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領悟快意人生500詞之74

作者:由 由心而論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1-24

以羊易牛,平添煩擾是什麼意思

關鍵詞【處事】

領悟快意人生500詞之74

一、名詞釋義:

處事就是指處理事務。

二、處事和處事是不同的概念

1、處事與處世的含義不同:

處事單指處理事務;處世:指以自己的言行和態度對待社會上的人和事。

2、處事與處世各自的側重點不同:

處事主要側重指處理事務的能力,而處世是指人活在世上應對各種生活挑戰的能力。

3、處事與處世指代的範圍相對不同:

處事比較具體,而處世比較寬泛。

三、處事方式是生活能力與品行的體現

人活在世界上,睜開眼閉上眼都會有事情發生,事情無論大小,無論是否自願,無論是好是壞,都得去面對。

每個人因為知識、見識和個人修養的不同,處理事務的方式方法都各不相同。有的人舉重若輕、從容不迫,有的人舉輕若重、畏畏縮縮;有的人豪爽大方、敢於擔當,有的人吝嗇小氣、逃避責任;有的人處事圓滑、左右逢源,有的人不善變通,到處樹敵;有的人面面俱到、遊刃有餘,有的人卻考慮不周、屢碰南牆;有的人胸懷大局、實實在在,有的人卻功利蒙心、虛偽做作。

我們從一個人處理事務的方式方法、言行舉止上,足以看出來一個人的智慧與心量,也看出來他的能力與品行。

四、處事的原則

1、處事最終目的是成事

人睜開眼就有事,飲食方面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情緒方面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生活方面的吃、喝、拉、撒、衣、睡、行等等方面的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可以說,人就是為了處事而活著的,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事情,架構了一個完整的立體的人生。

當我們面對“事”的時候,真正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成事。

成事有兩個意思,一是把有利或應該的“事”辦好,而是把有害或麻煩的“事”化了。

2、與事以化繁為簡為要

任何事情要妥善處理,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有的是物質的,有的是精神的,有的是時間成本,有的是邊際成本。有的發生會見效果,有的卻要經過時間和實踐檢驗,有的甚至處理不好會留下後患。

把簡單的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複雜的事情變簡單很難。處事時,一定要有成本觀念,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化繁為簡為原則,以完善妥當為目標,以多贏共贏為追求。

3、與人要有踏實的感覺

人與人相處共事,最忌諱的事相互之間懷疑、猜忌和拆臺。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最好的處事之道,是讓人感覺踏實。只有讓人感覺踏實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重視與青睞,才能贏得更多的信任、支援與合作。

4、與己要有安心的感覺

安心是生活的一種高階又神聖的狀態,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安心,是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快意的基本條件。“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很多時候,很多事都是因為我們不懂得處事之道,而平添煩擾。有句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上門”,說得就是一個處事安心的道理。安心並不是應該難求的狀態,凡事如果都能夠秉持自己的良心去做,結果一般都是可以安心的。

5、與眾要有均衡的感覺

人是社會的一員,從來都不是單槍匹馬地生活在世界上的。為人處事一定要兼顧周邊人的感受,均衡有度,讓大傢伙感到你是一個公平公正的人。一個人的好口碑,勝過勝過金銀酒杯,只有擁有好口碑的人,才可以把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6、

凡事要務求留有餘地

把事做絕是中國人處事的大忌。給他人留條退路,給缺憾留點空間,實際上都是給自己留有餘地。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始能寬容。站在對方的想問題,心量自然而然就會放大。

我們既要看透事物陰暗的一面,也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既要看清人性黑暗的一面,也要承認人性中有光明的一面,要有寬容和諒解的胸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走極端,方有餘地。

五、處事的禁忌

1、不要隨便和人評論他的朋友處事短處;

2、不要讓自己迷失在一件事或一個人身上;

3、不要始終懊悔過去的一件事不能釋懷;

4、處事不能優柔寡斷,態度不能反反覆覆;

5、處事不能拖拖拉拉,也不能著急冒進;

6、做人可以裝糊塗,做事不能真糊塗;

7、不要隨便應諾任何事,說到做到,別放空炮;

8、不要被事壓倒,哪怕是太大的事;

9、寧做過頭事,不說過頭話;

10、 情緒要與事分開,既不要讓情緒左右事,也不要讓事左右情緒。

11、不要因為一件事而損失了他人對你的尊重;

12、就事論事,不要就事論人。

六、為人處事的技巧性思維

1、學會傾聽。

這是很關鍵的一點。仔細認真地聽清楚別人說話內容, 準確理解和領會別人想要表達的思想與目的,你才能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才能夠徹底地與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換位思考。

處事前一定要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感同身受、將心比心,才能夠做到正確的判斷,把得與失徹底反覆想明白了,才能把事情做到效果最佳。養成這樣的思維習慣,在處理很多問題上,就能輕鬆自如,恰到好處。

3、少管閒事。

在別人沒有請你管事的時候,不要主動去承擔;在別人沒有徵求意見的時候,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要主動提建議;在別人徵求你的意見時,務必慎重表態。不要把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試圖解決別人問題上,除非這些事和你是息息相關的。

4、明哲保身。

寧可與眾人同醉,不要惟我獨醒,隨波逐流也許是明哲保身最好方法,有時,最高明的處事方式就是渾然不知或裝作渾然不知,但是也千萬不要眾人皆醒,惟我獨醉,這樣很容易讓自己失態或露傻氣。

5、少說多做。

謹記言多必失,特別是在人多的場合,或遇到自己不明就裡的事情,要做到多觀察,多思考,儘可能少說話、不表態,避免因語言表達不準確帶來的不利因素。俗話說:寧做過頭事、不說過頭話,就是強調的這個道理。事做錯了,可以用言語去彌補,話說錯了,就是覆水難收了。

6、過過腦子。

任何事情都存在自己的邏輯關聯性。當有事情發生時,要養成過過腦子的好習慣。不明白的緣由,要整明白,不清楚的問題要搞清楚,絕不能糊里糊塗的去應付。不管多急的事情,也要做會必要的思考,以期“急中生智”。遇事快速思考,慢慢行動,避免莽撞行事,減少錯誤的產生。

7、多學反面典型。

別人的錯誤,都是付出代價後得來的,有的還是付出了慘重代價。小的過錯我們可以自己經歷,吸取教訓,大的過失我們承受不起,因此學會從別人所犯的過失中吸取教訓,找出其出錯的原因,自己加以總結梳理,以期吸取教訓,避免自己以後重蹈覆轍,減少出錯機率。

七、處事十不歌

知情不應盡言,盡言易失口德;

責任不須完苛,完苛失己肚量;

才華不必傲盡,傲盡則失內涵;

鋒芒不得畢露,畢露必失氣勢;

有功不該邀盡,邀盡必傷謙德;

得理不用搶盡,搶盡盡失寬容;

榮寵不能恃盡,恃盡則失後路;

氣勢不必倚盡,倚盡則失厚道;

利益不圖獨享,獨享則折福澤;

凡事不可做絕,做絕盡失餘地。

八、處事的境界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宋)釋紹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無事時心能靜,是修養;有事時心能定,是能力。

有事凝神專注,無事心閒淡定。

《菜根譚·應酬》: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才可以彌意外之變;有事常如無事時鎮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

九、結語:

做人就要做事,做事為了做人,處事之道就是為人之道。

一個人處事的方式方法是由其品性決定的,其在受道德約束的同時,也受法律的約束。絕大多數道德約束不了的處事方式,都足夠受到法律的制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