做出改變。

第二步:觀察。你要留心什麼時候固定型思維跑出來。

每個人會出現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點不一樣,有些人害怕水,遇到學游泳,就會有固定型思維;有些人一聽到別人的負面評價;還有的是因為某一次失敗。無論是什麼時候出現,你要弄明白是什麼觸發了固定型思維。

第三步:命名。把固定型思維模式當作獨立個體,為它取名字。

比如:蒙娜麗莎的微笑(看你喜歡什麼)當你下一次做事情時,固定型思維跑出來,你可以跟他對話。

第四步:教育,跟你的固定型思維做一場心靈對話。

把它培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讓它有安全感,不害怕失敗,不害怕丟人,願意將天平的一角向成長型思維傾斜。

“我不行、好差勁、太笨了“一直陷入自我否定,這是什麼問題?

回到開頭說的一個人靠什麼成功?

我們所提到的努力,專注以及韌性等各種優秀的品質,這些能力確實需要,但都只是成長型思維的附屬品。這些能力要在擁有成長型思維下,才能建立起來。

大腦就像肌肉一樣可以被鍛鍊,一個人的成長型思維也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成長型思維,喬布斯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賢若渴,虛心若愚”最為恰當。

這個世界上厲害的人真的沒有那麼多,因為成長型思維的人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