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和唐伯虎齊名,被周星馳惡搞:他怎麼活成了這樣?

作者:由 八妹鮮娛樂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05-26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出自哪裡

和唐伯虎齊名,被周星馳惡搞:他怎麼活成了這樣?

退,不是低頭認輸,而是放下的智慧。

提起香港作曲大師胡偉立的配樂《勇往直前》,可能大家都是一臉懵逼,但如果指出這段樂曲是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江南四大才子登場時自帶的bgm,可能很多人立刻腦補出下面這個畫面:

在勁爆的打擊樂中,四位“集美貌與智慧一體,英雄和俠義的化身”的boy踏著貓步,並列而出,秒殺眾多迷妹。

可惜鏡頭一轉,才子們寬衣解帶、搔首弄姿、調戲婦女,盡顯紈絝本色,令人大跌眼鏡。

倘若位列四大才子之首的

文徵明

老先生,在九泉之下看到星爺如此惡搞自己和小夥伴們,恐怕要捶胸頓足、吹鬍瞪眼,咳咳咳,棺材板都要壓不住了。

相比於其他三位才子,文徵明天資稟賦尋常、科舉屢試不中、為官仕途不順,更在從政期間經歷了激烈的“大禮議”政治鬥爭和姦臣嚴嵩當權的黑暗時代。

但他硬是把一部恐怖片硬是活成了一部勵志片。不但毫髮無損地從險惡的官場全身而退,更以89歲的高齡辭世,被稱為江南四大才子中的“老神仙”。

究竟是怎樣的人生智慧,讓文徵明加冕了“主角光環”,讓他險中求生、逍遙灑脫、逆天改命呢?

和唐伯虎齊名,被周星馳惡搞:他怎麼活成了這樣?

開掛的人生始於自律

文徵明,原名文璧,字徵明。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年)。

小時候的文徵明,喜歡看書、不愛說話,一來二去,在小夥伴中得了個“書呆子”的綽號。

家裡的下人們都紛紛議論:老爺和夫人聰明絕頂,怎麼小公子看上去有點傻啊。

這些閒言碎語很快就傳到父親文林耳中,他卻很淡定。

在他看來,

文徵明刻苦努力,雖天賦稍差,但持之以恆,日後必成大器

他這樣寬慰妻子:“兒幸晚成,無害也。”

18歲時,文徵明透過院試。

發榜那天,當他看到自己的名字在附生一欄時,笑容僵住了。

後來他才知道,自己的文章還不錯,之所以被評為三等是因為字寫得太差。從此,他立志發奮,精研書法。(秀才按水平分為一二三等,分別為稟生、增生和附生)

據《書林紀事》記載,文徵明每天要用蠅頭小楷臨寫《千字文》十遍,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時間久了,他的書法水平進步飛速、名聲遠播,常有同學來找他代寫情書。

每次文徵明都是滿口應允,但有一個條件;送出去的每張信箋都要是自己最滿意的一篇。

有時同學都等得不耐煩,讓他不用再寫了。

文徵明卻連頭也不抬,自顧自地說:“這可不行,寫的不好會傷姑娘的心,也有損我文某人的形象!”

文徵明擅長篆、隸、楷、行、草等各種字型,而以小楷的造詣最高,這恐怕是和他“幾十年如一日,書寫千字文數十遍”分不開的。

套用一句魯迅先生的名言,文徵明“只不過是把別人飲酒玩樂的時間,都用在了書法上。”

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文徵明的自律還表現在他品行內斂持重、不戀聲色犬馬。

唐伯虎、張靈、祝枝山、文徵明四人親密無間,經常外出聚會遊樂,席間少不了飲酒行令,有時還有青樓女子作陪。

文徵明把喝酒看做是文雅之事,但飲酒很有節制,一般不超過六杯,從未酩酊大醉。

對於招妓吃花酒這種有損名聲的事情,他更是深惡痛絕。

有一次,唐伯虎邀請文徵明等朋友在畫舫中喝酒行樂。登船前,他偷偷在船艙中藏了幾位歌妓。

等船行至湖心,文徵明看到花枝招展的妓女們魚貫而出時,心中有一萬頭草泥馬呼嘯而過。

“快給老子靠岸,要不我就自己跳水游過去!”文徵明怒目圓睜,作勢威脅唐伯虎。唐伯虎知道文徵明不識水性,怕出意外,只好乖乖就範。一夥人看著文徵明落荒而逃的背影,哈哈大笑。

在《斷頭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中,作家茨威格說過,“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自我放縱的歡愉只是一時,過後的人生依然渾渾噩噩;自律意味著放棄過去,劇烈程度不亞於死亡,但舊的事物消失,新的習慣將會讓你更自信,更強大。

想要人生開掛,就先從自律開始。

和唐伯虎齊名,被周星馳惡搞:他怎麼活成了這樣?

