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不後悔,是一種美德,怎麼做決定才能不後悔?

作者:由 讀書行思錄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1-21

我不為什麼而後悔

瑞·達里歐在《原則》這本書中有一句話:

如果你現在不覺得一年前的自己是個蠢貨,那說明你這一年沒學到什麼東西。

一年前的我的確是個蠢貨,甚至連幾天前的我,我都覺得是個蠢貨。

我經常後悔,患得患失。

總想一些已經不能改變事實的事情,內耗太嚴重,自己給自己加壓,還惹上了一身的“憂鬱”氣息。這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

反思之後,決定革除這個壞習慣。

順便思考:怎麼做決定才能不後悔?

第一:廣泛收集相關資訊,千萬千萬不要只憑主觀感受做判斷

,尤其在陷入了很深的主觀情緒裡時,找一個局外人聊一聊。有效資訊是關鍵(不要指望看幾篇主觀的帖子就能解決問題),這一點對人生中重要的決定來說更是如此。

所以我會用盡可能多的時間來看書,作為人生經驗的補充,對我做決策時起到很大的幫助和啟發(雖然我還是經常後悔,但好歹也是逐漸變強了不少)。

就好比,羅振宇說的:

我學習得越多,點亮的燈就越多,最後,我要照亮的是我自己的道路。我不關心它的對錯,我只關心它對我是不是有啟發。

所有的選擇難題,本質上都是視野狹窄帶來的。

第二:停下來,冷靜點,恢復一點理智,多問問自己現在是什麼感受。

人一旦感覺到緊張、恐懼、有壓力、迫切,理性往往就會敗給本能,從而很難去冷靜思考對方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涉及到利益相關時,更容易看不清。

這一點在雙十一“剁手”的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商家為了促銷,各種滿減、限時秒殺、抽獎免單、第二件半件……都是為了讓人感到:不盡快下單就會失去這個“撿便宜”的機會,虧大了!甚至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怎麼買更便宜。

事實上,買的很多東西都不是必需品,就算你囤的是紙巾,通常也會在以後用的時候因為心裡想著“還有好多呢”,所以用起來就無節制,一下抽好多張,這麼看來,這紙巾也未必便宜了。對於商品來說,價值永遠大於價格。

據我看來,非緊急情況,情急之下缺乏理性思考,做出的決策出現失誤和不良後果的機率更大,往往會後悔。

任何時候,冷靜思考都是一種稀缺品質。

第三:不知道怎麼做決定的時候,遵循不要損害別人利益的原則。

幾乎沒有人,會因為對別人好,而感到後悔的(惡意利用別人善心的壞人除外)。

前段時間,“雙減”政策(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一出,教培行業衰退,很多人因此失業。教培時代結束,新東方的領導人一致決定——將閒置下來的8萬套課桌椅捐獻給鄉村學校,獲得了整個社會的讚譽和敬佩。

這就是羅振宇在《羅輯思維》裡說的;

如果一家企業在面臨重大選擇的關頭,一直是按照公共利益最大化來做選擇,這家公司不見得會大成,但是大敗的機會確實也小了。

個人也是一樣,從個體的角度來說,不見得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但是從群體的角度來說,做善事肯定比做惡事收益要大。

最後,再次引用《原則》開頭第一句話:

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的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無知的情況下自己應該怎麼做。

從現在開始,不要再把時間花在後悔上,要一往無前,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