和唐伯虎齊名,被周星馳惡搞:他怎麼活成了這樣?

大氣的人生在於成全

文徵明做官時,有位相熟的私塾先生李生來找他,告訴他自己年事已高,無力教書。

為貼補家用,想把自己積攢多年的50兩紋銀放在文府,按市面利率按月取息。

文徵明本想告訴對方,自己並不經營錢莊放貸,但看到李生懇切的目光,想到他貧困的家境,就又把實情嚥了回去。

自此,李生每月來文府領取月息,文徵明也從未提起這筆錢全是自己貼補。

直到某天李生因為家中急事而將本金一次性取走,還沒等他將這件事告訴兒子,就不幸去世了。

此後一月,李生的兒子又來文府領取月息,文徵明依舊沒有道出事情原委。

當晚,兒子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書裡夾著的一張字條,字條上赫然寫著:五十兩本金已經取回。

他頓覺又羞又愧,第二天一早便來到文府道歉,沒想到文徵明非但沒有收回月息,反而又拿出五十兩紋銀,誠懇地送給他,“今天得知先生已仙逝,請您節哀順變,這五十兩銀子就算做文某的喪禮”。

《紅樓夢》裡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看破而不說破,看穿而不揭穿,知世故而不世故,這體現了一個人的胸襟,更顯示了他的智慧和良善。

文徵明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均造詣深厚,經常有人慕名攜畫而來,請他鑑定真偽。

他一律說是真跡,有時還應邀題名作跋。

一次他的弟子悄悄問他:“有些畫內行人一看就是假的,老師不但不指出,還誇獎幾句、蓋印落款,這傳出去不是要被大家恥笑嗎?”

文徵明說:“如今民生多艱,有能力購畫的多是家有餘財,賣畫人也可能遇到燃眉之急。我如果指出畫作有假,導致畫賣不出去,那人家不是要雪上加霜嗎?”

寧可讓自己經濟吃虧,也不想別人當眾難堪;寧可讓自己名譽受損,也願為別人生意順遂。這不是圓滑世故,而是尊重與包容。

懂得成全,溫暖別人也快樂自己;赤誠天真,縱使千帆過盡也不泯童心。

和唐伯虎齊名,被周星馳惡搞:他怎麼活成了這樣?

和唐伯虎齊名,被周星馳惡搞:他怎麼活成了這樣?

從容的人生止於捨得

文徵明一生剛正清廉,不慕名利、不攀權貴。

他在翰林院做官時,雖然官階低微,但書畫早已久負盛名,前來求畫求字的絡繹不絕。

他給自己定下規矩:不為宦官、王侯和外國人作畫。

那時,內閣首輔嚴嵩、嚴世蕃父子權傾一時,大家趨之若鶩地題寫字畫送到嚴府,但文徵明卻不為所動。

即使嚴嵩親自前來看望,他也絕不回拜。

翰林院的同事們紛紛嘲笑文徵明愚鈍固執、不識時務。

嘉靖四十一年,嚴世蕃被判斬首,嚴嵩被削去官職。

嚴府抄家時抄出大量翰林院才子們題跋留名的詩文字畫、扇面卷軸等。

文徵明因絕不同流合汙而避過一劫。

正德十六年,明朝新舊政治勢力之間爆發了一場“禮儀之爭”,史稱“大禮議”事件。

這場政治鬥爭最後以16名官員在朝廷上被打死而結束。

“大禮議”事件讓文徵明見識了政治鬥爭的殘酷無情,更讓政治立場折衷的他倍感孤立無援、處境窘迫。

如果強顏歡笑、奉承拍馬,這是他怎麼也做不來的;如果固執己見、甘當諫臣,又無異於自取滅亡。

左右為難之下,文徵明毅然選擇了辭官歸隱。

在宦官專政、奸臣當道的年代,

文徵明選擇了舍,選擇了退,堅守著內心的正直,也為自己贏得了一片海闊天空。

正如《易經》中所說:“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人們常說:以退為進。退,不是低頭認輸,而是放下的智慧。懂得進退,方能成就人生,以舍為得,便可淡定坦然。

回望文徵明的一生,他自律甚嚴,從他去世時的姿態“便置筆端坐而逝”,便可看出他性格的持重肅穆,但他對別人卻是“不忍人疾苦,緩急有求”。

他早年心憂天下,積極入仕,“少壯不待老,功名須及時,男兒不仗劍,亦須建雲旗”;待他見識到官場的黑暗,卻要堅決辭官回家,不肯同流合汙,“達則為孔明,窮則為淵明”。

他雖然在功名上寂寂無聞,但卻以提攜後學、誨人不倦、桃李滿天下而被後世稱頌,正所謂“書畫遍海外,芳名垂千古”。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文徵明的文化基因,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文化基因。